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
好些日子我靜默地仰望著深邃而又浩瀚無垠的星空,有時我會定定地仰望著一顆,仿佛仰望著那個稱作伊曼努爾·康德的人。在那個時刻,我撕去了白晝遮蔽在身上、臉上,甚或言語中的一切偽裝。我是個有些自知的人,不敢說自己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副臉孔,在白晝我就是再怎么也會偽裝一些?,F(xiàn)在,我又佇立在靜謐的空地上,踏著柔軟的細草,吮吸著草木散發(fā)出來的清香,仰望著星空,夜的安恬和星空的深邃,把我的靈魂牽了出來。我真的似乎許久沒有讓靈魂走出深鎖的心門,總驚悚它會被現(xiàn)實擠壓,弄得驚魂未定。誰敢說我們的內(nèi)心沒有被現(xiàn)實征服過,沒有過惶恐與不安。我是不敢這么說,我是個誠實的人??墒乾F(xiàn)在,我的靈魂被牽了出來,仿佛一頭困厄在牛欄里的牛,被牽向了萋萋芳草。我知道這股牽引力在哪兒。我站在堅實的草地上再次仰望著天空,仿佛聆聽到康德的絮語,他說,即使由于時運不濟,或由于自然如繼母般只予以吝嗇貧乏的捐賜,遂使善的意志完全無力貫徹自己的意圖;如果它在盡其所能之后依然一事無成,只剩下善的意志。即使如此,它也宛如一顆寶石,只為在自身中就具有其全部價值的東西,就光芒四射。
我之所以在最近許多時日一再地默念著或者說思索著這個叫做康德的人,是因為他的道德感擊中了我,這對我來說是件幸運之事,我越來越覺得思想或者說心靈的偉大,肉身是一定隨著時光劍刃的揮舞而被削蝕為塵泥,但思想、精神卻橫越亙古,穿越時空,仿佛無任何物事能阻擋。我說擊中就意味著我的心靈的活動,在這個世俗的現(xiàn)實面前,心靈能沖出閘門而活動起來是件多么值得為自己慶幸的事;同時也意味著康德那心靈的電筒照進了我的心空。有人是如此地褒揚這個叫康德的人:康德的一生是言行一致,信念與行為統(tǒng)一的典范。那個專門研究康德的學(xué)者阿爾森·古留加說,康德的一生幾乎全是在一個叫哥尼斯堡的城市里度過的,他從沒有越出過東普魯士疆城一步。他既不追逐功名,也不攫取權(quán)力,無論是公務(wù)還是愛情都不能使他受到無端的煩擾。這些褒美的詞匯使我對這個人的一些話當作箴言謹記在心。他說,人是目的本身。他說,知識的價值取決于道德價值。他說,享受一旦變成一種職業(yè),就不再是真正的享受。他還說,缺乏判斷力其實就是人們所說的愚蠢。想想,這個矮個子是多么睿哲,他的話讓我們醍醐灌頂。三百多年前說的話,依然閃亮著幽藍的歷史光芒,知識的價值永遠取決于道德價值。這話讓我怦然。一個叫李零的先生也曾直言不諱:我崇拜知識,不崇拜知識分子。我見過的知識分子,好人有,但很多不是東西。這位先生在他的《喪家狗——我讀〈論語〉序》中,就這樣用讓人無法躲藏的語言,仿佛一位篾匠揮動著篾刀毫不留情地刮削著原竹上的一切。佇立在某處曠野,抬頭遠望著深邃的天空,把世俗的東西擠兌得干干凈凈,只是讓心靈遛達出來,康德的話就無法不擊中我們。我知道,康德是在幾百年前的現(xiàn)實語境下洞若觀火般地說這犀利的話的,但其實把它用作一只窺探器來探照今天,仿佛更覺得它的犀利與睿智。當今這個社會的紛亂如麻的現(xiàn)象,誰敢說有許多不是無良的知識分子造成的?至少,誰都不可否認的是,有許多就是不良知識分子推波助瀾的。
