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宏征
摘要: 高考文綜地理是制約文綜成績的瓶頸,考生如何在文綜地理答題中減少失誤,取得高分呢?本文對高考文綜地理第二卷答題技巧進行分析。
關鍵詞: 高考文綜地理第二卷問題答題技巧
文綜地理選擇題和第二卷綜合題的比例一般是44∶56,高考結束后,很多考生在地理第二卷的答題上失分很多。除了基礎和能力問題,考生往往在答題技巧上有很多漏洞。如何在2012年的高考文綜地理第二卷中取得較高的成績,是每位同學都關心的問題。希望通過以下分析,能給同學們以啟發(fā)。
一、2011年考生在第二卷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一)基礎知識不扎實,基本概念不清。
(二)審題不認真,提取信息能力差。
(三)答題思路不清,知識邏輯混亂。
(四)語言表述不規(guī)范,用詞不準確。
(五)地理名詞掌握不準確,錯別字多。
二、高考文綜地理第二卷的答題技巧
(一) 突出做題過程,強化做題思路。
1.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明確試題的考查意圖、方式,獲取信息(抓關鍵字詞);解讀信息;整合信息。
2.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
3.根據材料、設問,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參考分值等,確定答題思路(取舍問題;主次問題)。
4.組織語言,科學、全面、邏輯清晰、簡潔地加以描述。
(二)抓住指導語,按要求答題。
指導語包括:1.指出、說出(答題時點到為止,無需展開);
2.比較(答題時既要注意不同點,又要注意相同點);
3.描述、闡述、簡述、綜述(答題時要具體描述,多角度地用地理術語分析);
4.解釋、分析、說明(答題時應有鋪墊);
5.評價(既要寫優(yōu)勢,又要寫不足)。
2011年全國高考文科綜合(大綱版)地理試題的回顧與解析:
36.黃麻適合在濕熱的氣候環(huán)境中生長。收貨的黃麻在水中浸濕后,才能進行初加工以獲取制作麻袋、麻布、紙張等的原料。
圖7中甲城市為世界最大的麻紡織工業(yè)中心,也是該地區(qū)聯(lián)系河運和海運的重要港口。圖8為甲城市的氣候資料。
(1)簡述圖示黃麻產區(qū)的氣候特征。(8分)
本題要求“簡述”,不需要原因,也就是簡單敘述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全年高溫(各月均溫都在20攝氏度以上);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較豐沛(為雨季);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較少(為旱季)。
(2)簡析圖示黃麻產區(qū)的地形特征。(6分)
本題要求“簡析”,答題時應有鋪墊,簡單說出原因:為(兩)大河下游沖積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勢低平,自北(西北)向南(東南)(或自內陸向沿海)傾斜(或減低)。
(3)說明該地區(qū)有利于黃麻生產的水文條件。(8分)
指導語“說明”,答題時應有鋪墊,并答“有利于”的“水文條件”。
參考答案:水網密,水量豐,便于運輸;利于干季或干旱時對黃麻的灌溉;便于浸漚黃麻。
(4)分析甲城市發(fā)展麻紡織業(yè)的有利條件。(14分)
指導語“分析”,應有鋪墊,并認清是“有利條件”,本題分值較大,應詳盡地具體展開。
參考答案:位于黃麻集中生產區(qū)(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運輸,連河通海便于產品外運;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麻紡織為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工業(yè)基礎好,麻紡織的歷史長、工藝精,有(技術好、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
39.分析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圖10中甲區(qū)域作為軍馬場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面積達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勢傾斜平緩,宛若平原。
分析:本題以山丹軍馬場的發(fā)展歷史和地形特征為素材,以軍馬場地理位置(河西走廊局部地區(qū))圖為背景,主要考查學生農業(yè)區(qū)位因素的相關知識以及對圖文材料的閱讀、理解、分析、歸納能力和借助區(qū)域地圖,分析、歸納地理環(huán)境特征及其對農業(yè)區(qū)位選擇影響的能力。
(2)根據材料二分析甲區(qū)域成為優(yōu)良牧場的自然條件。(12分)(地理)
指導語是“分析”,要有鋪墊有針對性地對自然條件中地形、氣候、水源予以說明。
參考答案:地域較廣且較平坦;(西、北)氣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較高,氣溫較低,蒸發(fā)較弱,氣溫較濕潤;祁連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較豐,適宜牧草生長。
(3)根據材料二說明甲區(qū)域歷史上一直作為軍馬場的區(qū)位條件(除其自然條件外)。(8分)(地理)
“說明”和“分析”一樣要有鋪墊,剖析原因,并抓住社會經濟條件
參考答案:甲區(qū)域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理位置適中)。河西走廊歷史上一直是農耕民族與西部、北部游牧民族爭奪的戰(zhàn)略要地,軍馬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西、往北的大片區(qū)域氣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綠洲及以東地區(qū)則主要應農耕之需,皆不適宜大規(guī)模集中畜牧戰(zhàn)馬。
三、綜合題的解答
(一)答題原則。
1.慢做熟題:對似曾相識之題要仔細,熟題中往往暗設機關。
2.慎做易題:容易題最容易“上當”,需要謹慎思考,不能掉以輕心
3.細做生題:原創(chuàng)性和陌生度。生題是指未做過的類似的題型或形式,對這類題,一般情況其知識內容和能力要求的難度不大,只是其表現(xiàn)形式或題設比較巧妙。只要仔細,不緊張,就能做出來。
(二)答題方法
1.列出答題要點(概念、術語——采分點。)
2.按主次排列。
3.規(guī)范格式,端正字跡(便于采分)。
總之,對于高考文綜地理第二卷的解答,先要認真地閱讀圖文資料,充分詳盡地占有資料,提取有效答題信息,按要求解答,語言表述要規(guī)范,盡量用專業(yè)術語,少寫錯別字。這樣才能減少答題失誤,爭取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