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趙煥章:“三部曲”書寫農(nóng)村電影輝煌

      2012-04-29 00:44:03信芳
      上海采風月刊 2012年2期
      關鍵詞:三部曲農(nóng)村

      信芳

      作為中國電影發(fā)祥地的上海,在洋洋百年歷程中,書寫著中國電影的輝煌,其中農(nóng)村題材的影片也是碩果累累。上世紀八十年代,一部反映農(nóng)村題材的影片《喜盈門》,可以說是紅遍全國,據(jù)統(tǒng)計,觀眾達5億多人次,這是當今導演不敢想的數(shù)字。而這樣一部被稱作“又純又正”的農(nóng)村影片卻誕生在上海這個大都市,更是一個奇跡。執(zhí)導這部電影的就是上影廠的著名導演趙煥章。在而后的4年里,他又先后導演了膾炙人口的農(nóng)村片《咱們的牛百歲》和《咱們的退伍兵》,這兩部影片與先前的《喜盈門》合稱為趙煥章的“農(nóng)村三部曲”。值得一提的是,這“三部曲”榮獲的金雞、百花等獎項竟達10個之多,這在中國導演中恐怕也是罕見的。

      當年的英雄今何在?不僅我們的農(nóng)民兄弟們想念他,我們圈內的同仁也不時提起他,因為這“三部曲”,不論在上影廠,甚至在中國電影史上,都是個亮點。當年這幾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拍攝和制作的成功經(jīng)驗,對今天來說,依然有著不尋常的意義。正是這個緣由,我開始尋訪這位當年的紅導演。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沒想到我?guī)捉?jīng)打聽的趙煥章現(xiàn)在的寓所與我居住地只有一路之隔。當我見到他時,顯然興奮異常。81歲的趙煥章依然身板挺直,精神矍鑠,思路清晰。遺憾的是他老伴多病纏身,離不開他的照料;且兩人越老越相愛,只要離開一小時,老伴就會用床邊的電話召喚他。為不影響老人,那天我們的訪談就安排在小區(qū)的物業(yè)辦公室里。趙煥章,不,現(xiàn)在該改稱趙老了,他為我泡了茶,連連說,讓你坐在這個地方,實在抱歉。我笑著說,這比你當年下農(nóng)村生活的條件好多了。說得他也大笑起來。就這樣,當年的“三部曲”,在我倆談笑中,猶如在影院里一般又重映起來。

      當導演之前他曾是位演員

      記者:趙老,你的農(nóng)村“三部曲”,當年紅遍全國。你那么盡心于拍攝農(nóng)村片,這是否與你很熟悉農(nóng)村生活有關?

      趙煥章:其實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生活最初與我并不很密切。我是山東省利津縣人,生于1930年,小時候喜歡讀書,而且讀得不錯。所以,我雖出生在縣城,可念高中時,已去濟南了。

      當時到城里,我心里還是很得意的,有種優(yōu)越感,而且還趕上了好時機,1948年濟南就解放了。我在省城畢業(yè)后就參加了山東省文聯(lián)人民文工團,后來文工團并入山東大學,所以有機會在山大的戲劇專業(yè)學習。當時,團里的大部分人員都來自農(nóng)村,非常樸實,身上有一股勞動氣息。在文工團的時候我當演員,我演過話劇,也演過電影,我演的第一部大戲就是一部農(nóng)村片,名字叫《王秀鳳》,那時我剛19歲,但在片子里飾演的卻是王秀鳳的老公公。

      記者:那你什么時候來上海的?

