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靈芝 王青梅
摘 要:品牌翻譯必然涉及到文化差異與思維方式。本文擬對外國汽車品牌在翻譯時善用中國文化中的意象“馬”助其實現(xiàn)銷售佳績,以及中國汽車品牌在此類翻譯中的文化缺失進行一番探討。
關(guān)鍵詞:品牌汽車馬
產(chǎn)品的品牌名稱無疑是一張重要的名片,好的譯名則是產(chǎn)品異域銷售的第二張名片。由于風土人情、文化差異等因素,人們的認知思維方式必然不同。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到這一點,就可能影響商品的推廣銷售。如60年代中期,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曾將其一款汽車譯為“Chevole Nova”在墨西哥銷售?!癗ova”在拉丁語中意為“新星”,乍看這無疑是個好名字。但此車推出后幾乎無人問津。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其詞根“va”在墨西哥語中有“go”的意思,這個品牌成了“not go”汽車。所以,汽車銷量不佳是必然的。通用汽車公司后來將此車改名“Caribe”,銷售情況才有所好轉(zhuǎn)?!癈aribe”在墨西哥語里指的是加勒比海(Caribbean),是加勒比海(el mar Caribe)的簡稱。在海明威的《老人與?!分?,“el mar”是“?!钡年栃苑Q呼,它的形近字“caribou”在西班牙語里有“男子氣概”(masculine)的意思。所以,通用汽車公司改車名為“caribe”,一方面以“加勒比?!边@個意象讓墨西哥人對這款車產(chǎn)生親近之感;另一方面,傳遞著這款車帥氣的特性,坐上它,能夠讓男人更有男子氣概。這個改名可謂是用心良苦。
出色的譯名能夠使宣傳推廣事半功倍,而不恰當?shù)淖g名無疑會貶損品牌的價值,甚至會成為產(chǎn)品銷售的致命傷。本文旨在探討如何讓譯名切合產(chǎn)品目標國的文化與受眾的思維方式。文章以外國汽車品牌采取了“馬”或與馬有關(guān)的譯名為例,分析這類品牌的汽車在中國銷售獲得佳績的原因,中國的汽車品牌在這方面做得卻遠遠不夠。
一、外國汽車品牌中的“馬”
在中國文化中,“馬”是一種高貴優(yōu)雅的動物。在汽車還未發(fā)明之前,人們的交通工具以馬為主,中國人對馬有著很深的感情?!扒Ю锺R、汗血寶馬、伯樂相馬”,都是人盡皆知的典故?!扒Ю锺R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在今天,馬的地位已經(jīng)被汽車所替代,但是又有誰不想做一回“伯樂”呢?將車以馬為名,一方面是表現(xiàn)出汽車本身日行千里,品質(zhì)優(yōu)良,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勾起中國人的伯樂情懷。換言之,外國汽車品牌中的“馬”是將中國人對有關(guān)“馬”的經(jīng)驗知識和文化觀念映射到擁有和“馬”有類似特征的汽車上,并以此透視出汽車抽象的內(nèi)在本質(zhì)。從而打開了中國市場,獲得喜人的銷售業(yè)績。
(一)德國汽車“寶馬”
眾多“駿馬”中最廣為人知的或許就是寶馬(BMW)了。BMW(Bayerische Motoren Werke),意為“巴伐利亞機械制造廠股份公司”,在漢譯時如直譯則太長,既不簡潔也無任何美感。早期采用的是“Bavarian”的音譯“巴伊爾”,名字平淡無奇,音節(jié)也不夠朗朗上口。而“寶馬”這一譯名則是“BMW”的音譯,這個品牌名不僅簡潔好記,符合等效原則,難能可貴的是它也做到了音與意合。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寶馬當屬汗血寶馬了。《史記》中記載,西域國大宛“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寶馬為天馬之后,可見其出身高貴,身價不凡。漢武帝為了汗血寶馬不惜兩次派兵出征大宛,為了馬而意欲滅一國,更顯其難能可貴。此外,宋詞中“寶馬雕車香滿路”的美麗意象也是深入人心。將汽車品牌譯為“寶馬”,顯現(xiàn)出了汽車的高貴氣質(zhì)與高端性能,符合寶馬品牌的高端定位,賦予了譯名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蛟S正因為有這樣出色的譯名,寶馬才能在中國具有其他車型難以企及的知名度。