在任何時候,只要感覺到心靈的枯竭,我都會將自己關(guān)在某個獨立的空間里,一個人冥思苦索,讓心靈或仰望或靠近圣哲們,靠近與仰望對心靈來說是何等的重要,靠近是心靈的律動,仰望最起碼是為心靈舉行某種儀式。黑格爾說得對,矗立在智慧天空的那一個個都是高尚的心靈,他們憑借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心靈的本質(zhì)——深入上帝的本質(zhì),并且為我們贏得最高的珍寶,理性知識的珍寶。伊曼努爾·康德當然是這樣的一個心靈。這個矮個子的哲學(xué)家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哲學(xué)告訴了我們什么呢?他一生奉獻了最重要的三部著作,當然他還有許多著作,但這三部已構(gòu)成了他的哲學(xué)體系,那本最早出版的《純粹理性批判》,考察的是理論的理性,回答“我能夠知道什么”。他較之他的先哲笛卡爾和洛克、休謨他們,在認識論上顯然更趨真理,他提出“人的認識既依賴于經(jīng)驗,也依賴于理智”。他認為知識的內(nèi)容來自經(jīng)驗,但是心靈思維它的經(jīng)驗,按照它先驗的或固有的即唯理的方式來思考這些經(jīng)驗;《實踐理性批判》考察實踐的理性或道德,“回答我應(yīng)該做什么”;《判斷力批判》則考察了美學(xué)與目的論的判斷。批判、理性和自由,是這位哲學(xué)家的主要哲學(xué)氣質(zhì),它后來幾乎成了“法國革命時代”精神內(nèi)核。這個叫康德的哲學(xué)家,他的思想影響了人們的思維和社會政治生活方式。這是何等了得的心靈。試想,在聒噪的今天,有誰的思想能如這位矮個的思想一樣影響人們的思維?
這是個令人汗顏的發(fā)問。
我在浮躁抑或內(nèi)心難以寧靜時,常常會徜徉在這個叫做伊曼努爾·康德的人生時空里,我常常感慨萬端,作為肉身,他的時空是有限的有始有終的,但那精神之光束卻綿綿無垠。
我又一次叩開這扇大門,走進德國哥尼斯堡馬鞍匠約翰·喬治·康德家,去感受這個人的生命氣息。
這是一七二四年四月二十二日,清晨五點鐘,德國哥尼斯堡馬鞍匠約翰·喬治·康德家中呱呱墜地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伊曼努爾·康德。因為按舊普魯士歷法,這一天是圣伊曼努爾節(jié),所以這個馬鞍匠就給男孩取了這個圣經(jīng)中的名字,名字寄寓著“上帝保佑我們”的意思。
馬鞍匠的家是個充滿著虔誠派精神的家。后來,康德評說了虔誠派,他說:“虔誠派的信徒是一些嚴肅而又超群出眾的人。他們具有高尚的人類情操——穩(wěn)重、樂天和任何欲念都破壞不了的內(nèi)心寧靜。他們既不怕困境也不怕壓迫?!笨档逻@樣的言說其實從另一層面可看作是對自己成長環(huán)境的肯定與褒贊??档戮褪窃谶@種有著勤勞、忠誠和清教徒般嚴格的生活方式的環(huán)境中,與幾個兄弟姐妹一起成長著。
康德的天賦很小就顯露出來,他一進學(xué)堂,每年考試都是第一名,有時并列第一。一七四○年秋天,康德考上了當?shù)氐母缒崴贡ご髮W(xué),這年他才十六歲。在大學(xué),他主要研究物理、數(shù)學(xué)、哲學(xué)和神學(xué)??歼M大學(xué)后,康德不再住在家里,那時,他的生活出現(xiàn)了問題。他十三歲那年,母親去世了。他讀大學(xué)時,父親勉強度日。就因為這個,康德常中斷學(xué)業(yè),有時不得不靠一些有錢同學(xué)的資助??档路浅G谟谒伎?,在大四時就雄心勃勃地開始寫著作,他思考的更多的是自然科學(xué)。那種凝神的思索,全然地彰顯了這位未來的大哲學(xué)家追求真理的倔強態(tài)度。
