蔣茂能
摘要: 目前,新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貴州省也于2010年實施了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在真正施行過程中,必然面臨很多問題,像如何對教師及學生進行評價,教學管理、課程設置、選修的開設、教材的銜接和教師觀念轉(zhuǎn)變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都急需解決,而我們又沒有標準的模式可供參考,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作者就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課堂教學教學思考
新課程改革在貴州實施已經(jīng)一年多了,不管是新課程還是舊有的教學方式,都離不開課堂。教學任務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必須在課堂中完成,所以,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教學質(zhì)量。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應何去何從呢?下面我結(jié)合一年多的教學實踐,談談對新課程下課堂教學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一、關于新課程理念
大多數(shù)教師早已習慣老版的教材,突然要改變這種已經(jīng)習慣的教學方式,一時難以接受,并且會導致教學的不適應。
新課程對教師的知識素養(yǎng)、組織能力、思想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更加理性地對待教學,特別是在沒有經(jīng)驗的條件下,很容易簡單模仿,出現(xiàn)認識誤區(qū)和行為偏差。有的教師為了實現(xiàn)新課程中的“新”,的確在進行苦苦的探索和思考,但是更多的只是流于形式,在表面的“新”上做文章。比如采用多媒體教學(不管這堂課是否適合用多媒體),在教學設計上花費大量的心思,在內(nèi)容方面進行拓展或者為了應付檢查,在公開課上把課堂搞得五花八門,熱鬧非凡,其結(jié)果是學生樂了,專家笑了,老師也累了。往往一節(jié)課得耗費老師幾天的精力和心思,而效果是否理想,學生能否真正學到知識,卻無人問津,這種風氣有愈演愈烈的之勢。
有一個故事:某老師在黑板的右上角莊重地寫下“主動、探究、合作”幾個大字,在上課過程中,還不時地往上瞟一眼,仿佛在核對什么。下課后,聽課專家忍不住好奇,專門詢問了老師,老師不好意思地答道:“都說這是新課程的主要特征,我怕忘記,就寫在黑板上,上課的時候隨時提醒自己,是不是還沒探究呢?那就趕緊讓學生探究;課堂上組織學生合作沒有?要是還沒有合作,就要抓緊時間合作一次,這樣不就不會出錯了嗎?”
故事可能有所夸張,但是現(xiàn)實中類似的情況還是有的,看來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至關重要,就算記住了關于新課程的概念和要求,而沒有從本質(zhì)上理解和把握也是不行的,那樣只會流于形式,沒有實質(zhì)的作用。
二、關于教學設計
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的教案,在新課程下也必須進行改革,要根據(jù)課文和學生的特點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以前我們更多的是做到準備充分,最好是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以應對課堂教學的變化。但是,課堂教學千變?nèi)f化,老師不可能按照事先設計的思路領著學生走,那樣也不符合新課程教學理念。對于教案,我十分贊同當代教育家魏書生先生的做法。教案不是把要講的知識原封不動地照搬上去,然后灌輸給學生,也不是為了應付教學檢查,更不是用來束縛學生和老師,而是應該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更貼近學生,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讓課堂變得不再枯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下工夫。
教學設計要基于開放式的課堂模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點,展現(xiàn)自己,獲得認同感和成就感,從而培養(yǎng)學習興趣;我們可以讓學生摘抄課文中優(yōu)美的富有哲理的語句或者是自己喜歡的語句,并將其與別人分享;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啟發(fā)性較強,能讓學生有展現(xiàn)空間的問題,不管對錯與否,都積極鼓勵,讓學生獲得尊重。而這一切都需要老師在教學設計上下足工夫,并把這樣的教學當做一種模式堅持下去,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材還是那些教材,知識還是那些知識,如何讓學生主動愛上學習,甚至愛上你的教學方式,我想這是新課程應當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老師要面對的一個難題。
三、關于學生的學習方式
前面談了怎樣設計課堂教學和教師如何教的問題,那么學生應該如何學呢?對于學生來說,課堂就是他們汲取營養(yǎng)的地方,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思考、理解、判斷能力不斷提高。課堂也是教師不斷進取,實現(xiàn)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的場所。既然課堂如此重要,那么學生在課堂中該如何學,學生在課堂中又該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地位呢?
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要敢于放手發(fā)動學生。我們往往容易低估學生的學習能力,以為只有老師講了的,學生才能理解,甚至有些講了又講,學生還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因此看低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認為這是老師長期以來不敢放手的結(jié)果,使學生產(chǎn)生了依賴性,什么都等著老師先講,被動地接受學習。一旦真要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往往就會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
因此,一定要敢于發(fā)動學生自主學習,不要怕他們摔跟斗,不要擔心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沒有問題還叫什么學習呢?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并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提倡合作探究,把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結(jié)合起來。教師和學校,還有家庭、社會,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完善的學習設備和各種條件支持,真正做到以生為本。
當然,以生為本,并不是讓學生只會讀書,變成讀書的機器,而是要讓他們更加主動積極地融入社會,更多地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興趣,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有用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并完成人格的塑造。
四、關于讀與講
對于“讀”,過去的要求是“理解語言文字”,而現(xiàn)在是“感悟語言”?!案形颉眰?cè)重于感性思維,以前那種肢解式的分析讓學生感到枯燥,老師也很累??傄詾閷W生必須理解了才能很好地讀出味道,老師代替了學生思考,其結(jié)果是學生理解了的很快忘記,讀也讀不好。如果老師少講,讓學生自己在讀的過程中理解體會,老師只是對于那些應當講的適當精講,學生就可能會更好地感悟語言的魅力。
對于“講”,我的看法是,不該講的、學生能理解的就不講;需要講一些才能理解的就少講;而那些必須講的就要詳細地講,暢快地講。學生能懂的反復地講,學生就會疲倦,甚至厭惡;學生有疑問,該精講的不講,學生就會疑惑。
另外,除了老師“講”外,要讓學生有“講”的權(quán)利和舞臺,這時老師就要做好引導和評價工作,讓學生敢講,并且講出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
五、關于課堂時間的安排
最后談談課堂時間該如何安排。新教師在課堂時間安排上往往很困惑,有時候和學生互動很投入,時間就不知不覺過去了,而又有很多需要講的知識點沒有講,特別是給學生練習的時間也是少之又少。關于這個問題,魏書生的方法值得借鑒。一節(jié)課45分鐘,老師講解的時間不應該超過15分鐘,甚至更低,把剩余的時間還給學生。這里就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教師如何在15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二是剩下的時間學生如何支配,教師做什么。
先說下第一個問題。還時間給學生這是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要讓學生在15分鐘里學到有用的知識,這就促使老師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和自身素養(yǎng)。在課前,老師和學生也要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其實也是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理充分地利用好這15分鐘,對教師來說是一個考驗。
關于第二個問題,剩下的30分鐘學生做什么,教師做什么?當然這段時間不是讓學生“自由活動”而教師“袖手旁觀”。剩下的時間可以安排學生練習,對剛學過的知識點進行鞏固,教師進行巡視,對學生提出的和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解答,而這45分鐘的課堂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30分鐘。
新課程改革已成趨勢,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讓教師在這個舞臺上展示出自己出色的魅力和教育教學水平,給學生一個理想化、人性化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