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珍 邱志剛 張奎林 宋國軍
摘 要:以2002~2009年吉林省審定的166個粳稻品種為材料,通過對每年審定水稻品種產量水平及有關性狀的平均值、稻米品質的達標率及抗性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并提出今后育種的目標與對策。
關鍵詞:水稻;性狀分析;育種對策;吉林省
中圖分類號:S511.2+20.1(234)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2)11-0026-04
吉林省水稻品種選育歷經60年,截至2009年審定推廣水稻品種307個(不含糯稻及特種專用稻)。隨著水稻生產的發(fā)展,人們對水稻品種的要求越來越高,水稻品種選育工作面臨更加復雜而艱巨的挑戰(zhàn),剖析以往育種中存在的問題,認真總結已有的經驗,對指導今后水稻育種實踐具有重要意義。2002年以前審定的水稻品種前輩已有概述。本文通過對吉林省2002~2009年審定的水稻品種的產量、抗性、米質進行綜合分析,探討今后水稻育種的目標及對策。
1 材料與方法
以2002~2009年吉林省審定推廣的166個粳稻品種(不含糯稻及特種專用稻)為材料,按年度綜合分析這些品種的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平均值、抗稻瘟病穗莖瘟的程度及稻米品質的達標率。產量性狀數(shù)據為吉林省兩年區(qū)域試驗的平均值,抗稻瘟病穗莖瘟情況源于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三年的鑒定結果,米質數(shù)據來源于農業(yè)部稻米品質檢測中心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的檢測結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審定水稻品種的基本情況
2000~2009年,共審定常規(guī)粳稻品種182個,是20世紀90年代育成品種數(shù)量的3倍,2002~2009年就審定166個(見表1),占912%,超過60
2009 22 九稻66、農大37、長白21、長白22、吉大2004-13、吉粳111、九稻67、吉大2004-98、吉農大39、通禾835、吉農大30號、吉農大31號、通院513、通系929、通育217、吉大2004-2、通禾838、富霞3號、春承501、通育225、通育237、吉粳807
2008 26 長白20、亨粳101、吉農大23、九稻65、通粳777、春承101、宏科8號、吉農大27號、通育315、通豐13號、通豐14號、平粳6號、賦育333、東稻2號、吉宏207、通禾836、通禾837、通院11號、通粳788、吉粳506、吉粳507、平粳8、東稻3號、吉粳804、吉粳805、吉農引6號
2007 17 長白18、長白19、九稻60、吉粳107、通粳797、吉粳505、吉農大808、通禾832、通禾833、通育239、九稻62、吉粳802、吉粳803、東稻03-056、平粳7號、九稻63、金浪303
2006 20 白粳1號、長白15、長白16、長白17、九稻55、吉粳106、九稻58、九稻54、吉粳503、通禾820、通豐8、通院9號、九稻56、吉粳800、九稻59、金浪301、通粳612、九稻50、九稻51、通禾834
2005 14 吉粳88、沈農265、通育221、通育308、吉粳501、通院6號、吉粳502、通系158、通豐9、吉粳101、通粳791、吉粳102、輝粳7號、通育01-302
2004 16 稻光一號、延粳26、九稻43、九稻44、松遼5號、松粳6號、九稻47、吉粳94、吉農大19號、九稻45號、九稻46號、通育223號、通育105號、長選14、九稻48號、吉粳95
2003 26 九稻41、九稻35、九稻39、九稻40、九稻42、組培22、吉粳92、吉粳89、吉粳90號、吉粳85、吉粳87、吉粳91、長白14號、吉粳84號、通豐5號、通系140號、通98-56、眾禾1號、通粳611號、通育318號、通育240號、長選12號、農大18號、延粳25、延引6號、金浪1號
2002 25 九稻29、延粳24、通育313、長白12、長白10、長白13、長選10號、長白11、豐選3號、九稻30、通育316、吉粳82、吉粳80號、通系9號、通95-74、九稻31、九稻32、農大13號、通育207、九稻33、九稻34、吉粳83、吉粳81、通引58、文育302
年來審定推廣水稻品種的二分之一。這與市場經濟發(fā)展后生產需求變化快、育種方式多樣化和技術提高有密切關系,從而加快了品種的更新速度,審定品種數(shù)量快速上升。
22 審定品種的產量及有關性狀分析
審定品種的產量性狀,由表2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2002~2009年,平均單產基本呈增加趨勢,2009年的最高,為8 9713 kg/hm2。從其它性狀看,2002~2004年審定的水稻品種單位面積穗數(shù)增多,穗粒數(shù)和結實率偏低;2005~2009年審定的品種,單位面積穗數(shù)有所降低,而穗粒數(shù)和結實率增高,株高與千粒重整體變化不大。因此,在決定產量的性狀上,應該是在保證一定穗數(shù)的前提下,增加穗的成粒數(shù)是關鍵,適當增加千粒重和株高。
