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摘要:《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標的提出,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策略方面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陳舊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很多教師重視了“自主”、“合作”、“探究”、“開放”等教學策略 ,但是語文教學在繁榮的背后我們也應該反思與探索。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據(jù)教學實踐,筆者談談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反思,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fā)生著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但是,從我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chǎn)生了一些不解與反思。
反思之一:課堂教學流行的用語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nèi)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chǎn)生本身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主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就會發(fā)現(xiàn)熱鬧的背后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如:“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闭n堂上,教師言罷,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么?“你學懂了什么?!苯處熢捖?,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場面熱烈感人。“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比缤谡Z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jù)多數(shù)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在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么?“你真棒!”現(xiàn)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qū)、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牛頓”,夭折了一個“愛迪生”。孰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溫柔殺手”。
反思之二:課堂的學習方式1. “自主”與“自流”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nèi)容、自選學習方法,已是當今閱讀課上的“流行曲”。的確,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認識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當新的課文還沒有成為學生產(chǎn)生強烈閱讀欲望的“誘因”,學生還沒有對閱讀文本產(chǎn)生欲罷不能的內(nèi)驅(qū)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nèi)容,其結(jié)果只能適得其反。2.合作學習主觀隨意“合作學習”目前被教師視為培養(yǎng)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小語課堂。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nèi)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xiàn)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
二、探索——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語文標準課程》強調(diào):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鑒于此,筆者認為:若在課堂上貫徹“激發(fā)——引導——培養(yǎng)——實踐”的教學策略,對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質(zhì)量有很大的幫助。具體實施策略如下:
1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要讓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最主要的條件是促使學生具備學習的興趣。那么,教師應如何激起學生濃烈的學習興趣呢?關鍵在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每節(jié)課都需要根據(jù)各自不同的重點,精心設置,創(chuàng)設一個引人入勝的情境。
2.引導學生自由閱讀。拓展思維的遷移與發(fā)散現(xiàn)代教育十分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注重引導學生自由閱讀,自由表達,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和智力結(jié)構(gòu),有目的地把學生引向目的地,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如我在教《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時,首先拋論文格式出趣味性濃的問題:“植物旅行靠的是啥辦法呢?”接著把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給學生們聽,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學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媽媽對孩子們的關心喜愛。緊接著,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這些植物是怎樣出外旅行的呢?我們先來看看蒲公英?!苯虒W操作辦法如下:1.學生自由朗讀。2.自讀自說,談談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辦法。3.教師指導兩讀:為了讓孩子順利地出外旅行,蒲公英媽媽特意給孩子準備了降落傘。(指圖)你覺得這位媽媽對孩子怎樣?(關心、喜愛)。4.大家練習,比賽朗讀,把媽媽對孩子的愛讀出來。(要求配合表情,表演動作)如此引導、熏陶,學生稚嫩心靈體會了人間的母愛,情境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
3.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操,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毙W生的心靈是純潔的、美好的。教師的責任在于如何讓學生感受美,體味美,弘揚美,從而熏陶、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品格情操。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要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渲染教學氛圍,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目的。我在教學中有如體會:1.因勢利導,善于點撥。所謂“勢”即教材內(nèi)容及學生心理。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內(nèi)容中去領悟做人的道理。2.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小學語文教材形式多樣,作者的生花之筆,描繪了許多生動鮮明的形象,飽含豐富的情感。
4.提倡人文性教學法?!耙磺袨榱藢W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边@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在閱讀課堂中要想真正實現(xiàn)“關注每一個學生”,讓小學生去享受學習的快樂、得到發(fā)展,就必須大力提倡人文性教學法。有效的人文性教學方法應該是“思考、討論、交流、反省”,在思考中,體現(xiàn)展示學生獨特的思維個性和情感體驗;在討論中,努力使小組中每一位成員的立場得以展現(xiàn);在交流中使各自的觀點受到認可或質(zhì)疑;在反省中使個體發(fā)現(xiàn)認知沖突和內(nèi)心的矛盾。讓每一位小學生感受到真正的人文關懷,使無窮無盡的知識從學生記憶的負擔變成滋養(yǎng)他們幼小心靈。
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推行自己的“激發(fā)——引導——培養(yǎng)——實踐”的教學策略,取得良好的成效。當然,課堂教學策略將是我們永遠討論的話題。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才能適應新形勢、新變化,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才能使自己永遠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