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莉
摘要:旅游業(yè)。作為世界的新興產(chǎn)業(yè)之一對世界經(jīng)濟和文化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跨文化交際變成一種迫切需要??缥幕浑H在旅游服務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求學習者在為外國游客提供導游服務時一定要有跨文化的意識。此論文意在旅游英語的學習中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關鍵詞:旅游英語英語教學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G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170-01
1 旅游英語語言交際的特點
語言是開展交際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語言跨越社會、心理、生理等諸多方面,相關聯(lián)的領域很多。語言研究不光是語言學的任務,它同時還是社會學、心理學、哲學、人類學、信息科學、交際學、醫(yī)學等領域的研究內(nèi)容,因此語言與交際的研究具有跨學科性質(zhì)。語言具有分類的功能,通過分類,人可以明白事物。人的詞匯量越豐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也就越精細。有一位語言哲學家說,我的語言的有限性,就是我的世界的有限性。植物學家和地質(zhì)學家進到深山里,會在那里看到我們外行人眼睛里所看不到的東西。專家通過專業(yè)詞匯來進行專業(yè)上的思考,專家和外行的區(qū)別就在于此。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言的局限性不同文化的人之間進行交際的時候,首先遇到的第一個障礙就是“語言障礙”,尤其是雙方不具有共同的語言的時候,語言障礙就成為再明顯不過的事了。即便是互相具有共同的語言,雙方文化不同,語言障礙仍然會在各個層面產(chǎn)生,這是因為詞匯、語法、俚語方言、發(fā)音以及與語言相關的文化問題等很多的緣故。對于共同語不是母語,而是作為外語來使用的人們來說(例如中國人與日本人用英語交談),我們不能指望他們像操母語的人一樣來使用共同語。同一文化內(nèi)的人用母語說話的時候都會發(fā)生誤解,更別說跨文化交際了,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理解。有美國交際學者說:“Misunderstanding is the rule and understanding is the happy accident.(誤解是肯定的,理解是偶然的幸運。)”例如顏色詞的差異:brown bread是“黑面包”而不是“棕色面包”、brown sugar是“紅糖”而不是“棕色糖”、“紅茶”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Black eye是眼睛周圍受了傷或挨了打出現(xiàn)的青紫塊,中國人在美國取得駕駛執(zhí)照,上面有一欄eyes,只能填BRN(brown)。皮膚曬黑了不是black,而是tanned,“黑皮膚”說成dark-skinned。動植物名稱有時可以產(chǎn)生文化上的聯(lián)想,如“狗”在漢英兩個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有截然不同的觀念。漢語以狗為喻體的成語、諺語幾乎都是貶義:狗急跳墻、狗頭軍師、狗仗人勢;英美民族卻視狗為忠誠伴侶,愛狗如子,有“a luck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Love me,love my dog''等說法。有人說,莎士比亞的精髓是翻譯不出來的,如果不瀆原著的話,我們很難理解它的奧妙之處。這個話同樣也適用于跨文化交際時語言紛局限性。一種文化里有的概念,而另一種文化里沒有。
另外,有時某個概念移植到其他文化的語言中去的時候,往往用一個詞表達不出來,而需要很長的說明或解釋。例如privacy,英漢詞典往往將之譯為“隱私、私生活、秘密”等,近來“隱私”這個詞在中國有廣泛的使用,可能還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但是在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們固有的生活方式里,卻難以找到十分對應的表達。北京的四合院居住形式、農(nóng)村里的鄰里關系、傳統(tǒng)城市住房里的公共廚房、不打招呼就去別人家里訪問、旅行途中陌生人之間的拉家常等,這些按照西方的標準都屬于隱私之類,但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卻習以為常。privacy的意義幾乎包括了個人的一切,在西方人看來,跟自己有關的一切,都屬于自己的privacy,他人不得干涉。而中國人隱私概念卻沒有這么寬泛,它是指與個人有關的,而且常常是不好的,萬一被他人知道有失面子的事情。食物可以反映出飲食文化,食品的名稱不好翻譯,很多人都有一些體會。宴會上要是翻譯菜名,那可苦了翻譯了。
2 旅游英語教學中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2.1 學習策略本身注重外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文化因素與學習方式著名哲學家亞里土多德曾經(jīng)說過:“To learn is a natural pleasure,not confined to philosophers, but common to a11 men.”這段話的大意是,學習是一種天生的快樂,不只限于哲學家這類人,而對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學習是和人的個性、文化背景有密切關系的。實際上,學習方式是每一個個體接受和處理信息的特定的方式,而每一個個體又是特定文化群體的代表。不言而喻,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認知方式,影響和決定著人們的學習方法。
2.2 英語測試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詞語層面,測試重點應放在非完全等值詞語上面,因為這是學生理解時最容易產(chǎn)生偏差,且使用得較多的詞語。如在閱讀測試中,多設置一些對語篇銜接手段的測試點,或在完形填空中有意空出銜接詞讓學生進行填空。在寫作測試中,可給出主題句,讓學生按照指定的段落發(fā)展方式來寫文章。這不僅可讓學生深刻理解到英漢語篇模式的差異,并在寫作中有意識地運用各種銜接手法,還可以促進英語閱讀和寫作的教學向這個方向發(fā)展。語用層面文化的導入主要體現(xiàn)在測試跨文化能力和得體運用語言的能力。
2.3 加強文化滲透
教材中有許多包涵了跨文化知識的材料,這為教師開展跨文化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例如在學習Christmas Day in the Morning一文時,教師可以就圣誕節(jié)對學生進行相關文化背景的介紹。西方人信仰上帝, Jesus Christ是上帝之子,他為了拯救人類被以色列人釘在十字架上為人類受難。人們把他當救世主來信奉,每逢星期日要去教堂做禮拜,讀《圣經(jīng)》,聽牧師講道,向上帝懺悔、祈禱。為了紀念他,人們以Jesus Christ的誕辰作為新紀元的開始,用“公元前”(Before Christ)和“公元”來紀年。每到12月24日晚,他們要守平安夜,舉行各種慶典活動以紀念Jesus Christ的誕生。在介紹“圣誕節(jié)”的同時,向?qū)W生講授Christmas Eve(圣誕前夜)、Christmas tree(圣誕樹)、Christmas card(圣誕卡)、Santa Claus(圣誕老人)及Christmas Carol(圣誕頌歌)等相關文化知識,給學生播放Silent Night等圣誕歌曲,讓他們感受圣誕節(jié)的氣氛,了解這個節(jié)日之隆重相當于中國的春節(jié)。
3 結論
每種外語教學法都有它自己的理論依據(jù),例如,傳統(tǒng)法的注入式教學靠教師灌注,教師一言堂,學生被視為消極的客體,它的理論基礎是機械語言學或歷史比較語言學。啟發(fā)式比注入式前進了一步,但它離不開孔子的“不啟不發(fā)”的觀點,把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歸于外因——教師和課本,而作為主體的學生也是被動地等待教師的“啟”。在實際旅游英語教學中應該時時處處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 周慧芳.如何提高英語交際能力[J].考試周刊,2008(23).
[2] 劉丹木.芻議旅游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3).
[3] 劉丹丹.當前高校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4] 趙蕾.從旅游行業(yè)現(xiàn)狀看我校旅游英語專業(yè)的課程設置[J].黃山學院學報,2007(2).
[5] 曾青梅.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措施與途徑[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2).
[6] 李睿.淺議旅游英語教學模式的選擇[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