      趙煥章:這是1952年,我從山東老區(qū),算是“調干”來到上影廠。記得當時同來上海的有四十幾個人。那年正是上海八家民營電影公司合并,也就是民營電影國有化改造。進電影廠后,我開始當演員,曾演過老導演沈浮的《斬斷魔爪》等戲。但慢慢地我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去學導演,于是從場記干起,到助理導演、副導演,再升為導演。其間,參加過《羊城暗哨》《小康人家》《魯迅生平》《向海洋》等影片的拍攝;到拍攝《水手長的故事》《碧玉簪》《黃浦江的故事》等影片時,我已是助理導演了?!拔母铩逼陂g,我與大家一樣被下放到干校勞動。1972年,為拍攝群眾文藝會演的小戲,我被調回廠里,開始導演小型戲曲片,后來才有了導演故事片的機會。這期間,我先后導演過《一副保險帶》《新歌歡舞》《小小歌舞》《管得好》《戰(zhàn)船臺》《新風歌》《風浪》《海之戀》《這不是誤會》《八仙的傳說》等影片。1980年,我升任為導演,后來又被評為國家一級導演。

      《喜盈門》一場笑聲180次

      記者:這農(nóng)村三部曲,第一部是《喜盈門》,當時你是怎么想到要拍這部片子的?

      趙煥章:說起《喜盈門》,那還得提起我在“文革”期間拍過的一個呂劇小戲叫《管得好》。這是個山東參加全國匯演的本子,作者是辛顯令,當時在文化館工作,平時寫點詩歌,還搞小戲。正因為我拍過他寫的戲,所以“文革”后,他想寫故事片,問我行不行?我說,行啊。但鼓勵的同時,我對他說,前期那些“小戲”都是為政策服務的,這不行。如果要寫,應尊重電影的規(guī)律,要懂得電影如何反映生活。為此,我建議,應該探究永恒的主題。辛顯令出手很快,不久就拿出修水庫的本子。但一看,老毛病改也難,本子雖然也有人物有情節(jié),但依然在圖解政策,這馬上就被否定了。我問他還有什么故事,他想了想說,在下面調研時,有家老人為了兒子結婚,讓出了自己的住房,而住到了原來放置農(nóng)具的西邊房,結果“狠心”媳婦卻不讓公公出門經(jīng)過中間的“走道”,公公只能把窗戶當通道,每天“爬進爬出”。此事在鄉(xiāng)里引起很大反響。我一聽,覺得有戲,這“孝順”關聯(lián)到傳統(tǒng)美德。我琢磨著通過電影講述一個很有代表性的農(nóng)村家庭故事,于是告訴辛顯令,此題材有點意思,要他繼續(xù)收集素材,完善這個故事。這就是后來《喜盈門》的最初原型。

      記者:聽說這本子寫好后,沒有馬上投拍?

      趙煥章:對,《喜盈門》寫出來了,但我感到當時似乎時機還不夠成熟。因為,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大家還都陷在“傷痕電影”、“反思電影”中,農(nóng)村題材的片子沒人重視。機會來了,1979年底,《人民日報》上發(fā)表的一篇文章提到“為什么農(nóng)村片這么少”的問題,立馬引起各電影廠的重視,大家紛紛抓起了農(nóng)村片。我對廠里說,山東有一個關于農(nóng)村家庭糾紛的戲很好。廠里馬上要我把本子拿來,幾個領導一看,都覺得基礎很好。

      就這樣,辛顯令被請到上海,住進了永福路的上影招待所。自此我開始幫助他修改劇本,足足改了兩個月。那時我們熬夜再加上抽煙抽得厲害,每個人張開嘴,舌頭都是黑的。鄉(xiāng)下人被請到上海改電影,對當?shù)貋碚f,是件大事,從村鎮(zhèn)到縣里,領導都很重視。當時,我有權利幫助修改,但拍不拍我沒有決定權。所以,我還真擔心,讓人家來,千改萬改,萬一不拍怎么向當?shù)馗咐辖淮?。情急之中,我想到了王世禎,他是上海影協(xié)的秘書長,又是《電影新作》的主編。我想,請他看看,劇本是否可發(fā)表?如能發(fā)表,到時不拍也算有個交代。沒想到,世禎老看后,不僅決定發(fā)表,而且還發(fā)了個頭篇。

      1980年初農(nóng)村經(jīng)濟改革,家庭內部的爭端問題成為了社會的焦點。所以,《喜盈門》很快通過審查,這部以北方農(nóng)村一個家庭婆媳之間的爭端為主要內容、充滿喜劇色彩的家庭倫理片正式開拍。

      記者:這部片子,甫一亮相就受到歡迎,特別是在農(nóng)村,能否說一說當時的盛況?

