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華
(復(fù)旦大學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上海 200433)
對于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而言,無論是精讀課、口語課、聽力課還是泛讀課,詞匯教學都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詞匯教學的內(nèi)容離不開詞的形、音、義,詞匯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并運用所學的詞進行語言交際活動、閱讀或?qū)懽鳌T~匯教學如何進行,每一門課有每一門課的要求,同樣的生詞,對不同層次的留學生來說,教學要求和教學重點就不一樣。
詞匯教學的重點在于給學生講授詞的形、音、義,并讓學生能熟練掌握或基本掌握該詞,能用該詞進行語言交際活動。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的詞匯教學中,經(jīng)常會從很多方面切入,如同義對比、字源變遷、語用異同、構(gòu)詞特色(語法方位)、近義詞、多義詞、反義詞和采用漢語釋義等。因為這些方面中的任何一個都不能代替詞匯教學,所以我們不妨都稱之為輔助詞匯教學的相關(guān)因素。這些相關(guān)因素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起著怎樣的作用?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又該如何運用這些相關(guān)因素?我們僅以《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中收錄的1033個甲級詞為例進行分析,大綱甲級詞中收錄名詞438個(含名詞與其他詞兼類的86個),收錄動詞289個(含與其他詞兼類的90個),形容詞125個(含與其他詞兼類的26個),量詞58個(含與其他詞兼類的17個),代詞43個,副詞52個(含與其他詞兼類的7個),介詞20個,連詞16個,助詞16個,詞組62個。
《大綱》甲級詞中收錄的438個名詞有如“筆、牛、橋、墻、球、本子、桌子、手表、食堂、蘋果”等是可以名狀的,“事、辦法、道理、機會、技術(shù)、精神、勝利、情況、健康、水平”等是不可名狀的,另外還有表示時間和方位的名詞。
可名狀的名詞教學可以采取圖片或?qū)嵨锝虒W,配合相應(yīng)的量詞講解。如“桌子”,可以從實物引導學生說“一張桌子”,“這是一張桌子”,再引申到“書桌、飯桌、電腦桌”,再到“大桌子、小桌子、條桌、方桌、圓桌”。這樣學生圍繞“桌子”一詞,可以學會表達不同作用和大小的桌子,而且附帶知道了形容詞“大、小、圓、方”,掌握了用來表達“桌子”的量詞“張”。
對于不可名狀的名詞,如“勝利”,在教學上可以注重用漢語以具體的例子釋義,“A、B兩支球隊進行足球比賽,最后A隊以2∶0的成績結(jié)束了與B隊的比賽,這樣,我們就可以說A隊取得了一次‘勝利’?!比缓笾赋鰧?yīng)使用的量詞“次、場”(一次勝利、一場勝利),最后還應(yīng)該提示學生,常常與“勝利”搭配的動詞有“取得、獲得、贏得”。
教授表示時間和方位的名詞,主要讓學生明白該類名詞的語法作用。如時間名詞“今天”,我們可以說“今天我休息”,也可以說“我今天休息”。學生通過這兩個句子會明白,“今天”可以用在句子的開始,也可以用在主語的后面。再如,“里”“前”是兩個方位名詞,我們可以舉例使學生明白“里”“外”,“前”“后”的相對概念,還應(yīng)引導學生說出“教室里、房間里、學校里、眼睛里、心里”,“門前、桌子前、宿舍前”等詞組。另外,對比“上課前”“睡覺前”中的“前”與“門前、桌子前、宿舍前”中的“前”,使學生知道“前”作為方位名詞,如果用在動賓結(jié)構(gòu)的詞組后,就與動賓結(jié)構(gòu)的詞組一起構(gòu)成了表示時間的名詞或詞組。
在動詞教學中,教師備課時應(yīng)考慮該動詞的字源變遷與字義的關(guān)系以及該詞的語法特點,如是否可以帶賓語,是否能重疊,是否可以用“著”、“了”和“過”修飾。如果是助動詞,應(yīng)準備充足的例句讓學生明白,助動詞用在其他動詞的前面,可以用“不”來否定,另外,常常能用“不A不”的格式表示強調(diào)或委婉語氣。
A:他們的足球比賽什么時候比?
B:明天上午比。(將來)
A:他們的足球比賽什么時候比?
B:現(xiàn)在正比著呢!(現(xiàn)在)
A:他們的足球比賽什么時候比?
