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安岳,成渝古道要沖。東鄰重慶,南接內(nèi)江,北連遂寧。因重要的地理位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一九四八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國民黨調(diào)兵增守重慶周邊地域。
調(diào)往安岳的,為國軍儒將張承山部27師。張承山本是四川安岳人,通琴棋書畫,曉天文地理,尤其喜好家鄉(xiāng)石雕藝術。那安岳古石雕多是中國石刻藝術鼎盛時期佛教作品,造像風格除少數(shù)敦樸、粗獷的魏晉風骨外,大多是體態(tài)豐滿,雍容華貴的唐代風格,也有一些精細華美、瓔珞飾體的宋代特征。當時,安岳道路崎嶇、交通復雜,使裝備精良,重型武器居多的27師叫苦連天。張承山沿路觀地勢,察民情,到安岳安置家小后馬上修筑公路,剿匪安民,減稅取丁,做了一些好事。
那時,安岳石雕譽滿華夏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民間石雕高手眾多。城北鄭二就是其一。
鄭二四十多歲,白面無須,教師出身,閑暇專攻石雕。此人手藝極高,集石雕、微雕、彩繪于一身,號稱安岳石雕第一人。那年女兒出嫁,鄭二閉門謝客七天七夜,竟為女兒雕出一尊佛教觀世音菩薩,寓意為女兒帶去福氣。那觀音菩薩慈眉善目,手托玉凈瓶,體態(tài)福貴,風姿綽約。雕刻完成那天,東方紫氣騰天,安岳人爭相觀看。一時傳為奇聞。
張承山見到石雕觀音后,想起安岳交通,突發(fā)奇想,讓鄭二把安岳境內(nèi)公路交通狀況雕刻下來,以供戰(zhàn)事所需。
鄭二對國民黨腐敗政策雖十分反感,但也看到了張承山在安岳的作為,思忖良久,應允。第二天便精心挑選上等石料,每日踩踏安岳公路。
時隔半年,石雕交通圖即將完成,張承山特意前往鄭二家中觀看。
還未曾進入院中,“叮叮當當”的鑿刻聲早已不絕于耳。張承山阻止鄭二家人,輕輕站于一旁觀看。
那鄭二早已進入忘我境界。左手鑿刀,右手鐵錘,配合配契,“叮叮當當”聲響時兒高亮如金戈激戰(zhàn),身隨手動,用鑿遒勁有力,大開大合,石屑紛飛。時兒低微如雨打芭蕉,低首、彎腰、瞇眼,蜻蜓點水,鑿下卻萬般幻化。時兒平緩厚重,身形灑脫,雙手運作間,那聲響如一曲優(yōu)美的古箏曲,好似清風拂面。
驟然,音綴戛然而止。只見石雕質地古樸,凹凸有致,自然而韻味獨特的石雕萬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張承山大喜過望,直夸鄭二手藝絕妙。
數(shù)日后,張承山召集全師團長以上軍官來鄭二家中,觀賞石雕寶圖。
石雕寶圖已彩繪上色。只見數(shù)方大小的石雕上山峰疊翠,溝壑連連,空中有隼鷹,山間有狡兔,峽間有碧波。安岳境內(nèi)的大川山河、百余條公路或長或短,曲直相融。那寬闊平坦的官道,快捷輕靈的羊腸小道,從天而降的迷離鬼道,沼氣彌漫的死道,幽深斷崖的險道,欲蓋彌彰的軍道、水道,或明或暗呈現(xiàn)在眾人眼前,再加上巧奪天工的微雕風光造型,觀者無不驚嘆!
正午艷陽高照時分,鄭二稱時辰已到,請張承山于北端坐定,觀賞寶圖最高境界。張承山伸長脖子,睜大雙眼凝眸看去。那碧水汩汩流動,灰兔蹦蹦覓食,翠竹輕輕搖晃,隼鷹飄飄翱翔。朱紅標志,隨山勢延綿不絕的八條要道在烈日下竟然微微動起來。
眾人驚愕萬分!
張承山即刻在寶圖上布置防御軍事,說得滿面春風,喜不自勝。
畢了,張承山重賞鄭二,留其在自己身邊每日酒肉相待,研習雕藝,盡興暢談。只是那張承山每每夜深人靜之時,必秉燭徹夜欣賞石雕寶圖,孜孜不倦。是越看越喜歡,越喜歡越想看,一日不見如坐針站,竟有些癡迷了。
幾個月很快就過去了。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解放軍將進攻安岳的信息不時傳來,安岳城內(nèi)一片恐慌。
張承山時時望著那石雕寶圖久久思索不己。
這天夜晚,鄭二忍不住說道:“張師長,恕我直言,您能保住這石雕的一方天地嗎?”
“鄭二,我知道你的意思。降,我愧對黨國多年栽培;打,我又對不起安岳人民。這絕世石雕就會易主,你也會落入共軍手中??!”
“我鄭二出身卑賤,蒙老爺抬愛才有今天。那石雕寶圖是安岳的一號軍事機密,張師長卻讓我一直活到了今天。和您在一起的這幾個月,是我鄭二一生最愉快的一段時日。我絕不走,就讓我和石雕永遠追隨將軍吧?!?/p>
鄭二說完,走上前在石雕一凹處用力一摁,就見跟前一隱蔽的石門徐徐打開。鄭二用手竟然從門洞里取出兩束炸藥,就要點燃。
“鄭二糊涂!”張承山大驚,沖上去死死拉住鄭二。
“你得為安岳著想,為安岳石雕著想。我煞費苦心,為的就是在你背離安岳人民時,舍棄你這位摯友,我不希望你成為歷史的罪人??!”
兩人淚如雨下。
安岳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八日月和平解放。
張承山八十一高齡時,在鄭二石雕圖上無疾而終。鄭二痛哭三天三夜,也仙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