      趙煥章:那時各個廠都有個傳統(tǒng),就是影片完成后要有答謝放映,我們帶著留廠拷貝巡回演出似的一級級往下跑。因為是上影拍的,就先在上海放,觀眾的笑聲我都數(shù)得清楚,應該是在四五十次;后來到了濟南,那里觀眾的笑聲是七八十次;再到煙臺,笑聲達到一百多次;到了縣城平度,笑聲是一百二三十次;真正到了農(nóng)村,笑聲是一百七八十次了。我就感慨,這樣的影片越靠近農(nóng)村,越靠近農(nóng)民,越靠近家鄉(xiāng),掌聲和笑聲就越多,因為這些老鄉(xiāng)真正懂得這部片子里的故事和細節(jié)。

      這部片子是在咱山東平度拍的。我記得那天下雨,但觀眾都堅持看完了,我們還開了個小型座談會,也就是請農(nóng)民談談感受。我一直記得一個農(nóng)村老漢。他說,自己在看的時候,還注意觀察四周的小媳婦、小伙子。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害羞,低著頭。哈哈大笑的,往往是比較孝順老人的;而害羞的,低頭的,往往不太孝順。所以,不孝順的人看著電影覺得難為情。我想,這個老農(nóng)不簡單。后來評論《喜盈門》的文章很多,但我至今都覺得這位老農(nóng)的評論是最棒的,他是權威的評論家。

      《咱們的牛百歲》七易其稿

      記者:我曾看過一份報道,據(jù)各地電影發(fā)行放映部門的反饋,你30年前拍的《喜盈門》,至今在農(nóng)村仍是復映率最高的影片之一,這說明傳統(tǒng)美德也是永恒主題。當時,《喜盈門》一登場就大受歡迎,就這促使你續(xù)寫“第二曲”?

      趙煥章:是啊。這第二部曲就是《咱們的牛百歲》。寫《喜盈門》的辛顯令在文化館工作,而寫《咱們的牛百歲》的袁學強就是個農(nóng)民,一手把鋤,一手寫作。當我拍完《喜盈門》,還想為家鄉(xiāng)拍個新戲,于是就讓《喜盈門》的副導演武文樸到山東轉一圈看看。當時在煙臺正召開一個創(chuàng)作會議,看了推薦的一些作家的作品,覺得都不行。這時武文樸告訴我,聽說還有個小說不錯,發(fā)表在《泉城》雜志上,叫《莊稼人的腳步》,作者袁學強。其實袁學強那天也在創(chuàng)作會現(xiàn)場,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根本沒有自我推薦的意識,坐在角落里任憑別人“毛遂自薦”。當我看完其小說,立時覺得不錯,就決定改編。同樣,他也被請到了上影文學部招待所。

      記者:袁學強是個農(nóng)民,請到上海,你教他學寫電影?這得花多少心血啊!

      趙煥章:當時就是這樣。我告訴你,上影文學部招待所門衛(wèi)一見到我來了,就笑著說,趙導來了,今晚不到深夜12點是關不了門的。

      說實話,他們對電影雖不懂,但人聰明,又肯學,這使我很有信心。袁學強和辛顯令一樣,都有豐富的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但真正“觸電”卻是剛開始。為使他們放下包袱,傾盡全力,我對兩人都先“約法三章”:一是你們生活底子厚,但電影文學基礎差,對電影不熟悉,不過可取長補短,我會盡力幫著你們把本子改好,這請放心。二是我會不斷地貢獻點子,但千萬不要我什么意見你都吸收,符合實際的才說對;認為錯的,就說錯。在做人上要相互尊重,但在藝術上不要客氣,要堅持真理,這是另一種更深的尊重,是尊重藝術。只要是為藝術負責,你說的話再難聽,我也不會生氣。三是,寫一章,我看一章,但我改的地方不等于是定稿。因為我缺乏農(nóng)村生活的經(jīng)驗,我改的難免憑想當然。我們要一個風格,就是原汁原味的農(nóng)村味,不能非驢非馬,所以最后要你們定奪,不能為了我而傷了原有的風格。

