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勇
我在閱讀稿件時,??吹接凶髡哒f××古錢“銹色入骨”,其實觀其實物或照片,雖有不同程度銹跡,但并未入骨,說明其言語夸張或者根本就不知“入骨”之含意。
其實,說是“入骨”,就是銹色侵入銅錢體內,銹與銅結為一體,要想清理品相,以硬器去除銹已全然不可能,因為銹與青銅已無法分割,要除銹青銅錢體,包括地章、邊緣、字口都會連帶遭到破壞,掉塊或掉渣。
當然,銹色入骨程度也有很大的區(qū)別,我曾集得一枚“第十九”篆書,錢文古樸,生坑綠銹,同行看過,均無異議,唯獨一位行家提出挑剔,我頓感不快,便單獨將其提出,放在柜頂之上,以便日后細考。
然而不巧,一日開柜門不慎,此錢從頂上掉下,摔開一裂紋。我懊喪之余用放大鏡細觀,裂縫中顯示錢體肉質已變?yōu)樗{灰色的類似陶瓷質感,不但說明氧化入骨,而且整個錢體青銅已鈣化,這應當是徹底入骨了。
我還藏有一枚“泰和重寶”篆書母錢,亦屬生坑綠銹,品相極佳,錢體較一般“泰和重寶”篆書錢大出3毫米,結果一次無意碰了一下錢文上的銹,沒想到連錢上字的筆劃也一塊掉了下來,這也是入骨之銹,不過不如“第十九”入骨之深罷了。
這段話說完,什么叫銹色入骨已經(jīng)很清楚了,希望對藏友有一點借鑒作用。
此次發(fā)表之南宋“乾道元寶”背“左松”鐵母錢,從照片看,其銹色較深,邊沿、穿角及錢文“元”字等,銹色脫落處,錢體已受到輕微損害,也應算有點上述特征。
(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