(二)美國越野車“悍馬”
美國越野車品牌悍馬(HUMMER)也值得一提?!癏ummer”在英語中有三層含義:①蜂鳥;②杰出的人或物;③快球。品牌名“HUMMER”本身就能夠顯現(xiàn)出汽車品質(zhì)優(yōu)良,速度快捷的特點。如果根據(jù)原義,應(yīng)譯為“蜂鳥”或“風鳥”。譯為“悍馬”,即強悍的千里馬,且“悍”與“Hum”諧音,這個譯名比前兩個譯名更加出色。越野車的要求是能夠適應(yīng)惡劣的環(huán)境,能在路面不良的道路或原野、山區(qū)、坡地、沼澤、沙漠和冰雪等無路面地區(qū)行駛,同時也要求載重量大,動力強。在人們的意識中,悍馬雖然難馴,但往往本領(lǐng)高強,有著杰出的體力與機動力。另外,駕馭“悍馬”還能激起人們心中的征服欲。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越野車與悍馬的形象是相吻合的。
(三)美國吉普的“牧馬人”
吉普公司的“牧馬人”(WRANGLER)牌越野車也采取了一個能夠讓人產(chǎn)生征服欲望的名字。“Wrangler”意為“牛仔”。美國人都有很深的西部情懷。在美國人心中,一群熱情無畏的開拓者是一群神秘而灑脫,英勇無畏的人,他們的生活令人羨慕。美國西部片就是這種情懷的體現(xiàn)。電影中,牛仔們在西部土地上躍馬馳騁持槍格斗的激烈場面頗為撼動人心。“牛仔”這個品牌名在美國無疑很受歡迎。然而,這種車在進入中國市場時,卻譯為“牧馬人”。這是因為中國人對“牧馬人”的感受遠遠超過對牛仔的感受。正如牛仔是美國文化里的一部分,“牧馬人”也是中國文化里的一部分。所以,譯為“牧馬人”更能引起中國人的文化共鳴。翻譯家奈達認為,翻譯是“指從語義到文體在譯語中用最貼切、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原語的信息”?!澳榴R人”正好體現(xiàn)了這一點。
(四)日本日產(chǎn)的數(shù)種“馬”
由于日產(chǎn)公司是日本的公司,與中國文化淵源頗深,很能了解中國人對馬的感情,所以日產(chǎn)公司旗下有很多被譯為與馬有關(guān)的汽車,并且品牌名稱多樣化,用到了“駿、騏、驪”這些詞。這些詞分別有如下含義:1.騏:有青黑色紋理的馬;騏驥(千里馬)。如“乘騏驥以馳聘兮”(屈原《楚辭·離騷》);“天路牽騏驥,云臺引棟梁”(杜甫《承沈八丈東美除膳部員外》)。2.駿:良馬。如:“駿,馬之良材也”(《說文》);“天子八駿”(《穆天子傳》);“東市買駿馬”(《樂府詩集·木蘭詩》);“將胡駿馬而歸”(《淮南子·人間訓》)。3.驪:純黑色的馬?!坝畜P有黃”(《詩·魯頌·駉》);“戎事乘驪”(《禮記·檀弓》);“四驪濟濟,垂轡沵沵”(《詩·齊風·載驅(qū)》)。
“TIIDA”被音譯為“騏達”,“tiida”源自英語“tide”一詞,含“潮流、趨勢”之義,意指引領(lǐng)時代潮流的新一代寬適轎車。而其譯名“騏達”則蘊涵了“騏驥”(千里馬)的意思,進一步解釋就是“騏驥千里,馳騁迅達”。可以說,該譯名和“寶馬”一樣,盡管沒有傳達原名的原義,但是發(fā)音與原名近似,而且契合所在國家的文化背景?!癤-TRAIL”音義結(jié)合,被譯為“奇駿”?!癤”代表挑戰(zhàn)4×4的車輛,“trail”意為轍痕或崎嶇的道路和越野地勢,合起來意為“新穎的四驅(qū)車”?!捌骝E”采取了創(chuàng)新性技術(shù),性能與以往的越野車存在差異。中文譯名里的“奇”字正好體現(xiàn)了這一點,“駿”字則能體現(xiàn)其外觀的帥氣優(yōu)美?!癓IVINNA”被譯為“驪威”,不錯的動力配置、大氣的外觀設(shè)計和出色的空間是“驪威”最大的賣點,其英文名“LIVINA”有著家居(living)+活力(active)雙重含義。譯名“驪威”則讓人想起威風凜凜,活力十足的黑馬,體現(xiàn)了其動力強勁的一面。這幾個譯名都是雙音節(jié)的詞,發(fā)音易記,也算是另一個特色。這幾款車型在中國都很暢銷,除了本身車型切合市場需求以外,或許其譯名貼近中國人的思維也使其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
