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月珍
一、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89~90頁。
二、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畫圖”之旅,體悟“畫圖”的價值,形成“畫圖”策略。
2.自覺運用“畫圖”策略解決現(xiàn)實問題,感受“畫圖”的魅力,實現(xiàn)“智慧”生長。
三、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從實物圖開始(一一出示四幅圖)
師:(實物場景圖)你能很快說出白兔比黑兔多幾只嗎?
師:(實物對應圖)你能很快說出白兔比黑兔多幾只嗎?
師:比較前兩幅圖,第二幅圖上兔子的數(shù)量明顯增多了,為什么說得這么快呀?
生:第二幅圖中,兔子排了隊。
生:前面的白兔和黑兔一只對著一只,只要數(shù)多出來的4只白兔。
師:(圓片示意圖)前兩幅圖是美術老師畫的,這幅圖是數(shù)學老師畫的。它與前兩幅圖有什么不同?表達的是什么意思?感覺怎樣?
生:用圓片表示了兔子,畫起來簡單、方便了。
師:如果要表示的黑兔、白兔數(shù)量變大了,黑兔有526只,白兔有799只。你打算怎樣表示?在隨練本上畫一畫。(展示學生的作品)
師:有一部分同學是這樣畫的——圓片示意圖,黑兔、白兔怎么只畫了這幾只?
生:中間用省略號表示了。
師:用省略號表示就不需要再畫幾百只了,真聰明!有沒有人打算畫526只、799只?
師:還有一部分同學是這樣畫的——線段圖。線段圖與剛才一部分同學畫的示意圖相比,感覺又如何?
師:(線段圖)這就是線段圖(屏幕顯示)。
師:我將四幅圖放在一起,讓同學們好好感受一下(動態(tài)演示)。從第一幅圖到第四幅圖,你想說什么?
智慧心語:“圖”越畫越簡潔,數(shù)量關系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有利于我們思考了。
第二板塊:畫線段圖
師:剛才,和同學們研究的是白兔、黑兔之間多與少的關系。如果我要表示:白兔的只數(shù)是黑兔的3倍,你想選擇什么圖來表示?
生:線段圖。
師:這樣的線段圖怎樣畫呢?先想象一下。
師:哪幅圖最能清楚、準確地表示“白兔的只數(shù)是黑兔的3倍”?
生:第?譻?訛幅。
師:有沒有不同的意見?為什么不選第?譺?訛幅、第?譻?訛幅?
師:請看第?譻?訛幅圖中的“?”,問的是什么?
師:由此看來,畫線段圖要注意些什么?
師:通過比較,我們對線段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想不想自己也畫一畫?
(出示上圖)讀清要求后,在隨練本上畫一畫。
師:我挑選了幾個同學的作業(yè)。大家來做一次老師,先看一看圖畫得對不對?
師:根據(jù)線段圖,你解決的是什么問題?說說你的方法。
(重點評析:4+1=5,4-1=3,表示什么?)
師:同學們的圖畫得不錯,問題解決得也很好!尤其是有了一種解題方法,還去思考另一種解題方法的同學,我感覺,他們更會用圖。
師:下面要解決的問題,難度加大了,你還能獨立畫圖嗎?
一根繩子,先剪下它的一半,再剪下剩下的一半多1米,這時繩子長3米。這根繩子原來長多少米?(先畫線段圖,再解答)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畫的線段圖?(展示學生作業(yè))你是怎樣畫的?
師:題中第一個“一半”是指誰的一半?第二個“一半”呢?
師:同桌交流畫圖的過程。
智慧心語:畫一畫圖,復雜的數(shù)量關系變得簡明起來啦。
第三板塊:還有哪些圖
師:學到這兒,我覺得,你們已經(jīng)會畫線段圖了,而且也知道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了。除了線段圖,還有別的圖嗎?
小明、小華、小力和小強四位同學進行象棋比賽,每兩個人都要賽一盤?,F(xiàn)在,小明已賽了3盤,小華賽了2盤,小力賽了1盤。小強賽了幾盤?
師:誰愿意把你的分析說給全班同學聽?小明和小華之間畫了一條線段,是表示他們兩家有多遠嗎?那表示什么?
師:借助連線,誰與誰比過,誰與誰沒比過,看得清清楚楚。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用你們學過的列表策略來解決,但不如現(xiàn)在的連線來得簡潔。
智慧心語:一條線段可以表示兔子的只數(shù),可以表示繩子的長度,還可以表示兩個人之間下了一盤棋。
師:除了關系圖,還有什么圖?
長方形的長是8厘米,將它的寬增加后,變成了正方形,周長增加了6厘米。原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師:先默讀題,獨立思考。有了想法之后,同桌之間討論討論:“周長增加6厘米”在圖上怎樣畫?
師:“周長增加6厘米”在圖上怎樣畫?(動態(tài)演示)
師:請做第89頁的“試一試”,第90頁“想想做做”第1題。
師:下面,我們共同欣賞:18+18+36+72+144+288+576=?你能快速報出得數(shù)嗎?