B:昨天下午已經(jīng)比過了。(過去)
再如動詞“喜歡”,我們可以先給學生例句“我喜歡綠茶。”→“我很(非常)喜歡綠茶?!薄拔液?非常)喜歡喝綠茶?!睂W生一看就知道“喜歡”可以帶名詞性賓語,也可以帶動詞性賓語,還可以用程度副詞來修飾。同時可以教給學生,“愛”在很多語境下與“喜歡”的用法和意義都一樣?!跋矚g”不能重疊,告訴學生,不能說“我喜歡喜歡那本書。”“喜歡”是否可以用“著”“了”和“過”修飾,我們可用如下對話說明:
A:你喜歡過那個人嗎?
B:我喜歡過。
A:你不能喜歡那個人!
B:我喜歡了,你又能怎么樣?
A:你還在喜歡那個人嗎?
B:我還在喜歡著那個人。
但不能說“我喜歡了一本書”,“我喜歡著中國菜”?!傲恕焙汀爸庇迷凇跋矚g”后面要有特定的語境和條件。
助動詞“能、會、可以”等,常常用在其他動詞的前面,也可以用“不”否定,還可以用“不A不”的格式表示強調(diào)或委婉的語氣,如:
我能去旅行。他會來。他可以來。
我不能去旅行。他不會來。他不可以來。
我不能不去旅行。(強調(diào))
他不會不來。(委婉)
他不可以不來。(強調(diào))
形容詞教學可以分單音節(jié)形容詞、雙音節(jié)形容詞和多音節(jié)形容詞來進行,教師可以結(jié)合同義詞對比、反義詞對比、語法作用(定語、狀語、謂語)等方面進行教學,單音節(jié)形容詞教學還可考慮字源釋義。如形容詞“大”,我們可以先以“大”的古文字字形釋義,“大”的甲骨文字形寫作,以成年人四肢舒展的形象表示“大”的含義,這樣學生會形象地理解“大”的字形與字義由來。然后教師可以問學生“什么很大?”學生會回答:“中國很大?!薄敖淌液艽?。”“圖書館很大。”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否定句“圖書館不大”,再引出“圖書館小”,讓學生知道“小”是“大”的反義詞。另外,可以用例句使學生明白,單音節(jié)形容詞可以重疊,但必須與“的”一起,構(gòu)成“AA的”。如“大大的”,“她的眼睛大大的”,不能說“她的眼睛大大”。單音節(jié)形容詞在名詞前作定語,中間可以省略“的”,如“大(的)房間”。
再如雙音節(jié)形容詞“漂亮”,教師可以給出同義詞“好看”,并進行對比教學?!斑@幅畫兒很漂亮?!薄澳莻€孩子長得很漂亮?!薄八臐h字寫得真漂亮?!薄敖裉斓墓ぷ魍瓿傻煤芷?。”這四個句子中,前三個可以用“好看”替換“漂亮”,而第四個句子則不行。講到“好看”,可以重點講一下“好看”的構(gòu)詞法,“好﹢動詞”→形容詞,如“好吃”“好聽”“好玩”“好用”“好寫”等?!捌痢笨梢灾丿B,如“今天她們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好看”,由于構(gòu)詞原因,不能重疊。另外,應(yīng)強調(diào)的是,雙音節(jié)形容詞在名詞前作定語,中間常常用“的”,如“她買了一件漂亮的衣服?!?/p>
在代詞教學中,教師應(yīng)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來決定教學的深度,如對于初學漢語的學生,我們僅僅讓他們明白“我(們)、你(們)、他(們)、她(們)、它(們)”,“這、那、這些、那些、這里、那里”和“誰、哪兒、什么、怎么、怎么樣、多少”是不同類型的代詞,并能正確使用就行了。但對于中、高級程度的學生,我們就可以給他們講授人稱代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的虛指用法。如人稱代詞“你、我”,可以說“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边@里,“你、我”是虛指,“他”在“我們今晚就喝他個痛快”中也是虛指;指示代詞“這、那”在“學生們嘗嘗這,又嘗嘗那,覺得新鮮極了”中指的是各種各樣的東西;疑問代詞“什么”,在“我吃什么都行”中虛指的是任何吃的東西。
量詞對留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一類詞,《大綱》甲級詞中收錄了58個。由于不同的名詞或動詞與相應(yīng)的量詞之間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學生掌握起來很難,教師在教學中也極缺乏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如“件”,可以說“一件衣服”“一件禮物”,還可以說“一件事”,但這三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筆者在量詞教學中,先考慮該量詞是物量詞還是動量詞,然后盡量找尋同一量詞對應(yīng)的不同名詞之間的共性。