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娟
晚唐詩人李商隱以寫無題詩而名傳千古。他的諸如“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一類的詩行,不知使多少人吟得淚流滿面或嘆息連連!不過,學(xué)者們卻還要去死摳李商隱無題詩的蘊意。有的說李商隱的無題詩是寫給政治家的,有的說是寫給情人的,還有的說是二者兼而有之。學(xué)者們的“死摳”當(dāng)然也不無道理,因為李商隱的無題詩是李商隱詩歌中極為關(guān)鍵的部分。有論者認(rèn)為,倘若讀懂李商隱的無題詩,也就讀懂了李商隱和他的全部詩歌。
無題:不便明確標(biāo)題
什么叫無題詩?從字面上講就是詩有寄托又不便明確標(biāo)題,即用“無題”為題的詩歌。在李商隱流傳下來的五百九十余首詩(據(jù)《全唐詩》)中,大致可分作政治詩、抒情詩、詠物詩、無題詩四大類。他標(biāo)明“無題”的詩,朱鶴齡注本(《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中有16首,馮浩注本(《玉谿生詩集箋注》)中為15首,康熙《御定全唐詩》(卷五百三十九至卷五百四十一)有16首。其他各家注本也大體相同。此外今人童養(yǎng)年編《全唐詩續(xù)補遺》還載有李商隱以“缺題”為題的詩一首,亦當(dāng)屬無題詩。清人紀(jì)昀則在《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五十一里提出,李商隱凡摘句首二字為題的,如《碧城》、《錦瑟》等詩,也算無題詩。這樣來看,李商隱的無題詩當(dāng)有四十來首,約占現(xiàn)存詩作的1/14強。對此,20世紀(jì)的學(xué)者是大體認(rèn)同的。如鄭振鐸先生即指李商隱說:
他的詩題,曖昧難知者頗多。像《錦瑟》、《為有》、《一片》、《日射》、《搖落》、《如月》等等,都與詩意毫不相干,只是隨意采用了詩中的頭二字為題而已。有的時候,簡直連這種題目也不用,只是干脆地寫上“無題”二字。
那么,無題詩寄托作者什么思想,蘊含什么主旨呢?對此,入清以來,大致有三種看法。
無題:借美人以喻君子
此說可視作以愛情喻政治說。此說以朱鶴齡《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為代表。因為李商隱自己即在《謝河?xùn)|公和詩啟》中說:“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彼?,朱鶴齡便將李商隱幾乎所有的無題詩都說成是“美人香草”的“忠憤”之情的寄托。清人吳喬則在《西昆發(fā)微》一書中將全部無題詩都說成是為宣宗時間的宰相令狐絢而作,是抒發(fā)對后者的哀怨,是對后者的陳情與剖白。時令狐絢及父令狐楚屬牛僧孺黨。因李商隱入節(jié)度使王茂元幕,又娶王女為妻,而王茂元又屬李德裕黨,令狐絢便以為李商隱背叛了自己(令狐楚父子曾提攜青年李商隱,可謂恩重如山),遂冷落了他。
至19世紀(jì)末、20世紀(jì)初,張采田、冒辟疆等人繼承了朱鶴齡、吳喬等人的觀點。不過張采田在《玉谿生年譜會箋》中說,李商隱無題詩除了一部分寓意于令狐絢外,還有一些是為李德裕作,寄托對李德裕的怨曠之情。在現(xiàn)當(dāng)代學(xué)者中,只有蕭艾、周振甫、楊柳等少數(shù)學(xué)者還沿襲此派觀點。如周振甫先生在《李商隱》一文里指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說:“這是商隱借艷情來寄托志事的?!敝芟壬€概括李商隱無題詩的主旨說:
商隱對這些《無題》詩的用意,寫了《有感》:“非關(guān)宋玉有微辭,卻是襄王夢覺遲。一自《高唐賦》成后,夢天云雨盡堪疑?!睂掖蜗蛄詈惽?,不加省察,所以稱“夢覺遲”。不得已托為《無題》,人必疑為艷情,哪知都是血淚呢!