康德在大學(xué)學(xué)習(xí)了將近七年。一七四七年,康德沒有答辯碩士學(xué)位論文就離開了故鄉(xiāng),在東普魯士的三個偏僻角落給人家當家庭教師。幾年的家庭教師生涯不僅使他取得了教學(xué)經(jīng)驗,還豐富了他的生活閱歷。
一七五五年四月十七日,還有四天就是康德的三十一周歲生日了,這天他向大學(xué)哲學(xué)系呈交了一篇碩士論文《論火》,就是這篇論文給了他一份不錯的生日禮物,他正式晉升了學(xué)位。九月底,康德又通過了一篇論文答辯,取得了講師職稱。不過,這時的康德是個編制外的教師,他的薪水由所教的學(xué)生負擔。半年后,編外講師康德就為沒有薪俸的編外的教授努力奔波。他講授了邏輯學(xué)、形而上學(xué)、自然科學(xué)和數(shù)學(xué),后來又講授自然地理、倫理學(xué)和力學(xué)。
現(xiàn)實不斷發(fā)生著讓人意想不到的變化。一七五八年一月二十二日,俄國人進入了康德的故鄉(xiāng),進入了東普魯士。鐵騎不僅踐踏這片土地,也殘忍地踏破了東普魯士的文化盔甲的鱗片。幾年后的一七六二年,正當普魯士瀕臨崩潰邊緣時,俄國人因俄國本身的政治變故而退出戰(zhàn)爭?,F(xiàn)實來了個顛覆性的變化,這種叫人無所適從的變化使得普魯士人的精神發(fā)生著蛻變。
一七六二年的夏天,三十八歲的康德讀了盧梭的作品,盧梭在這年問世的小說《愛彌兒》強烈地吸引了他。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愛彌兒》是一部根據(jù)“自然”原則論教育的小說,盧梭主張教育應(yīng)該從產(chǎn)生求知的欲望開始。如果僅僅是小說持這種觀點,盧梭還不至于引起權(quán)貴對他的圍剿,要命的是他在書中插了一段《一個薩瓦牧師的信仰自由》,盧梭借牧師之口表明了自然宗教的觀點,他否定了宗教的啟示。就因為這一點,《愛彌兒》成為了一本禁書??档乱慌醯竭@本書,他一口氣讀了好幾天,連天天出門散步的習(xí)慣也被打破了。一個從不在房間掛飾任何裝飾品的人,這回在他的工作間掛起了盧梭的肖像。讀完了盧梭的書,康德對別人說,“我學(xué)會了尊敬人”。從這時開始,康德的道德感更強了,他更加注重一切從尊重人的角度出發(fā)。
幾十年時光的刻刀仿佛把康德雕刻成一個嚴謹、呆板的人,其實這只是一個外在的表象,康德是個富有活力的人,他在工作之余也喜歡在咖啡館或酒吧間,也打打臺球,晚上也玩玩牌,有次喝得找不到住處。他非常珍視友誼。有那么一次,他拍著正在論辯中的朋友的肩膀說,“親愛的朋友們,朋友是不存在的”。他哈哈笑著把在場的人給驚住了。他在同事的圈子里的確沒有找到一個朋友。其實,康德是太珍視友誼了。但有一位商人成了他的朋友,這位商人名叫約瑟夫· 格林。格林是一位居住在哥尼斯堡的博學(xué)而又務(wù)實的英國商人??档路浅O矚g這位朋友,他說他在這位朋友身上學(xué)到了許多。有一次,康德與好友格林說好在第二天早晨八點鐘乘坐格林的馬車到城外作一次旅行。八點差十五分時,格林就已準備停當。八點差五分時,格林戴上帽子提起手杖從樓上走了下來。八點的鐘聲一響,格林便乘上馬車飛奔而去。在一座橋上,格林遇到氣喘吁吁的康德,格林不顧康德的大聲呼喊而揚長而去。兩個對友誼都近乎虔誠的心靈在一起,就是會結(jié)出遠離俗世的圣果??档路堑珱]有抱怨,他反而更加地敬重這位友人。那之后,康德養(yǎng)成了守時的習(xí)慣。只要晚間去格林家,康德都會在七點鐘時離開格林的住所。后來,街坊們發(fā)現(xiàn)這位未來的哲學(xué)大師的準時行為幾乎可以用來校正鐘表。
