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力
【√】對于攀爬的未來,張希鑫遺憾的說,地標建筑恐怕不能多爬了,爬一次是擾亂公共安全,爬兩次是兩次擾亂公共安全,爬三次、四次恐怕就要以尋釁滋事罪問處了
2011年11月4日上午,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穿著亮黃色嘻哈長褲的年輕男子爬上了半年前被大火侵襲過正在修復中的中央電視臺配樓。
現(xiàn)場有人看見了,大聲驚呼“是不是有人要跳樓”,趕緊撥通了報警電話;還有人驚嘆“能爬到那兒去跳樓,真是高手”。
短短半個小時,年輕人已經爬到了配樓東側快30層的位置,他站在施工用的鋼梁上,時不時笑著跟樓下的觀眾揮手致意。警方到來后,他開始施展奇技,在樓層間上下騰挪,與前來制止的人們玩起了捉迷藏。
這時候,警方和圍觀人群才明白,這不是一個跳樓者。
其實這個年輕人不是別人,他正是一年前因網絡曬圖而聞名一時的“攀爬哥”張希鑫,攀爬央視配樓只是他另一個杰作。
曬圖使他聲名鵲起
時間追溯到2010年10月。網絡社區(qū)“貓撲”上出現(xiàn)一個名為《扒一扒你那些讓人揪心的雷人照片》的帖子,帖子里大概有30多張照片,照片里的主角是個又瘦又高的年輕少年,他一身休閑打扮,沒有任何專業(yè)裝備,站在各種難以想象的墻垣和峭壁之上,冒著一失手就會跌得粉身碎骨的危險,擺著各種輕松寫意的pose,還不時地向鏡頭拋出得意的笑容。
這個帖子引起了劇烈的討論,照片里的主角被冠以“攀爬哥”的稱號,受到多數(shù)網友的一致炮轟。有譴責“攀爬哥”“隨意踐踏名勝古跡”的;有指責“曬圖行為嘩眾取寵”的;還有質疑“照片多半是PS的”。只有極少數(shù)網友對作者的大膽和攀爬能力表示了欽佩。
帖子的作者、照片里的主角正是張希鑫。毫無疑問,他看著自己的杰作被網友譴責和質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時候起,他就想著要“證明自己”,證明網友對他的敵意和質疑并不正確。
2010年12月10日,張希鑫向公司請了一天假,和朋友來到蓬萊橫田山,再度拍攝了一組以攀爬為主題的照片,橫田山的古城墻、古亭、牌坊、棧道和鋼索,廢棄工廠的煙囪,海邊的峭壁,全成了張希鑫攀爬的目標。據(jù)他回憶,當天共爬了50多個地方,留下500多張照片,還專門翻拍了上個帖子里的一些照片,以證實所有照片均非PS。
當天回家,張希鑫委托一個朋友幫他發(fā)了帖子《這些照片絕非PS,你信嗎?膜拜攀爬哥》。帖子發(fā)出以后,張希鑫因為前陣子網上風言風語影響,反倒關注得比較少。直到一周以后,張希鑫在搜狗輸入法中發(fā)現(xiàn)了關于“攀爬哥”的新詞提示,他突發(fā)奇想就用百度搜索“攀爬哥”,才得知他居然上了網易首頁,他的那一組照片在網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攀爬哥”其人其事
“攀爬哥”張希鑫是山東人,1990年8月出生在沂南縣銅井鎮(zhèn)大史家窩村,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他的童年就是在鄉(xiāng)間度過。張希鑫小的時候就顯出和別的孩子不同的愛好——爬高。別的小孩不敢去的地方,比如鄰居家房屋的屋頂上、村西小山的高巖上,張希鑫都敢爬上去,這個特別的愛好也使得剛5歲的張希鑫就因為到處爬高而在左右眼眉角處留下了兩道傷疤。因為跌傷的事,父親張維軍非常擔心和生氣,多次告誡張希鑫“管住自己的腿”??墒钦l讓他天性如此呢。
因為小時候個子還很小,加之給大家留下的靈活敏捷的“能爬”印象,張希鑫被村里熟人稱為“小猴兒”,直到高中他開始長高,這個他本人并不滿意的綽號才漸漸不再被提起。
這樣的鄉(xiāng)村生活一直延續(xù)到他17歲高二那年。
