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薇
(重慶理工大學圖書館,重慶 400054)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也稱為電子標簽技術)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雷達技術的發(fā)展,目前廣泛應用于圖書檔案、交通汽車管理、門禁收費、物流等領域。通過走訪成渝高校已經(jīng)使用RFID技術的圖書館以及全國有代表性的圖書館,經(jīng)分析論證,本館決定起用RFID系統(tǒng)管理新館的資源。同時,在調(diào)查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在此將分析研究結果與大家交流共享。
RFID具有非接觸、工作距離長、適于惡劣環(huán)境、可識別運動目標等優(yōu)點。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shù)據(jù),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huán)境[1]。目前圖書館所應用的RFID主要分為高頻(HF)RFID和超高頻(UHF)RFID,由于不同工作頻率間的RFID系統(tǒng)設備及標簽無法互用,因此選擇了某一種類型的接口頻率,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技術方向,如果想再改變,除非全部設備及標簽更換重來??梢?,接口頻率的選擇在圖書館RFID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重要性[2]。選擇RFID的接口頻率是圖書館引入RFID系統(tǒ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決定了RFID在圖書館應用的優(yōu)劣。
國內(nèi)主要利用遠望谷RFID圖書館智能管理系統(tǒng),見圖1。
通過考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全國大多數(shù)圖書館早期應用的主要是高頻(HF)RFID,隨著RFID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后期應用(UHF)RFID的可能性較多。技術差異見表1,UHF具有更可靠的性能。2006年9月,汕頭大學圖書館與深圳遠望谷公司合作開展(UHF)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試驗,并取得成功。試驗前的理論論證和實際試驗結果證明,(UHF)RFID在圖書館應用是完全可行的,并具明顯優(yōu)勢。
表1 RFID 使用的操作頻率、應用及分析
相對東部地區(qū),西部地區(qū)啟用RFID系統(tǒng)的圖書館較少,幾所重點高校都沒有使用。通過考察,選擇幾所較有代表性的學校進行比較。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下文簡稱電子科大)、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兵學院(下文簡稱后工)、西華大學。部分圖書館利用RFID系統(tǒng)的情況見表2。
4.1.1 簡化借還書作業(yè)。目前圖書館的借還書工作除了刷條碼外,還需做上磁及消磁的繁瑣工作,以RFID標簽取代條碼、磁條,可同時讀取多本資料,并減少讀者的等待時間及館員的例行業(yè)務,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品質(zhì)及形象。
4.1.2 容易查找錯架、亂架的圖書。利用RFID,使錯架的圖書能很快被發(fā)現(xiàn),提高館員工作業(yè)效率。
4.1.3 加速盤點工作。目前圖書館盤點的方式是從書架上將每一本書取出,RFID可以一次讀取數(shù)個RFID標簽資料,簡化盤點工作。
4.1.4 耐環(huán)境性。RFID對水、油和藥品等有強力的抗污性,且在黑暗及污漬的環(huán)境中也可以讀取數(shù)據(jù)。
4.1.5 可重復使用及穿透性。RFID標簽可以回收重復使用,若RFID被紙張、木材和塑膠等非金屬或非透明的材質(zhì)包覆,也可以進行穿透性通訊。
4.1.6 讀者自助借還書。圖書館提供可視自助借還設備,讀者可以自行辦理圖書的借還。
表2 3所大學利用RFID系統(tǒng)情況比較
盡管目前看來RFID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是所有科技新產(chǎn)品的應用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圖書館在考慮使用RFID之前不得不認真思考幾個問題。
4.2.1 成本
成本是影響導入新科技應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圖書館在有限的經(jīng)費下要導入RFID必須因館而定。相對于條碼、磁條,RFID標簽每本書的耗材較高,對于上百萬館藏的圖書館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再加上RFID系統(tǒng)與之相適應的軟件、可視化查閱機、讀寫器、自助借還機、自助圖書分揀機設備等更是一筆龐大的費用,故應因館而異,慎之又慎。
4.2.2 讀取率
RFID可能因方向不對,而無法讀取資料。此外,亦有可能因為標簽過近而同時讀取到不相關的資料。例如讀者持館藏資料自助借還時,因為排在前后的讀者距離過近,使得機器同時感應到后方讀者手中的圖書,因此造成誤判為前一位讀者借閱數(shù)據(jù)的狀況。也就是說,當機器感應范圍內(nèi)同時感應到多本館藏資料的RFID標簽時,將無法正確判斷哪個才是真正要處理的資料。這些對圖書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3],可以采取讀者之間間隔一定的距離來解決。
4.2.3 隱私權
RFID普及應用時,易存在個人隱私權的保護問題。例如讀者閱覽證采用RFID,當讀者進入圖書館時,讀寫器根據(jù)讀者資料提供后端自動化系統(tǒng)運作,幫助館員了解讀者是否有借閱過期、預約可借等流通信息,以便提供主動服務,但同時讀者隱私也暴露在所有讀寫器感應范圍內(nèi)。
4.2.4 安全性
RFID晶片的結構如IC卡一般,多由互補金屬氧化半導體(CMOS)所制成,因此破解IC智慧卡的方式一樣可以應用到RFID晶片上。而它的無線傳播特性,亦可透過無線信號拮取的方式攔截它的信號,因此須設入信息加密功能,防止仿造信息,確保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及不可否認性。
4.2.5 人體安全隱患
RFID所使用的800~900MHz頻率已經(jīng)屬于超高頻范圍,圖書館是讀者學習的場所,人們擔心長期在RFID包圍中會受到高頻射線影響,導致免疫力下降和疾病的發(fā)生,而且RFID所使用的頻率也受到國際電信聯(lián)合會頻率資源的限制[4]。
4.2.6 現(xiàn)有設備
圖書館現(xiàn)有的自動化設備,門禁系統(tǒng)、磁條、條碼和消磁機等若全部廢棄不用將會造成資源浪費。
[1] 曾雋芳,李然.RFID公共服務體系標準研究[J].中國標準化,2008(3):15-17.
[2] 董曦京,等.中國圖書館RFID應用標準化方案研究[J].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2008(9):21-30.
[3] 沈嶸.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J].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2004(9):37-39.
[4]秦紅.RFID技術在圖書館應用的分析探討[J].現(xiàn)代情報,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