閱讀以及與格林這樣務(wù)實的朋友的交往,使得康德的思想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他開始思考自由和知識的道德價值。他的目光不是停留在書齋,每天早早洗漱完畢后,就端莊地坐在窗前,遠望著窗外的一切。他沉思:科學(xué)在他生活的那個社會里患有兩種疾病,其一是視野狹隘,思想片面;其二是缺少崇高的目的??茖W(xué)需要有“來自哲學(xué)高度的監(jiān)督”。一個學(xué)者如果缺乏哲學(xué)的眼光,他就會變成獨眼怪物。人如果受一門狹隘知識所具有的那種偏見的蒙蔽,這是一種致命的缺陷。他斷言,知識的價值取決于道德價值。
我在康德的這截人生歷程的河床上駐足了,我佇立在那,凝望著無間無隙的潺湲著的河流,我回望著,望不見源頭,我朝著河流的方向遠望著,望不見終點,我只是駐足在這兒,當我向現(xiàn)實閃回一下時,我無法說清楚自己是悲傷,是感動,是溫暖,是激醒,還是別的什么?,F(xiàn)實的階梯上似乎遍布了糙礪的磚石,這些糙礪的東西硌得人心痛。在一陣陣痛覺之后,我們無法否認康德的箴言。他的智慧之光,穿越了漫漫幾百年的時光隧道。一個沒有道德的知識分子,其知識愈多,對社會的破壞力愈大。誰能否認這一點?現(xiàn)實是殘酷和令人難以啟齒的,無良的知識分子就仿佛硌腳的亂石橫亂地遍布我們腳下。
時光的鐘擺走到了一七六四年。這年,康德四十歲。他已經(jīng)不是一個一般的人,他是一個頗有名氣的名人了。他講課時,教室里總是擠得滿滿當當?shù)?。此時,康德仍然是一名編外講師,他依然不能從大學(xué)校方得到報酬。為了生活,他有時不得不賣書。次年的十月,康德得到一個皇家圖書館副館長的職位,這個職位貼補了他一些生活費用。不過,拮據(jù)在他的生活中還是如影隨形。
他坐在窗前,目及以及耳聞都使他難以寧靜下來,他感到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窗戶下的河流上貨船來來往往,船槳打擊河水發(fā)出的噪音已嚴重干擾了他的冥思苦索。他在窗前已無法端坐書桌前了,他決定換房。他到處尋覓,終于租到了一住讓他滿意的房子,這房子的主人是個有教養(yǎng)的書商,名叫康特爾,對康德來說這真是踏破鐵鞋也要尋遇的房東,康特爾還經(jīng)營著一家出版社。一七六六年,康德滿心歡喜地住在書商這兒。
這真是一個好的地方??堤貭柕臅晔钱?shù)氐拿麆僦?,社會名流?jīng)常在此聚會??堤貭栕约郝眯型獬鰰r也總會帶來許多書??档戮褪窃谶@兒讀到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兩年后的秋天,或許康德自己也沒料到,他的畫像與其他名人的畫像一起陳列在書商康特爾的辦公室里。
康德的名氣已超出了普魯士。他不斷得到一些大學(xué)的邀請,有的大學(xué)給他開出了十分誘人的條件,但這些都被康德拒絕了。他只想在自己的故鄉(xiāng)堅守著哲學(xué)這塊圣地。一七七○年三月三十一日,這是個讓康德難以忘記的日子,在國王的指令下,康德終于成為編內(nèi)哲學(xué)教授,他只要再答辯一篇論文就行。這年,哲學(xué)家四十六歲了。無論如何,這都是他生命歷程中綻開的一朵璀璨的生命之花。