23 審定品種抗稻瘟病穗莖瘟分析
從表3中可以看出:2002~2009年審定的水稻品種,感稻瘟病穗莖瘟的品種呈逐年減少趨勢,
注:R、MR分別代表抗、中抗稻瘟病穗莖瘟;MS、S代表中感、感稻瘟病穗莖瘟。
中抗以上的品種呈逐漸增多之勢。其中,2002~2004年審定的水稻品種感病比例大,此期間共審定67個品種,53個感穗莖瘟,占審定品種數(shù)量的791%,而達中抗的品種只有1個,無抗的品種;2005~2009年審定品種中,抗穗莖瘟的有5個,中抗的有44個,中抗以上的占495%,中感的占263%,感病品種僅占240%。這說明此期間審定水稻品種對稻瘟病穗莖瘟的抗性逐漸增強。
24 審定品種的稻米品質分析
從表4中可以看出:2002~2009年各年審定的水稻品種,除2002年以外,達優(yōu)質食用稻標準的品種比例都最高,其中2005年占比最多為929%,普通食用稻僅占71%,無等外食用稻。這是由于2005年審定標準對稻米品質要求嚴格,2006年審定標準對稻米品質要求放寬,優(yōu)質食用稻品種占比下降,普通、等外品種占比增多。從整體看,等外食用稻品種在逐漸減少,而優(yōu)質食用稻品種的達標率已為672%,是審定品種數(shù)量的三分之二。其中二、三等食用稻品種占比大,分別為267%、280%;一等食用稻僅占125%,普通食用稻占207%,等外食用稻占121%,說明此期間審定品種的稻米品質在逐漸提高。
綜上所述:2002~2009年審定的水稻品種,無論是產量、稻瘟病抗性、米質都在進一步提高,充分說明吉林省水稻新品種選育水平在不斷提升。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盡管2002~2009年審定的166個水稻品種中優(yōu)質食用稻已接近三分之二,但真正在生產上發(fā)揮作用的品種并不多。原因是多數(shù)品種綜合性狀差,表現(xiàn)為:高產抗病不優(yōu)質或優(yōu)質不高產不抗病或優(yōu)質高產抗病但生態(tài)適應性又較差。如:近5年審定的達一級優(yōu)質標準的食用稻品種,除吉粳88、吉粳803在生產上推廣面積較大外,其他都不太大(見表5)。
第二,生產上單一品種推廣面積過大,時間較長,導致稻瘟病抗性喪失。
第三,盡管近年審定品種優(yōu)質稻品種占比增多,但只是提升了稻谷的商品品質即外觀品質,而食味品質與日本、泰國等國家育成的優(yōu)質品種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味品質的要求也會更高。
4 今后的育種策略
優(yōu)質、高產、抗病是育種目標永恒的主題,要增強抗病性、抗蟲性、耐肥抗倒性、抗逆境并具有廣泛的生態(tài)適應性,在育種策略上應重視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現(xiàn)代生物技術與常規(guī)育種技術的有機結合,廣泛收集鑒定篩選、熟練掌握優(yōu)異種質資源,加大優(yōu)異資源的創(chuàng)新力度,不斷挖掘聚合優(yōu)良基因,有的放矢選配組合。在育種方式上盡量采用復交,擴大雙親的遺傳多樣性,如秈粳雜交、地理遠緣雜交,F(xiàn)1再復交。
第二,在產量性狀方面,了解掌握不同株型、穗型品種產量構成因素的特點,協(xié)調好穗數(shù)、穗粒數(shù)、千粒重三者之間的關系,力求三者乘積最大。根據吉林省的氣候條件,在后代選拔上應該在保證一定單株有效穗數(shù)基礎上增加穗的成粒數(shù),適當增加株高和千粒重。盡量選擇著粒密度適宜、灌漿速度快、耐肥、抗倒的品種,以適應機械化栽培。
第三,在抗性方面,通過生物技術手段發(fā)掘多抗育種材料,利用有效育種方法導入多個抗源。低世代在病區(qū)及逆境條件下選拔,穩(wěn)定材料在不同生態(tài)區(qū)精準鑒定篩選。力求品種類型多樣化,以利于不同生態(tài)區(qū)的品種合理布局,適應生產及市場需求,避免品種單一,稻瘟病大發(fā)生。
第四,利用分子育種方法進一步探索決定稻米外觀及食味品質的相關性狀,加強影響稻米品質的機理研究。如有關學者已經研究得出:稻米食味的優(yōu)劣不僅與直鏈淀粉含量有關,還與支鏈淀粉的長鏈短鏈有關。
第五,隨著分子育種研究的不斷深入,未來應不斷導入和聚合優(yōu)質基因、高產基因、抗性基因,使水稻品種選育水平有新的更大突破。參 考 文 獻:
[1]周少川,李 宏,黃道強,等 水稻核心種質的育種成效[J]中國水稻科學,2008,1:51-56
[2]曹靜明主編吉林稻作[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3]陳學軍主編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劉華招,杜欣誼,吳洪然,等黑龍江省早熟粳稻育成品種親本選配研究[J]北方水稻,2009,3:4-6
[5]郭桂珍,陳秀英,董云剛,等吉林省優(yōu)質水稻育種現(xiàn)狀及技術策略[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9,10:118-120
[6]郭桂珍,張奎林,楊秀云,等論吉林省水稻品種改良及親本選配[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1,11:20-22,43 山 東 農 業(yè) 科 學 2012,44(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