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那顏
玳瑁,簪在發(fā)髻上的文化
撰文/那顏
玳瑁是什么?
是一種名貴的有機寶石,享有“海金”的美譽。
它不僅有著美麗的外表,還象征著吉祥長壽、辟邪納福,一直來深受皇室貴族、富豪人家乃至普通百姓的喜愛。
珊瑚礁是玳瑁的棲息地
中國人對玳瑁的熱愛由來已久,《史記·春申君列傳》說了這么一個故事:趙國的平原君派遣門客去拜望楚國的春申君。為了炫耀趙國的富庶,使者特地插上玳瑁簪,佩帶飾有珍珠與美玉的兵器。不想等到見面時才發(fā)現(xiàn),就連春申君的門客都穿著鑲有斗大珍珠的鞋子。
由此可知當時就有用玳瑁簪束發(fā)的習俗,而且其價值不亞于珍珠與美玉,這才會被趙使拿來顯擺。遺憾的是,愛顯擺的趙使遇上了同樣愛顯擺的春申君,弄得灰頭土臉的好不尷尬。
其實不獨《史記》有簪玳瑁的記載,《漢書·東方朔傳》也有“宮人簪(玳)瑁,垂珠璣”的記載。如果說《史記》的記載表明,早在戰(zhàn)國玳瑁飾品就已經(jīng)是男性的普遍飾品,那么《漢書》的記載則表明,到了漢代玳瑁飾品更多地已經(jīng)成為了女性飾物。獨無有偶,漢代長詩《孔雀東南飛》中也用“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來描繪女性的美好姿容。
漢代的大文豪司馬相如曾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子虛賦》,中有“其西則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發(fā)芙蓉菱華,內(nèi)隱鉅石白沙。其中則有神龜蛟鼉,玳瑁鱉黿”之句??梢婄殍T诋敃r就已經(jīng)是一種祥瑞之物了,這也難怪《后漢書·輿服下》中會將“簪以玳瑁為,長一尺,端為華勝,上為鳳皇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作為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的標準配飾了。
在一部《全唐詩》中,“玳?!边@個詞出現(xiàn)70處,除了“玳瑁簪”之外,還出現(xiàn)了“玳瑁床”、“玳瑁梁”、“玳瑁鉤”等物??梢姰敃r玳瑁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制作首飾一途了,而是成為一種高檔的裝飾物,點綴了人們的生活。而自從唐太宗寫下了“羅綺昭陽殿,芬芳玳瑁筵”后,“玳瑁筵”就成為豪華宴席的別稱,頻頻出現(xiàn)詩句中。白居易寫過“玳瑁筵前翡翠棲,芙蓉池上鴛鴦斗”;李白寫過“玳瑁筵中懷里醉,芙蓉帳底奈君何”;劉禹錫寫過“ 歸路芙蓉府,離堂玳瑁筵”;
一般來說,小玳瑁出生后需2030年才能真正成熟,壽命則在5070歲之間。不過在民間傳說中,玳瑁被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它被認為能活1500年,是名副其實的“千年龜”。也是因此,玳瑁便變成了長壽與祥瑞的象征
古人認為佩戴玳瑁的背甲有解毒辟邪的神效,活著的玳瑁還能檢驗出飲食中有沒有蠱毒:如果飲食中被下了蠱毒,玳瑁的甲就會自發(fā)搖動。換做現(xiàn)代,這種神奇得近乎荒誕的說法多半會被斥為無稽之談,不過對于篤信巫蠱之說的古人來說,卻相當重要。
成年玳瑁的甲殼是鮮艷的黃褐色,介于半透明——微透明之間的黃色底色上點綴富麗的褐色斑點。它物質(zhì)成分與動物角質(zhì)相似,卻要比角質(zhì)堅硬得多。
玳瑁制成的印度梳
玳瑁不僅可用來制作首飾、樂器小零件、精密儀器的梳齒以及刮痧板等器物,還可用來制作演奏樂器的義甲和撥子等物件,也是螺鈿鑲嵌的原料之一,具有獨特的神韻和光彩。
玳瑁工藝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漢代遺址就曾出土過許多精美的玳瑁制品,工藝水平則在唐代達到了頂峰。玳瑁不僅成為上至女皇武則天,下至普通婦女喜愛的飾品,還被創(chuàng)造性地用于制造錢幣。這種特殊的開元通寶在全世界也總共只有13枚,都出土于西安法門寺真身寶塔的地下藏宮。
同樣是源于對玳瑁的熱愛,宋代人仿照玳瑁殼的花紋和色澤,創(chuàng)造性地燒制出一種獨特的黑釉瓷。這便是鼎鼎大名的玳瑁斑黑釉瓷了。
到了清朝,玳瑁制品就更為普遍了。不獨女人所用的發(fā)簪、手鐲、戒指等飾物,就連文人書房里的文玩,諸如筆筒、印盒、插屏等等,都能發(fā)現(xiàn)玳瑁的身影。
事實上,不單中國喜歡玳瑁,外國人也喜歡玳瑁。埃及古墓中,就曾發(fā)掘出很多努比亞人統(tǒng)治時代的精美玳瑁制品。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玳瑁被用來制作梳子、刷子和戒指,家具上也會鑲嵌上玳瑁作為裝飾。此外,各國歷史上都有用玳瑁做眼鏡的傳統(tǒng)。這是因為玳瑁眼鏡不僅好看,觸感也好,還不會變形,更不會引起皮膚過敏,實乃做鏡框的最佳選擇。
開元通寶是唐高祖武德4年鑄造的一種貨幣,是唐代最重要的流通貨幣。在幣面上鑄有“開元通寶”四字,也有人將之讀作“開通元寶”。據(jù)說這便是為后來銅幣被稱作“通寶”或“元寶”的由來。
由于人類對玳瑁的過度需求,這種動物目前已有滅絕的危險,它的保護現(xiàn)狀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評為極危狀態(tài)。目前玳瑁已經(jīng)受到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的保護,很多國家明令禁止獵捕玳瑁,玳瑁制品也被禁止進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