那年在煙臺市蓬萊市做生意的親戚回沂南老家找人幫忙,剛好張希鑫從青島一家物流公司打工回來,大城市的光怪陸離使得他萌生了離開家鄉(xiāng)外出打拼的念頭。于是,沒等到高三開始,張希鑫就退了學,帶著簡單的行裝跟著親戚到了蓬萊,這一呆就是四年。
四年里,張希鑫先是在親戚的玻璃加工公司里工作了兩年,每個月拿大概600元的薪水,十分辛苦。后來因為待遇問題,張希鑫離開那里開始從事藥品推銷;后來又辭去工作經營起一家熟食店。都不是很順利。初涉社會的張希鑫在這不遠的異鄉(xiāng)碰了不少壁,嘗到不少世情的艱辛。
盡管如此,張希鑫卻一直留在了蓬萊,沒有回到沂南。如今,張希鑫在蓬萊一家影視公司工作,他曾說自己的夢想就是拍電影,拍別人的故事,不是自己攀爬那些事,“攀爬是我的愛好,拍電影是我的夢想”。其實,張希鑫在數(shù)年倥傯里一直沒有放棄的東西有兩件,一件是他的夢想,拍電影;另一件就是他的愛好,攀爬。
央視配樓上的違法之旅
張希鑫以“攀爬哥”成名以后,開始輾轉于各地上電視節(jié)目。每到一處,張希鑫總是不忘自己的本行,要去當?shù)氐牡貥诵越ㄖ蛘咧L景區(qū)游歷一番,順便留下自己攀爬的痕跡。
2011年11月1日,張希鑫應內蒙古衛(wèi)視的邀請參加一個訪談節(jié)目,節(jié)目錄制地點在北京市石景山區(qū)。節(jié)目于當天上午錄制完畢,下午的時候他就抽空去逛了逛西單和國貿。
逛國貿的時候,央視大樓的夸張造型吸引了張希鑫。他看著面前這個世界聞名的北京地標想,世界上那么多攀爬牛人,為何國內卻一個沒有?頓時心生挑戰(zhàn)之意。
但是央視大樓的玻璃外壁是個麻煩,徒手必然不行,用吸盤也不穩(wěn)妥,終究太冒險。目光游移之間張希鑫看到了央視大樓旁邊一幢正在施工的建筑。它正是年初元宵節(jié)期間歷經大火的央視配樓。
正在施工的央視配樓非常符合張希鑫的要求,夠分量、能操作、適度張揚。于是,他打定了主意了。
回到北京的朋友家中,張希鑫作了兩個重要的準備:
他從家鄉(xiāng)朋友的手中拿到了為他量身定做的一件T恤,白底黑字在胸前醒目地寫著一句話:攀爬是一種境界,背面則寫著一句勵志的話:用鑫攀爬人生的階梯。張希鑫決定把這件衣服作為自己的防偽標簽,以后的每次攀爬都會穿上它。
第二,他仔細翻閱了有關法規(guī),看即將進行的行為是不是有違法之嫌,他的疑慮得到了證實,在他之前,2010年,法國著名的徒手攀爬高手“蜘蛛人”阿蘭羅伯特就曾經因爬上上海金茂大廈而被捕,當時警方處以了3天的拘留懲罰。
區(qū)區(qū)3天的可能處罰擋不住張希鑫的決心,第二天上午,聯(lián)絡好一位北京的拍客朋友,他就徑直奔央視配樓而去。
據(jù)張希鑫回憶,那天攀爬的過程遠比想象中困難。
最初進入央視配樓的過程比較輕松,因為快到中午了,工地干活的人比較少,大都吃飯去了,少有幾個不明就里的民工瞪著他也不敢輕易上前攔阻。他從配樓東南角的腳手架開始爬起,輕易爬上了4層。4層以上就是他從遠處“考察”過的外墻鋼架,張希鑫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些鋼架遠比遠處看起來相距要遠,但都已經到這地步了,只有硬著頭皮往上爬了。
爬到20層左右的地方,張希鑫已經聽到了遠處的警笛聲。過了沒多久,安保人員和警方都上來了,這時張希鑫已經爬到了央視配樓的頂端,因為張希鑫在最外面,警方不好輕舉妄動,就看著他上下來回爬了幾遍,才在他累了休息的瞬間將他拉了進來。
結局并不意外,張希鑫在30層的高樓外墻上不可能脫身,他唯一意外的是,這次他被關了5天,比阿蘭羅伯特要多兩天。他笑說可能阿蘭是外國友人,理應從輕。
我不算“網絡紅人”
攀爬央視配樓的經歷,使張希鑫“攀爬哥”的名號更加響亮了。張希鑫則一再稱,他不是所謂的“網絡紅人”。在他眼中,“網絡紅人”四個字既包含著當事人炒作的不良用意,又滲透著旁觀者對其走紅的質疑與否定。張希鑫說:“網絡紅人和我的最大區(qū)別就是,網絡紅人是以出名為目的;而我是以享受攀爬為目的,出名是附加值。”