二、中國本土與“馬”有關(guān)的品牌
中國本土也有很多與“馬”有關(guān)的汽車品牌。據(jù)統(tǒng)計,中國汽車品牌中與“馬”有關(guān)的車型有“寶駿(Baojun)、野馬(Yema)、騏菱(Qiling)、汗馬(Hanma)、駿捷(Junjie)、馭勝(Yusheng)、星馬(CAMC)、海馬(Haima) 、騎士(Haima7)、普力馬(Freema)、名馭(Moinca)、馭勝”等產(chǎn)品。
從上面列出的譯名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的汽車名稱多采取音譯,直接用漢語拼音的拉丁字母作為譯名的做法,這種譯法造成譯名毫無文化底蘊與特色,不利于產(chǎn)品的推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或許是因為中國關(guān)于“馬”的文化底蘊和感情在其他國家的文化中是有所缺省的,其他國家很難理解中國的“馬”文化。這就造成翻譯時很難達到等價翻譯的效果,所以汽車公司為圖省力,紛紛采取了異化的手法,只為簡便。當然,目前國內(nèi)大多數(shù)的汽車品牌都采取了用漢語拼音作為品牌名的做法,這無疑是能夠少費很多心力。另一個原因,或許是由于中國的汽車產(chǎn)業(yè)很多都是做國內(nèi)生意,或者是給其他外國知名品牌進行貼牌加工,自己品牌的譯名因此顯得無足輕重。但是,長遠來看,中國汽車品牌終將走出國門,那為什么不從現(xiàn)在開始,在譯名上多花點功夫呢?
國內(nèi)汽車品牌譯名的佼佼者應(yīng)屬“名馭”(Moinca)和“普力馬”(Freema)。“名馭”通過音譯,為“Moinca”?!癕oinca”是“mogul”和“inca”的合體,“mogul”意為富豪、權(quán)貴(who has great power and influence in a particular industry),“inca”意指印加帝王或貴族(a king or noble of the Inca empire),“名馭”的設(shè)計意圖是打造一款極具豪華感的汽車,從中文名或者是譯名的詞源來看,這個品牌名也極具奢華感。但是,譯名“Moinca”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容易讓人想起“Monica”這個女性英文名,“Monica”語出拉丁文,有“參謀者”之意。有些人認為“Monica”是指被寵壞的大小姐。從這個角度看來,“Moinca”這個名字有可能造成傳遞信息錯誤。而“普力馬”的譯名“Freema”應(yīng)當源于“free”和“man”兩個詞,“普力馬”的定位是“全能家轎”,力求滿足消費者商用和家用的雙重需求?!癴ree”這個詞即體現(xiàn)了它的靈活性,也讓人產(chǎn)生開著汽車追逐自由的渴望。而“man”這個詞指向它的受眾,即男性市場。這個名字在平凡無奇的國產(chǎn)汽車譯名中算是相當出彩的一個。
參考文獻:
[1]陳陵娣,陳倩.國際名車品牌漢譯賞析[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5,(9).
[2]鄭艷霞.品牌譯名折射出的隱喻思維[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
2010,(8).
[3]陳兵,劉上扶.東風VS西風——中外汽車品牌中有關(guān)“風”的隱
喻對比研究[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6).
[4]滕飛,李建華.淺議我國內(nèi)地與港臺地區(qū)汽車商標品牌的翻譯[A].
大學外語教學研究[C].北方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5]李廣榮.品牌翻譯中動物文化負載詞的跨文化解讀[J].韶關(guān)學院
學報,2005,(10).
(劉靈芝 王青梅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