他沉靜下來。他在悄悄地積聚一股力量。
在這個動靜皆宜的地方,他住了整整十年。鄰居一只莫名其妙的公雞擾亂了他,他在萬般無奈下又只好決定換房了。那只公雞對我們這位好沉思苦想的哲學(xué)家來說實在有些可惡,它總是半夜三更就啼叫不止,啼叫聲幾近殘酷地折磨著康德。他躬身來到鄰居家,請求鄰居把公雞殺掉,康德說,我給你錢都行。可鄰居不干。鄰居說,我的雞怎么會妨礙人呢,何況你康德還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智者呢。末了,鄰居狠狠地扔下一句話:我不能縱容你這種怪癖。
康德只能搬家,他仿佛再費神也找不出更好的辦法。好在搬家對康德來說實在不是件怎么吃力的事。搬家時,他給幫忙的人列了一份要搬走的家當?shù)那鍐危耗俊⒄此P和刀子、紙、手稿、書籍、便鞋、皮靴、皮大衣、帽子、睡褲、餐巾、桌布、毛巾、盤子、湯盤、刀叉、鹽罐、高腳玻璃酒杯和玻璃杯、一瓶酒、煙絲、煙斗、茶壺、茶葉、糖、刷子。
他搬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內(nèi)心也拒絕一切世俗的浮躁,他一心思考著一部著作,這部著作就是《純粹理性批判》。
一七八一年五月,這部浸透著康德心血同時彌漫著他的智慧與思想的著作問世了??档聦Σ扇〖兇庑问降模嗉床灰揽咳魏谓?jīng)驗為轉(zhuǎn)移的理性本身進行批判。這部著作的基本思想是:一切知識都從經(jīng)驗開始,但它并不局限于經(jīng)驗。我們的一部分知識是由認識能力本身產(chǎn)生的,這部分知識具有先天的(在經(jīng)驗之前的)性質(zhì)。經(jīng)驗的知識是個別的,因而是偶然的;先天的知識則是普遍的和必然的。
書出版后并沒有引起強烈反響,甚至情況比預(yù)期的要糟糕,人們對這本書不怎么理睬??档录某鲆恍o朋友和著名人士,他收到許多復(fù)信,但令他感到沮喪的是,來信什么都談,就是不談《純粹理性批判》。
問題出在他的表達太深奧了。康德很快對這本書作了通俗的闡釋。當時一位名士又對他的哲學(xué)作了通俗化的評述??档碌恼軐W(xué)后來通向了大學(xué)講臺。
時光匆匆就走到了康德的花甲之年,一七八四年,這年康德六十歲。他總算有了一些積蓄,他購置了一座私人住宅,住宅有兩層,八間房子。樓下是康德給學(xué)生們上課的教室和女廚師的套間;二樓是餐廳、臥室、客廳、書房。書房里有兩張堆滿書和紙的桌子。墻上掛著一幅盧梭的畫像。他的工作日總是從早晨五點就開始,他穿著睡衣戴著睡帽來到書房,喝兩杯淡茶,吸一煙斗煙,這是他一天里唯一一次吸煙。接下來備課。七點開始上課。他從不單獨吃午飯,他認為吃飯在一塊聊天是件很快樂并讓人真正得到休息的事。
仿佛印證了那句話:閑暇,安靜,才出思想。這之后,康德在這座新添置的私宅里安靜地思考哲學(xué)。