      記者:從小說到電影,那是跨門類的再創(chuàng)造。你提攜后生而甘當人梯,令人起敬。

      趙煥章:這沒什么,當時為出好劇本,我們上影廠的同仁們幾乎都全力以赴,不求名不講利。我記得《咱們的牛百歲》初稿完成后,就由我廠資深編輯劉福年來修改。劉福年是咱山東濰坊人,可巧,他剛接到任務,也接到母親去世的消息,于是他帶著劇本回山東奔喪。劉福年非常敬業(yè),一邊給母親守靈,一邊修改劇本,然后,回上海再改。而這時,我在濟南的父親也去世了。這不,我也帶著劇本回濟南,一邊奔喪,一邊改劇本。所以,袁學強說,因為他的一個劇本,弄得兩個老人去世。他真的很感動。《咱們的牛百歲》,我們的確改得很辛苦,七易其稿才最后定稿。

      記者:一個成功的電影,編、導、演,缺一不可,顯然演員也在片中為之添彩。我記得《咱們的牛百歲》里,王馥荔的表演十分出彩,她還因此獲得第七屆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

      趙煥章:是啊,王馥荔是位出色的演員,觀眾稱她“天下第一嫂”?!对蹅兊呐0贇q》是在榮成拍的,王馥荔在劇中飾演菊花。有這么一場戲:菊花跟村干部相好,村干部受批評。村里人就說她作風不好,搞破鞋。她又氣又恨,摔倒在雪地里。當時拍攝時,沒有雪,劇組就用化肥當雪,樹枝上也擺弄上化肥,王馥荔一下子摔到“雪堆”里,也就是化肥堆里,化肥味道很刺激,能嗆得人掉眼淚。當時我還特別注意,在她摔的地方多鋪精鹽,結果摔得不準確,還是摔到化肥堆里了,因為情節(jié)要求她不能馬上起來,她摔“昏”了。王馥荔就那么一直硬撐著,味道再難聞,照樣演戲。

      還有一位,也值得一提,那就是已經(jīng)離開我們的陳裕德。這個被電影界譽為“河南怪人”的演員,追求“我本無心說笑話,誰知笑話逼人來”的藝術境界,在《咱們的牛百歲》中演田福一角給觀眾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他的“懶漢”演得惟妙惟肖,在當年“百花獎”評選最佳男配角時提名第二。兩年后在影片《咱們的退伍兵》中飾演柳鐵旦,終于以他精湛的表演征服了觀眾,榮獲第九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

      《咱們的退伍兵》只拍了70多天

      記者:你的第三部曲是《咱們的退伍兵》,是著名老作家、“山藥蛋派”的代表人物馬烽和孫謙的作品。當時業(yè)內就稱贊說,老趙真有本事,5年里三部戲,每部都踏準時代的腳步,催人奮進,一部比一部好。

      趙煥章:這是他們對我的鼓勵。應該說,我欣喜地看到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給農(nóng)村改革帶來的顯著變化。我要盡快地反映他們:《喜盈門》寫的是實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責任制初期的農(nóng)村生活,側重表現(xiàn)家庭倫理道德;《咱們的牛百歲》寫了農(nóng)業(yè)承包責任制初期聯(lián)產(chǎn)到組時的那段生活,表現(xiàn)鄉(xiāng)親之間的互助友愛精神;而《咱們的退伍兵》則涉及農(nóng)村實行生產(chǎn)責任制以后如何搞商品化生產(chǎn)的問題,揭示農(nóng)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1985年,當我看到馬烽、孫謙兩位老作家寫的《咱們的退伍兵》電影文學本,真是一見鐘情。我知道,馬烽與孫謙是50年的老戰(zhàn)友老同事,曾共同合作了電影《高山流水》《淚痕》《幾度風雪幾度春》《黃土坡的婆姨們》等。馬峰后來還當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我一看到他們的本子,頃刻就被濃厚的農(nóng)村氣息和貼近現(xiàn)實的新生活所吸引。

      記者:我早就聽說,馬烽、孫謙兩位的本子是從不讓人修改的,這對你這個“完美主義者”來說,是不是出了難題?