無題:情詩的代名詞
此說可稱為纏綿愛情(或艷情)說。此說以女作家蘇雪林為代表。她在1928年撰成的《李義山戀愛事跡考》(北新書局版)里認(rèn)為,李商隱曾同女冠、官嬪和樂妓發(fā)生過纏綿悱惻的愛情,無題詩中的“紫府仙人”即為女冠而作,“含情”、“鳳尾”、“重幃”、“昨夜”、“來是”、“颯颯”、“相見”等則寫官嬪等。
對此,張蔭麟、張爾田(即張采田)二先生分別撰文,認(rèn)為蘇雪林的索隱猜謎式的考證有穿鑿附會之嫌,指出李商隱的無題詩,嚴(yán)格地講,還只能算艷情詩,不能視作愛情詩。張爾田在《論李義山戀愛事跡》一文中寫道:
義山集中,其女性諸詩,除《柳枝》數(shù)首外,但可謂之艷情,而不得實指為戀愛。至其艷情托何而起,所指者為誰,此情惟義山個人能言之,吾人實無權(quán)為之代答。
而一些學(xué)者還是比較首肯蘇雪林的觀點,只是對她的考證方法不盡贊同。如鄭振鐸、朱偰、陳貽焮、葛曉音等。鄭振鐸先生在《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一書中直切李商隱無題詩的主旨說:
大約所謂“無題”,便是給某某女郎的情詩的代名詞罷。(后來的人便皆以“無題”來作“情詩”的代名詞。)
無題:兼客政治、愛情及其他
此說綜合政治詩與愛情詩觀點,可謂政治、愛情區(qū)別對待,就詩論詩說。清人紀(jì)昀在《李義山詩集輯評》里提出,李商隱無題詩有明確可指為政治詩的,如《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就是“感遇之作也”,認(rèn)為這是作者對自己仕途多蹇的傷感;有實屬狹邪者,如《無題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清人屈復(fù)則在《玉豁生詩意》里寫道:
凡詩有所寄托,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如“日月霜里斗嬋娟”,“終遣君王怒偃師”諸篇,寄托明白,且屬泛論,此可知者。若《錦瑟》、《無題》、《玉山》諸篇,皆男女慕悅之詞,知其有寄托而已,若必求其何事何人以實之則鑿矣。今但就詩論詩,不敢附會牽扯。
歸納紀(jì)昀、屈復(fù)之論有三層意思:第一,李商隱無題詩從字面上看有主旨可知者,其愛情或政治寓意明白;第二,從字面上看也是男女情事,但感覺還有他意,只是說不明白。第三,對李商隱無題詩須具體內(nèi)容具體分析,就詩論詩,不要因強行劃分政治或愛情詩而致穿鑿附會。
現(xiàn)代學(xué)者張振佩在《李義山評傳》里同意紀(jì)昀等的主張,并進(jìn)而指出:“無題詩并不是專為某一事件而作,而是各有其作意的”。為此,張先生將李商隱無題詩分為狎邪之作、怨懟之作、哀感之作、諷刺之作。
當(dāng)代學(xué)者如劉學(xué)鍇、余恕誠、周建國等的觀點與此相比,亦大同小異。美籍學(xué)者劉惹愚也贊同不宜過分探求無題詩的“創(chuàng)作意圖”,認(rèn)為“對這類詩作象征意義的理解,而不是(一味求索)它們的寓意”,“使詩的戲劇性情節(jié)可以有這樣或那樣的解釋或多種理解。我們要再現(xiàn)的就是詩的戲劇性情節(jié),而不是考證詩中的人物原型”。
無題:一種美好的心情
我們認(rèn)為,關(guān)于無題詩所詠對象的三派意見,以第三派較為客觀,合乎實事求是原則。特別是劉若愚先生的觀點,更切合當(dāng)代人的讀書心理。宋人陸游在《老學(xué)庵筆記》卷八里說:“唐人詩中有言無題者,率杯酒狎邪之語,以其不可指言,故謂之無題,非真無題也?!崩钌屉[在一千多年前的“無題”寓意,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今人花費九年二虎之力考證出來的東西,或許與他深埋在內(nèi)心深處的對象,是“更隔蓬山一萬重”(李商隱《無題四首》其一)哩!今人說不清楚,就不說吧,無須刻意坐實。僅看李商隱無題詩表層面的憂郁與華麗,就足以令我們心醉心迷一輩子了。而有時話挑明了,反會破壞我們對“無題”的美好心情。這如同一個人正在做著他那絕妙的美夢被突然喚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