一七八八年,康德出版了他的《實踐理性批判》。對這部著作,黑格爾這個有些尖刻的人大加稱贊,這個大哲學(xué)家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給友人寫信說:人類終于登上了一切哲學(xué)的頂峰,這個頂峰高到令人眼花繚亂的程度;但是,為什么人們遲至今日才想到重視人類的尊嚴,才想到賞識人類可以同一切神靈平起平坐的能力呢?我認為,肯定人類本身是如此值得尊重,乃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標志;它證明壓迫者們和人間神祗們頭上的光輪消逝了。哲學(xué)家們正在證明這一尊嚴,人們將學(xué)會享受這一尊嚴,將不再去乞討被踐踏的權(quán)利,而是由自己來恢復(fù)它,并把它據(jù)為己有。黑格爾的評價是非常高了。
在這部哲學(xué)著作中,下面的一段話是被許多人銘記的: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xùn)|西,讓我對它們思考得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
這段話被無數(shù)圣潔的心靈默念,甚至是高懸在心靈天穹的坐標??档陆淌谠谒闹髦?,詳盡地闡述了這兩者的關(guān)系。他說:
前者從我在外在的感覺世界所占的位置開始,把我居于其中的聯(lián)系拓展到世界之外的世界、星系組成的星系以至一望無垠的規(guī)模,此外還拓展到它們的周期性運動,這個運動的起始和持續(xù)的無盡時間。后者肇始于我的不可見的自我,我的人格,將我呈現(xiàn)在一個具有真正無窮性但僅能為知性所覺察的世界里,并且我認識到我與這個世界的連接不似與前面那個世界的連接一樣,僅僅是一種偶然的連接,而是一種普遍的和必然的連接?!笳咄ㄟ^我的人格無限地提升我作為理智存在者的價值,在這個人格里面道德法則向我展現(xiàn)了一種獨立于動物性,甚至獨立于整個感性世界的生命;它至少可以從由這個法則賦予我的此在的合目的性的決定里面推得,這個決定不受此生的條件和界限的限制,而趨于無限。
這本書出版一年后的暮春,俄國小說家尼古拉·米哈依洛維奇·卡拉姆金在周游時來到德國拜訪了康德,見到康德時這位小說家無比激動。小說家讀了《純粹理性批判》,但對倫理道德表示懷疑。他們談了三個小時??档抡嬲\地對造訪者說,“回想起我在生活中曾經(jīng)有過的歡樂,我現(xiàn)在并不感到滿足;但是一想到我依舊銘刻在我心上的道德律行事那些情況,我就滿心歡悅。我所說的道德律,就是我們稱之為良心、善和惡的那些東西,——它們是存在的。我撒了謊,即使誰也不知道我的虛偽,我也會感到羞愧?!?/p>
康德說,人的本性是惡的,但同時人還有善的原始素質(zhì)。道德教育就在于使善的素質(zhì)得到復(fù)蘇,以便使善的素質(zhì)在與人的作惡傾向斗爭中取得勝利。
一七九○年,康德出版了另一部著作《判斷力批判》。哲學(xué)家說,什么鑒賞?鑒賞是通過不帶任何利害的愉悅或不悅而對一個對象或一個表象方式作評判的能力。他說:“每個人都必須承認,關(guān)于美的判斷只要混雜有絲毫的利害在內(nèi),就會是很有偏心的,而不是純粹的鑒賞判斷了?!?/p>
書出版后的第二年夏天,一位后來成為大哲學(xué)家的年輕人來到哥尼斯堡,這位年輕人才二十九歲,他來拜訪康德,年輕人就是費希特。接近康德這樣的大哲學(xué)家是很難的,所以,費希特寫了一封自我介紹式的信,并附上一篇論文《一切天啟的批判》。費希特之所以信后又附上論文,是因為他明白僅憑一封信很難引起六十八歲的康德的注意。費希特的信熱情洋溢,說:“我到哥尼斯堡來,為的是更切近地認識一位為整個歐洲所尊敬的人,然而全歐洲只有少數(shù)人像我一樣敬愛他。我已經(jīng)向您作了自我介紹。后來我明白了,希望認識這樣一位人物而不出示任何證書,這是莽撞無禮的。我應(yīng)該有封介紹信。但是我只承認我自己為自己寫的介紹信。我此刻就把它附上。”信件果真沒有引起康德的興致,這類信他見得多了。但費希特的論文手稿讓康德感到他遇到了一位出類拔萃的人??档抡堎M希特吃了午餐??档掠謳椭M希特出版了論文,讓費希特用稿費度過生活危機。
