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祎
350元存款利息PK3.6萬元高利貸利息
息乃本之末, 利息是資本的產(chǎn)物,與時間成正比。利息的歷史源遠流長,產(chǎn)生于原始社會末期。在中國,談及利息,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黃世仁。在電影《白毛女》中,黃世仁等于高利貸,等于不勞而獲,等于壓迫,等于剝削。黃世仁的形象是如此之成功,因此,便有了談“息”色變。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高利息避而遠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如今,利息成了人們競相追捧的寵兒,尤其是高利息,更是炙手可熱。曾經(jīng)是民營制造業(yè)之都的溫州,已成為“借貸之城”。一位義烏人用“瘋狂”來形容本地借貸的火爆:“處處有借貸,時時有借貸”。小小溫州城,竟容納了300多家大大小小的擔保類金融機構。與義烏遙相呼應的是內蒙古的鄂爾多斯。這個以生產(chǎn)煤炭和羊毛而著稱的城市是另外一座“借貸之城”。據(jù)說盛時“每天放款和結息的人絡繹不絕,比銀行的人還多?!?011年“白昊非法融資案”中,檢方公布的直接債權人數(shù)高達2672人。在烏蘭木倫鎮(zhèn)神東醫(yī)院,一名工作人員統(tǒng)計,整個醫(yī)院至少有50%的人參與放貸。
利息何以有這么大的魔力,可以讓人不事生產(chǎn),不事農耕?其實,利息的魔力不在利息,而在一“高”字。
利息究竟能有多高?以“寶馬鄉(xiāng)”為例?!皩汃R鄉(xiāng)”原名石集鄉(xiāng),位于江蘇泗洪縣。全鄉(xiāng)共有9個行政村,總人口2.3萬人,鄉(xiāng)民原是靠種稻、養(yǎng)蟹過活。之所以被稱為“寶馬鄉(xiāng)”,是因為石集鄉(xiāng)的寶馬車云集。有網(wǎng)友統(tǒng)計,泗洪800輛寶馬車中,有500輛是石集的,除寶馬外,奔馳、奧迪、保時捷、英菲尼迪、瑪莎拉蒂等豪車也頻現(xiàn)石集鄉(xiāng)。原不富裕的石集鄉(xiāng)之所以能豪車云集,無一例外都和利息相關。
“寶馬鄉(xiāng)”利息之高,高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據(jù)知情人士披露,石集鄉(xiāng)利息最高時月息竟達3毛。1毛的月息,換算成年利率是120%,月息3毛,也即年利率360%。也就是說,投入1萬元,一年后的收益為3.6萬元。而銀行一年定存的利率為3.5%,存入1萬元,一年僅得利息350元。
在鄂爾多斯吧里,記者了解到,鄂爾多斯的月息為3分~5分,溫州平均月息為3.5分。隨后,記者致電北京投資公司,了解了相關情況。據(jù)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地區(qū)月息為2分~4分不等。
過去放貸,是“九出十三歸”,即借款1萬元,只能得到9000元,而還錢時卻要還13000元。利息逐日起“釘”(利息),以復息計算,此謂之“利疊利”。而眼下如江蘇之泗洪、內蒙之鄂爾多斯,月息竟高達3毛,其利息之高,令人心驚肉跳??v然是黃世仁再世,也一定自嘆弗如。
記得小時候,銀行門口常貼著這樣一幅廣告:“要想少變多,常進儲蓄所。”看看如今高利貸動輒3毛的月息,把錢存進儲蓄所,不是純屬有病嘛。可問題是高利貸這個“毒蘋果”好吃難消化,對一般的投資者而言,把錢投入高利貸,拿上幾期高利息之后,本利就成了“肉包子打
狗——一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