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暉
原來,最后的最后,這是一個人的愛情?!捌硗辉俟钾撐野V心的關(guān)注,問哪天會重遇?!泵菲G芳如此唱,如花如此想。
“我來的時候在想,假如我靠得你這么近,你會不會躲開我,如果你躲開我,你就不是我要的女人?!痹谂f電影《胭脂扣》里,風流倜儻的十二少要找的,顯然不是那種符合世俗審美的淑女,更不是矯情造作的青樓女,而是一個清晰直接、如夢如幻、若即若離的如花。
“你好淫??!”
“我知道!”
情既相逢,才能明了如此的對話。如果愛情只是愛情,世間便不會有那么多麻煩,可愛情中的人偏偏都喜歡要個結(jié)果,有情人終成眷屬是天經(jīng)地義的一個盼望。闊少和青樓妓女堅執(zhí)的愛情必然得不到世俗世界的祝福,于是他們選擇了極端的方式去面對——殉情。
一樣是香港石塘咀,荒了的只是時間。影片用不同年代的愛情去強調(diào)與凸顯如花的,不是時代、愛情觀變了,三十年代的石塘咀里也充滿著袁永定與阿楚,如同“情像火般灼熱”的如花可以穿著五十年前的旗袍闖入現(xiàn)在。外部世界可以天翻地覆般變化,戲院可以變成幼稚園,但要懂得,人性不會有多大改變。人心進化得很慢,曾經(jīng)珍貴稀少的情感現(xiàn)在依然珍貴稀少,于此世顯得突兀的如花在三十年代已然是個突兀的存在。
“為什么要自殺呢?”袁永定問。
“我們希望永遠在一起?!比缁ù?。
是五十年后的愛情觀變了嗎?還是殉情這件事于古于今都令人費解?生命重要還是愛情重要,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袁永定與阿楚的理由肯定是“愛情非生活的全部”,怎會傻到為誰赴死。但這不是如花的價值觀,也幸好不是,否則我們哪來這一次感動與唏噓,哪來這一次思考。
大麻與安眠藥的雙管齊下也未能成全如花的心事——闊少夢醒偷生了,只留一個如花在陰間傻傻等待五十三年。她可以不等的,如果累了、倦了,如果有絲毫對愛情的懷疑。她卻是著急了,不惜折了來生的壽命從下面上來,一頭撞見袁永定。
時空交錯,如花、十二少的愛情和袁永定、阿楚的愛情交織開來。阿楚嫉妒如花,“她敢做的事,我這輩子都不敢做,想都沒想過”。如花也羨慕阿楚,說女人命好就可以一輩子依靠一個男人,命不好就只能做妓女。
十二少一樣是個突兀的存在。一個浪蕩公子哥可以去妓院鬼混,但不可以愛上妓女,縱使愛上妓女,但怎能妄想娶她回家。張國榮為什么可以演活十二少?因為于俗世來說,他亦是突兀的,孤單的表情是表演不出來的,只能流露,讓人心疼。
死過的人再活過來是什么感覺?影片沒有給十二少說話的機會,徒留個負心漢的名聲。電影沒有說的,我們也無從猜,因為沒有死過的人是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連想象都顯得單薄與蒼白?;蛟S是更貪戀生命了,或許是大徹大悟,死和生已經(jīng)沒有不同??傊粫撬^的“良心發(fā)現(xiàn)”,從此走上世俗認可的正軌。十二少的兒子在電話里不耐煩地對阿楚說:“我媽說我還沒出生的時候他就敗光了所有的家產(chǎn)?!笔伲廊皇悄莻€浪蕩的人,垂垂老矣,蹲在戲院的門口等待一個跑龍?zhí)椎臋C會。
如花一眼便認出了他,“愛火未減人面變異”。五十三年的等待與盼望、思量與徘徊,怎料想重逢會是此情此景。如花貼著十二少的臉聲聲哽咽地唱出那句“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是在召喚往日,也是在告別往日,是在召喚她的十二少,也是在告別一個負心的人?!笆?,謝謝你還記得我,這個胭脂盒我戴了五十三年,現(xiàn)在還給你,我不再等了?!边@是如花留給十二少的最后一句話,一句句“如花!原諒我!”也換不回的轉(zhuǎn)身。
一個“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就此終了。五十三載,只為還他一個胭脂盒。是在等待一個人一段情嗎?還是等了太久,已經(jīng)忘了在等什么,等待已成習慣。
原來,最后的最后,這是一個人的愛情。“祈望不再辜負我癡心的關(guān)注,問哪天會重遇?!泵菲G芳如此唱,如花如此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