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五千年”將被證實
面對國外學者“中國文明到底夠不夠五千年”的疑問,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至今開展十年有余。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表示,經(jīng)考古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源頭已初現(xiàn)輪廓。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趙輝指出,良渚遺址基本上已經(jīng)將中華文明源頭推至距今5000年的時段。根據(jù)目前的考古發(fā)現(xiàn),牛河梁、凌家灘等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前,但這一時段還沒有把握確認已經(jīng)形成了國家形態(tài)。再前推,考古研究已發(fā)現(xiàn)距今6000年前,中原、長江中下游等地 ,在生產(chǎn)發(fā)展的基礎上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社會的分化,文明進程呈現(xiàn)出加速度的狀態(tài)。王巍指出,中華文明探源往5000年前甚至5300年前推進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為什么西方童聲合唱團
只有男童?
世界知名的西方童聲合唱團,一般都是由清一色的男童組成的。這是因為,在西方的宗教傳統(tǒng)中,人們認為男孩子更加圣潔。男童的聲音就是天使的聲音,因此選擇男童就成了西方童聲合唱團的傳統(tǒng)。而在中國,因為文化習俗的不同,并沒有這樣的音樂傳統(tǒng),很多優(yōu)秀的童聲合唱團都是由男童女童一起構成的。
唐宋囚犯坐牢很少滿兩年
中國古代封建帝王掌握著子民的生殺予奪大權,但也常以施恩為名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皇帝駕崩等情況下,常頒布赦令;天下大亂或自然災害時會大赦,大豐收或經(jīng)濟形勢好時也會大赦。大赦是從漢代開始的,到了唐代和宋代,大赦的頻率相當高,平均18個月就大赦一次。所以,唐代的徒刑最高只有三年。由于唐宋時代都是一年半左右就大赦一次,所以唐宋囚犯坐牢很少有滿兩年的。到了元代,大赦的頻率有所下降,平均二三年一次。到了明代,平均五年多才大赦一次。到了清代,平均14年多才大赦一次,而且不是把罪犯的罪行全部赦免,而是給予普遍的減刑。
古代“宇宙”表示什么?
我們習慣了用“宇宙”一詞來表示整個太空,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個現(xiàn)代舶來的詞匯。事實上,我國古籍中就開始用這個詞了。最早的是《莊子》中把“宇”定義為各個方向,一切地點;而“宙”表示的是一切不同的具體時間。也就是說,我國古代就用“宇宙”一詞來表示時間和空間的統(tǒng)一,后來發(fā)展到用其指整個客觀實在的世界?!坝钪妗币辉~就和我們常說的“天地乾坤”、“六合”一樣,是地道的本土詞匯。
白皮書、紅皮書、藍皮書和
綠皮書的區(qū)別
白皮書,是由官方制定、發(fā)布的闡明及執(zhí)行的規(guī)范報告。最初是因為書的封皮和正文所用的紙皆為白色而得名。藍皮書,是由第三方完成的綜合研究報告。用于官方文件時,是指英國政府提交議會兩院的一種外交資料和文件。另一種也稱為藍皮書的,是名人錄、指南、手冊之類的工具書,甚至包括紀念畫冊。紅皮書,是關于危機警示的研究報告,使用它的主要是西班牙、奧地利、英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而綠皮書,是與紅皮書相對應的,是關于樂觀前景的研究報告。
“關東”和“關西”指的
是哪個關?
事實上,“關東”和“關西”的“關”并不是一個關,這是由于歷史的原因造成的。先說關西。這里的關指的是函谷關,也就是當年老子出的那道關隘。秦、漢、唐都定都在今天的陜西西安,函谷關在河南靈寶縣境內(nèi),是護衛(wèi)首都的戰(zhàn)略要地。所以,作為全國重要的一道關卡,關西地區(qū)就指函谷關以西的地區(qū),也就是關中。關東在早期也是以函谷關為界,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qū);但是,隨著中國政治中心的東移,元明清三代均定都北京,山海關就成為了全國最重要的關口。關東就是山海關以東的地區(qū),也就是今天的東北三省。由于當時山海關起到了將少數(shù)民族的入侵抵擋在外的作用,山海關以西的地區(qū)便成為“關內(nèi)”,所以沒有出現(xiàn)新的“關西”概念。
中世紀歐洲人為何喜歡戴假發(fā)?
在中世紀前期,歐洲假發(fā)被視為魔鬼的假面具,認為戴假發(fā)會阻礙上帝的祝福進入心靈,是一種不被允許的行為。但到了16世紀,由于當時惡劣的衛(wèi)生環(huán)境令人們?nèi)菀组L頭虱,有些人就把頭發(fā)剃掉,戴上假發(fā),人們才開始慢慢地使用假發(fā)。但將假發(fā)推向受歡迎的飾物的最大功臣,還是王室成員們的喜好。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就以喜歡戴紅假發(fā)見稱。17世紀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為遮蓋頭上的傷疤而戴上假發(fā);近臣為討好他,也紛紛戴起了假發(fā)。路易十三的兒子路易十四也因頭發(fā)稀疏而戴假發(fā)。于是臣民們紛紛仿效。
為何稱禪林住持為方丈?
影視作品中,我們常見將禪林寺廟的住持或是出家的師父稱作“方丈”,這個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呢?原來,古時印度寺廟的僧人大多住在一起,而僧房大多是一丈四方之室,故稱之為方丈室,后來慢慢演化為指住持的居室,今天就成了對禪林住持或師父的尊稱,俗稱“方丈”。
世界上所有國旗都是長方形的嗎?
我們最常見的國旗基本上都是長方形的,而且長短邊的比例比較接近,很多國家的都是按照黃金分割的原則來設計國旗的。但是世事無絕對,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國旗都是長方形的,其中有兩個正方形國旗的國家——瑞士和梵蒂岡,以及一個不規(guī)則三角形國旗的國家——尼泊爾。瑞士的國旗最早也是長方形的,但在1889年做出了修改,他們改用正方形來象征國家在外交上采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而尼泊爾的雙三角旗,絕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異型國旗,而且歷史相當悠久。
我國出土最古老陶器
陶器制作是從古老的冰河時代就開始,最早出現(xiàn)在東亞地區(qū)。近日,考古學家在中國的一個洞穴中發(fā)現(xiàn)了陶制容器碎片,這些陶制容器碎片可以追溯到19000年到20000年前,是目前已知的來自最后一個冰河時期的最古老的陶器實例。這項新的發(fā)現(xiàn)表明,早在東亞地區(qū)出現(xiàn)農(nóng)業(yè)活動之前至少10000年,那里靠狩獵和采集為生的先民就開始使用陶器來烹飪了。烹飪可以增加人類從富含淀粉的食物和肉類中獲得的能量,這對于那些生活在寒冷地區(qū)獲取食物機會有限的人來說,是一項重要的發(fā)明。
【文稿】李莉
【責任編輯】蒲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