阿蘭羅伯特說過一句話:“攀爬是一種職業(yè),我把它當成愛好?!睆埾v胃木幜艘幌?,運用到自己身上:“攀爬是一種愛好,我把它當成游戲。游戲的一部分就包括了網絡上的反應。”
也許對于這個大男孩來說,攀爬真的是他一生的愛好,從孩提時代到翩翩少年,這種愛好已經持續(xù)了十余年,將來可能還會持續(xù)。當然,一定有人會不理解,誰會將攀爬作為一生的愛好,并加以如此夸張的實踐。不可否認的是,像跑酷、徒手攀爬這些類似行為藝術的小眾運動,通常得不到理解和支持。
張希鑫介紹說,像跑酷、攀巖這樣的運動經過十余年的介紹推廣,在國內已經有很多的受眾了,但人們對于徒手攀爬的包容和理解,還差得遠。
他2009年交過一個女朋友,兩人本來關系挺好,但就是因為他癡迷于攀爬,為這件事情吵架以至于分手的。父親張維軍也曾一度非常反感兒子的這種“危險行為”,5歲那年他從鄰居屋頂?shù)粝聛淼泼冀侵螅€關他在屋里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最后放出去,張希鑫依然還是該跳的跳,該爬的爬。張維軍說,直到張希鑫去了蓬萊,不在眼前蹦了,他才舒心了許多,雖然他知道兒子愛攀爬的個性還是改不了。
身邊的朋友顯得大度許多,但也不乏憂慮。張希鑫的同事馮微說:“攀爬代表了張希鑫開朗上進的性格,積極面很多,比如強身健體帶來快樂,消極面嘛就是太危險?!眱簳r的玩伴薛英蓮認為,攀爬幾乎成了張希鑫的個人標簽,雖然很懷念一起翻過的圍墻偷摘的蘋果,但仍然擔心攀爬會影響張希鑫的成長,影響他未來的事業(yè)。
親人朋友過多的不理解讓張希鑫非??释玫娇隙?,而最好的出路就是尋求網絡的支持。張希鑫回顧,從最初曬照片,到如今爬上央視配樓,一直都是被“證明自己”的信念推著走。生活中有質疑,寄希望于網上“證明自己”,因此在網上發(fā)帖尋求安慰;網絡上又生質疑,就想用更具說服力的攀爬“證明自己”,于是就一次又一次挑戰(zhàn)橫田山、央視配樓。“所以,我不是那種一心想走紅的‘網絡紅人。”張希鑫如是說。
對于攀爬的未來,張希鑫遺憾地說,地標建筑恐怕不能多爬了,爬一次是擾亂公共安全,爬兩次是兩次擾亂公共安全,爬三次、四次恐怕就要以尋釁滋事罪問處了。
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中規(guī)定“擾亂機關、團體、公共場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的,處警告或拘留”,《刑法》中也規(guī)定“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為尋釁滋事行為,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在國內,對這種不被接受的危險行為限制得很嚴,要爬地標只能爭取去國外爬了”。張希鑫無奈地笑了笑。
>關于跑酷、攀巖和徒手攀爬
跑酷:又稱城市疾走,來源于“Parkour”一詞,原詞有“到處跑”的意思,現(xiàn)指由23個基本動作組成的,將城市中日常設施當做障礙物進行跑跳穿行的一種極限運動。特點是:無需專業(yè)工具,場所不限。
攀巖:從登山運動中衍生而來的競技項目,不借外力,僅憑手腳在峭壁或人造巖墻上進行攀登的運動,運動需有安全繩、安全帶、護具、鎖扣等專業(yè)道具。特點是:需要專業(yè)工具,場所較固定。
徒手攀爬:只需少許防滑的鎂粉,不借任何外力和工具,徒手進行的攀爬。攀爬對象主要為人工建筑。不僅是國內,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它都不能被稱為一種成型的運動,因為幾乎所有國家都規(guī)定這樣的攀爬過于危險,是違法的。只有極少人在實踐。特點是:無需任何工具,場所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