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強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因此,語文教學應包括課堂內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兩部分。課外實踐活動,可以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自發(fā)發(fā)展、自主創(chuàng)新。通過兩方面的結合,能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質。
一、制定合理目標,體現(xiàn)知識、能力、情感的有機結合
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目的是使教育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服務,正確引導和幫助學生各方面都獲得正常、健全、和諧地發(fā)展是我國的教育方針的內涵所在。教師在教學中應把學生的審美、情感、行為、積極樂觀的人文情懷納入目標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學生生動、活潑、有趣、健康、和諧地發(fā)展。如《漫游語文世界》的綜合性學習,目標可這樣確定,讓學生根據(jù)個人的興趣、愛好,分成不同的小組,搜集家庭、校園、社會運用語文文字的情況,將搜集到的資料加以篩選、梳理、編成小冊子。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學習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的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語文實踐活動真正扎實起來。
二、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讓學生走進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
語文與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工廠、農村是同學們語文學習的廣闊背景,這間大“教室”蘊涵著豐富的課程資源,同學們可以在這樣的空間里搜集、整理、加工、吸收營養(yǎng),提高能力。同時,教師要開發(fā)生活教育資源,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讓學生走進家庭學當家,走上街頭管交通,走進商店學營業(yè)等,使他們真正成為世界的主人,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三、在生活中豐富體驗,促進全員參與實踐
實踐教學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有機條件,提供合適機會,讓學生去真情體驗。語文課內外的實踐活動,全體同學都必須參與。中學課本中有許多優(yōu)秀抒情詩和散文。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沁園春·雪》《濟南的冬天》《荷塘月色》等,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時間,組織學生到實地考察,從而感受作者的萬丈豪情和壯麗情懷。春天來了,和同學們一起去踏青;秋天到了,和同學們去田地里收獲莊稼;下雨了,和學生們去雨中觀景;下雪了,和學生們去賞雪游戲……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學生領略了祖國的山川河流、湖光山色。這樣,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品嘗了語文的生活性、趣味性、時代性。
四、細化活動過程,精心設計每一項活動
明確每一項活動目標、細化每一項活動,使各環(huán)節(jié)細致、嚴密、前后連貫。如《探索月球奧秘》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可以分為幾個步驟:(l)誘發(fā)情感。用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詩句,使學生對這顆神秘的星球產生美好豐富的想象。月球的奧秘非常多,如起源、構造、月貌、人類登月、開發(fā)月球等。然后,開一個專題交流會,學生推選代表將搜集整理的資料和研究成果進行詳細地闡述。如有不同意見,可以展開辯論,不求意見完全統(tǒng)一,但必須有所收獲。(2)尋找時機,組織學生觀察月亮運行情況,向專業(yè)人員了解人類觀測天體的知識。同時了解天文現(xiàn)象,并觀看月球的錄像資料。(3)搜集各種資料。班上開一個交流會,討論: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人們?yōu)槭裁慈匀幌矚g關于月亮的神秘傳說、民風、民俗?(4)組織一次月球知識擂臺賽,成立組委會評比等,讓學生體驗快樂,升華情感。(5)活動延伸。各小組出手抄報,全面展示活動成果。綜上所述,通過這些活動與課堂學習結合起來,能使學生聽、話、讀、寫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全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型,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和總結經驗。廣大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正確引導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品質,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大城縣權村鎮(zhèn)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