      趙煥章:馬烽、孫謙這兩位山西代表作家,生活底子厚、農(nóng)村情況熟、深刻了解改革后農(nóng)村新變化,將農(nóng)村實行生產(chǎn)責任制以后如何搞商品化生產(chǎn)的問題及時提顯出來,這在當時有先導作用。應該說,老作家的劇本十分精彩,但從文學本子到真正拍攝,有些地方還要作改動。如你所說,這兩位過去確曾發(fā)過話,他們的劇本是不改的。所以,這事確有點難為我。我想了又想,決定采用“對分鏡頭劇本提意見”的辦法,把兩老請到上海。想不到,兩位不僅沒生氣,結果還給劇本又貢獻了不少金點子。我們當然快馬加鞭,夜以繼日,很快修改定稿,決定拍攝。

      影片規(guī)定的主要場景是夏天,可我們趕到山西外景卻已是深秋,綠色已不存在了。于是只能用噴霧器把綠色噴上樹葉,并從上海廠里運來塑料制的綠葉和花草,一枝一枝地扎在樹上。劇組上下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只花了七十多天,就殺青了影片。這部電影拍攝的高速度在我導演生涯中令人難忘。

      記者手記:

      趙煥章的“三部曲”,為他的電影藝術生涯帶來了輝煌。1980年拍攝的《喜盈門》摘走了文化部頒發(fā)的農(nóng)村體裁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優(yōu)秀故事片獎,第五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二屆金雞獎榮譽獎等4個獎項;1983年,拍攝的《咱們的牛百歲》榮獲文化部優(yōu)秀故事片獎、第7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85年拍攝的《咱們的退伍兵》更是將第六屆金雞獎特別獎、第九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廣電部優(yōu)秀影片獎和解放軍文藝獎一一收于囊中。1988年,他又榮膺“新時期全國影視十佳導演”的稱號。

      談到為何在短短的五六年中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他總結說,“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讓我嘗足了甜頭,只有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現(xiàn)實的電影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贏得觀眾的歡迎。他深情地對記者說:“我最喜歡和那些生活底子深厚的作者合作,最反對那些脫離生活的胡編亂造?!睘榇?,他甘當不掛名的劇本編輯,一次又一次地幫助作者修改劇本。“十年磨一戲”,戲演了還可以不斷修改,影視是遺憾的藝術,拍好了“磨”也難。為此,每個劇本的“通關”斟之又酌:《喜盈門》五易其稿,《咱們的牛百歲》七易其稿……

      當然這一切都源自對中國電影滿懷創(chuàng)作激情和高度的責任感。趙老至今還認為,藝術可以走向市場,但創(chuàng)作切忌浮躁,真是一語中的?,F(xiàn)在的影視圈,亂七八糟的緋聞不少,激動人心的新聞卻不多。我想,重讀當年“三部曲”的誕生故事,懷著對老藝術家的崇敬之心,當我們把色彩斑斕的生活化為可以傳之久遠的歷史畫卷時,該如何呢?

      猜你喜歡
      三部曲農(nóng)村
      農(nóng)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nóng)村取暖怎么辦
      提高農(nóng)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四好農(nóng)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初中函數(shù)教學“三部曲”
      低年級寫話“三部曲”
      考試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0:07:00
      主持“三部曲”讓教研更有效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三部曲
      設計·教學·反思——唱好主問題教學“三部曲”
      在農(nóng)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中國記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巴彦县| 临沭县| 疏勒县| 新闻| 三亚市| 瓮安县| 富源县| 枞阳县| 荔波县| 大同县| 定远县| 东城区| 瓦房店市| 长汀县| 武城县| 蛟河市| 库尔勒市| 松江区| 延安市| 富源县| 西峡县| 新乡县| 广饶县| 金溪县| 衡山县| 资兴市| 清新县| 安福县| 通河县| 沐川县| 禹城市| 都匀市| 鄂托克前旗| 嵊州市| 长乐市| 图片| 陇川县| 宁陵县| 墨竹工卡县| 麻城市|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