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全
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學界,陳鐵健和黃道炫都是有一席之位的學者。陳氏在1980年代專注于瞿秋白的研究,還“叛徒”瞿氏以清白,其研究成果甚至是思想解放的一朵浪花,在當年影響很大。當年讀他著作的人,都敬佩他的勇氣,我更覺得他扎實的考證功夫甚是了得。黃氏是當下少有的、依然“板凳要做十年冷”的學者,喧囂浮華之學風過耳不入,書齋苦讀,重實證少宏大,《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qū)的革命(1933-1934)》一書便是明證。
簡言之,這是兩位有“腕”的學者。他們的書,我都看;他們兩位合寫的書就更要看。于是,《蔣介石:一個力行者的思想資源》便是甫一出版就在手上的了。
隨著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蔣介石日記以及臺灣大溪檔案的開放,在大陸學界,對于蔣介石及國民黨政府的研究,有了新材料、新視角,引人注目的成果,是楊天石的《尋找真實的蔣介石》。黃、陳的這本書,也是利用檔案比較充分的一本。
據(jù)作者說,這是一本寫于二十多年前的舊書,當時在香港以《蔣介石與中國文化》為題出版,這一次是修訂出版。既然是修訂,吸收新公布的材料自然是應中之意。書名以“思想資源”為題,是從蔣介石個人學養(yǎng)及其哲學思想繼承與發(fā)展,以及他執(zhí)政時期所擁有的政治和社會文化資源入手,達到“把蔣介石從中國現(xiàn)代政治的一個標志符號,還原為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物”的目的。通俗的說,這是一本研究蔣介石精神世界的書。
一般說來,研究人的精神世界,是哲學或心理學甚或是社會學的范疇,與扒故紙堆的歷史學不太搭界。道理很簡單,人的精神世界,要多縹緲有多縹緲,要多玄乎有多玄乎,硬把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拆分出幾個點來,用歷史學的實證方法證明,難免掛一漏萬、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很危險的。對于蔣介石這樣的人,把他“還原為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物”可以,但要還原他的精神世界,而且一條一條的拆分來還原,危險性更大。要自圓其說,實在太難。茲舉一例:
在“妥協(xié):藝術(shù)?性格?”一節(jié),作者力證蔣介石是個善于妥協(xié)的人,并以蔣氏對紅軍第五次“圍剿”中“放水”為例。蔣氏對紅軍的第五次“圍剿”,作者說,方針是“將紅軍往西線逼迫,其戰(zhàn)略目的極有可能指向的是逼走而不是圍殲紅軍”。歷史事實也是這樣的——當然,蔣氏借圍剿紅軍拓展地盤謀求軍事上的統(tǒng)一,更是重要原因。作者這樣說,是非常明了當年的歷史走向的;而且,在敘述時對蔣氏的謀略有全盤的了解??墒?,作者為了將“妥協(xié)”的性格納入蔣氏的“精神世界”,卻把本來是軍事上的謀略生硬地與個人性格掛鉤,云“中共是蔣介石很難與之妥協(xié)的敵人,但從上述事實看,蔣介石仍然不忘選擇妥協(xié)的可能性”。“很難與之妥協(xié)”但“又不忘選擇妥協(xié)的可能性”,這是什么語言?我覺得這不是歷史敘述的語言:就像作者這一節(jié)所用的標題——“妥協(xié):藝術(shù)?性格?”——讓人摸不著頭腦,作者都打問號了,讓讀者怎么判斷。
黃、陳這本書,想借此開拓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將歷史學的實證用于對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探求上??墒?,作者忽略了一點,用一條材料可以證明這個人精神世界是這樣的,而讀者則完全可能用另一條材料得出相反的結(jié)論。所以,以鄙人愚見,還是不做不搭界的研究為好。
《蔣介石:一個力行者的思想資源》
作者:黃道炫 陳鐵健
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
定價:48元
《寒冰的篝火》
作者:[俄]利季婭·丘可夫斯卡婭
出版:廣西師大出版社
定價:32元
這是同時代人對前蘇聯(lián)時期詩人茨維塔耶娃的回憶錄。茨娃兩極化的性格,對待朋友和生活的態(tài)度,臨死前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等等。
《南京大屠殺》
作者:[美]張純?nèi)?/p>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49元
張純?nèi)鐬檫@個歷史事件提供了三個視角:一是日本人的視角,二是中國人的視角,三是一群不肯拋棄南京的西方人的視角。
《文化與社會 1780-1950》
作者:[英]雷蒙·威廉斯
出版:吉林出版集團
定價:36元
作者選取了18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中葉活躍于英國思想界、文學界的40位著名作家和思想家,通過他們的論述,勾勒出影響20世紀文化思潮的重要傳統(tǒng)。
《機關(guān)的邏輯》
作者:聶世軍
出版:現(xiàn)代出版社
定價:38元
作者不僅通過現(xiàn)代從政理論詳細闡述了從政之道,還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了機關(guān)的邏輯。
《低吟的荒野》
作者:[美]西格德·F.奧爾森
出版: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
定價:38元
作者以春、夏、秋、冬四季描述了美國北部的奎蒂科-蘇必利爾荒原,試圖喚起人們對原野的視覺和聲音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