(圖與式子同時出現(xiàn),讓學生感悟)欣賞之后,什么感覺?
智慧心語:數(shù)形結合真是妙!我們從實物圖開始,學會了畫線段圖,線段表示數(shù)量簡潔清晰。線段還可以表示一種關系,有關系圖,還有面積圖……畫圖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種好策略。
四、教學反思
“畫圖”策略,主要是通過畫長方形、正方形等讓學生體會“畫圖”的價值。教學時,多數(shù)教師是就面積圖教面積圖,學生感覺內(nèi)容枯燥乏味,畫圖困難、突兀,連學習的興致都沒有,更別談對此策略價值的體悟了。如何使“畫圖”以全新的視角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體悟“畫圖”確是非常好的解題策略呢?為此,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究竟為了什么?學生在課堂上除了收獲知識、能力、活動經(jīng)驗之外,還能收獲什么?
1.有心整理“畫圖”資源——讓智慧萌芽
四年級學生在先前的認知活動中,就存有原始的畫圖意識了,只不過,我們沒有做有心人對此進行整理與激發(fā),使之成為學習四年級下冊“畫圖”策略的預備資源。一、二年級學生沒有少接觸實物圖、示意圖,但很少有教師對“圖”進行過梳理;三年級上學期解決幾倍求和、幾倍求差的實際問題時,僅讓學生粗淺學畫線段圖,并未作“策略”教學要求……橫觀、縱看小學階段乃至初中、高中課本中關于畫圖的素材,感覺四年級下學期“畫圖”策略,內(nèi)容呈現(xiàn)較單調(diào),學生不是畫長方形就是畫正方形,容易厭倦,不易觸發(fā)學生的“畫圖”意識,不利于“策略”教學。于是,從學情及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尋找、定位本課的教學基點,組織本課的教學素材,成了本課教學的首要任務。當我們領著學生梳理一至三年級的“畫圖”時,學生的思緒隨圖打開:實物場景圖→實物對比圖→圓片示意圖→線段圖?;貧w學生畫圖的原點,追溯“畫圖”知識的歷史,精心呈現(xiàn)“畫圖”歷程,畫圖知識被“串聯(lián)”、被“并聯(lián)”、被“融通”,智慧的種子在圖的進展中萌芽。
2.愉快經(jīng)歷“畫圖”之旅——讓智慧生長
本課例題是畫面積圖,如果教學開始,就直接進入復雜、苦澀的面積圖,學生會感到很懵,無法理解:為什么老師非得要求畫圖解決問題?我們沒有強行要求學生畫圖,而是領著學生經(jīng)歷了一次非常特別的“畫圖”之旅。實物圖雖美,但數(shù)學課不研究色彩,畫起來太費時間;圓圈圖稍簡潔了些,但數(shù)量多了也難辦;線段圖可以簡潔、明了地表達數(shù)量關系。在“圖”的三次“升遷”中,學生的所思、所想不斷遭遇挫折,最終走向“線段圖”。教師一邊引領學生整理以往原始、樸素的“畫圖”經(jīng)驗,一邊有意激發(fā)學生畫“線段圖”的欲望。在今天的“畫圖”之旅中,“畫圖”知識上下貫通,不斷發(fā)生、變化、發(fā)展、提升;在今天的“畫圖”之旅中,學生的智慧一次又一次生長;在今天的“畫圖”之旅中,我們看到了學生思維的激烈、求知的愉悅。
愉快的“畫圖”之旅,充分展示了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凸現(xiàn)了數(shù)學本身應該體現(xiàn)的智慧——秩序、簡化,也體現(xiàn)了設計的智慧——蒙太奇式的“遠景圖”漸漸清晰,拉至學生“畫圖”知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吸引學生,從實物圖出發(fā),進行整體感知,整體行進。學生對線段圖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清清楚楚,由此,產(chǎn)生畫線段圖的需求。有了“畫圖”的欲望,何愁學生不會畫面積圖?
3.著力打開“畫圖”天窗——讓智慧超越
有專家認為,課堂對學生來說是進入高速公路的入口;也有專家認為,課堂應向四面八方打開。課堂不只是教給學生即時的知識,更應該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線段圖是學生“畫圖”發(fā)展的基礎,教學時,在著意線段圖這一基礎堅實的同時,又轉向關系圖和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體現(xiàn)了數(shù)→圖、圖→數(shù)的多向性,避免了“畫圖”學習的單調(diào)、呆板。這些問題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具有挑戰(zhàn)性,但學生借助“畫圖”策略可以解決,從中更能體悟“畫圖”的價值。當學生對“畫圖——解決問題的策略”有所感覺時,教師及時引領學生反思、提升。本課設計,不再糾纏知識、技能的操練,而是著力拓寬學生的“畫圖”視野;不再糾纏例題的講解、習題的變式,而是抓住“畫圖”,并把它作為一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數(shù)形結合)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地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自覺運用、探索;不再糾結于“畫圖”,而是為學生打開“畫圖”的天窗,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方法的反思、策略價值的感悟、智慧的超越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