康德繼續(xù)教著他的書。幾年后,他的健康狀態(tài)因年齡關(guān)系而差了。一七九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哲學(xué)家講了他最后一次講座,這次講的是邏輯學(xué)。這之后,他沒能再登上講臺,對學(xué)生來說太失望了。在這一個月之前,大家還慶祝他從事哲學(xué)五十周年。學(xué)生列隊在他的住處,樂隊演奏著富有激情的樂曲。在街上,人們甚至高呼萬歲。
不久,康德邁上了榮譽的巔峰,他是柏林科學(xué)院等三個科學(xué)院的院士。有人早已給他寫好了傳記。只是他曾說過,傳記只能在他死后出版。在十八世紀的最后歲月里,他讀完傳記并刪改了一些地方。
一八○一年十一月,已經(jīng)是七十七歲的康德離開了大學(xué)。他的健康狀態(tài)確實越來越差了起來。一八○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康德在仆人的幫助下記了最后的一頁日記。次年二月三日他不能再進食了。
生命仿佛走到了最后幾步。二月十一日,這天是周六,管事威揚斯基整天守在康德床邊。這個管事曾在康德那求過學(xué),他們是多年的朋友,在康德最后的歲月里,是得到康德高度信任的人,康德把家務(wù)事的料理和財產(chǎn)的打理都交給了他。這天,管事不斷問康德,能不能認出他來??档虏荒軓堊旎卮穑皇巧斐鲎齑絹硪枪苁峦P斯基。老人伸出的嘴唇一點血色也沒有。管事被深深地感動了。管事在料理康德家務(wù)事的一年多時光里,從未見過這位大哲學(xué)家吻過哪一個朋友,管事明白眼下老人的意思,這是告別,更是對管事多年友誼和幫助的謝意。
次日凌晨一點,康德神智清醒過來,喝了幾口摻了水的甜酒,模糊不清地說了句“好啦”,又失去知覺。此后再也沒有恢復(fù)知覺。
一八○四年二月十二日十一時,康德的脈搏完全停止了跳動。
五年前,康德對身后之事就作了安排,他要求在他死后的第三天安葬,一切從儉,希望只有朋友和親人參加他的葬禮。
這位偉大的哲學(xué)家逝世后,情形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全城的人都來與老人告別,瞻仰的人絡(luò)繹不絕,他的遺體擺放了整整十六天。出殯時,康德的靈柩由二十四個大學(xué)生抬著,后邊是好幾千人的送殯隊伍。
幾年后,在康德的墓上安置了康德的半身雕象,雕象刻著兩行詩:
在這里,偉大的導(dǎo)師將流芳百世,
青年人啊,要想想怎樣使自己英名永存!
我走完了康德的這截貌似平凡波瀾不驚的河流,站在歷史的此岸,眺望著遼闊、浩瀚、蒼茫的天地乾坤,我仿佛了吸納了無窮的力量,心靈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澄明。
在這個塵囂甚上的俗世里,我明白,這顆澄澈明凈的心靈至少可以伴我走過一程又一程……
責(zé)編 曉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