如“張”,可以說“一張紙”“一張桌子”“一張郵票”“一張電影票”“一張臉”。這些名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薄,有一個平面。這樣,在教學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歸納不同量詞的使用范圍。再如量詞“場”,可以是名量詞,如“一場電影、一場雨、一場夢、一場演出”,也可以是動量詞,如“哭一場、大干一場”。這類量詞要強調(diào)學生記住。另外,有些量詞可以重疊,構(gòu)成“一AA”的格式使用,如“學生們一個個高興得很”中“一個個”表示每一個;“上海浦東新建了一座座高樓”,其中的“一座座”表示很多;“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其中“一天天”表示一天接著一天。對可以重疊的量詞,可以讓學生造句,充分理解量詞重疊的具體含義。
《大綱》甲級詞中收錄了52個副詞。從語法角度,副詞可以分成程度副詞(很、非常、好、十分)、范圍副詞(都、全、共、只、僅)、時間副詞(剛、才、就、正、已經(jīng)、馬上)、否定副詞(不、沒有、別)、語氣副詞(卻、幸虧、一定)等很多種。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不必過分強調(diào)副詞的種類,但常用副詞的語法作用應(yīng)是教學的重點,如副詞應(yīng)該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面,程度副詞可以用在形容詞的前面。同類副詞,在教學上可以進行對比,如“不”“沒有”和“別”。“別”常常用于表示命令或勸說的句子當中,如“別動”(命令),“你別去了吧”(勸說),“不”和“沒”的差異可以從以下例句中看出:
我不去銀行。(我不想去,強調(diào)現(xiàn)在)
我沒去銀行。(我可能沒空,強調(diào)從過去到現(xiàn)在還沒有)
由于虛詞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我們在教學上只能注重虛詞的語法意義。通過比較、辨析教學生準確把握一些虛詞,如連詞、介詞、助詞和語氣詞的用法。如教連詞“和”“并”“而”,可以用以下詞組使學生感受到這三個連詞在用法上的細微差異:“老人和孩子”“研究并決定”“美麗而大方”,“和”連接名詞,“并”連接動詞,“而”連接形容詞。再如結(jié)構(gòu)助詞“的”,我們在以大量例句和練習讓學生明白“的”常用在名詞前面,是定語的標志。還可以在名詞、形容詞或動詞性詞組的后面,構(gòu)成“的”字結(jié)構(gòu)等重要用法的同時,還可以設(shè)計不同的語境,讓學生體會到下面的兩個“的”的使用,使句子的含義有所不同:
A:我昨天晚上看了一部好電影。
B:在哪兒看的?(強調(diào)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
A:在學校的電影院。
A:你看,他今晚會來嗎?
B:他一定會來的。(加強肯定語氣)
《大綱》甲級詞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兼類詞,共有127個。兼類詞是指“一個詞在不同語境中,具有A和B兩類詞的語法功能,意義上又有密切的聯(lián)系”,如“給”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介詞;“花”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形容詞;“麻煩”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形容詞。同音詞是指“兩個詞同音又同形,而語法功能分別屬于A和B兩類詞,但意義上沒有什么聯(lián)系”,如“好(形容詞、副詞)”“過(動詞、助詞)”“下(動詞、量詞)”。多義詞是指一個詞的詞類不變,但在不同語境中具有不同的意義,如“打”是動詞,但“打電話”“打球”“打字”“打人”中,“打”的意義各不相同。對這些詞的教學,不可以照搬詞典,填鴨式地塞給學生,應(yīng)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及教學進程逐步進行。如“在”,可以是動詞、介詞,也可以是副詞,在教學上常常是先教學生動詞和介詞的用法,然后在講副詞的用法時可以以提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復(fù)習“在”的全部用法:
提問: 下面的句子中,“在”的用法一樣嗎?
他在教室。(動詞)
他在教室看書。(介詞)
他在看書。(副詞)
對于漢語水平比較高的學生,我們在教學中可根據(jù)實際適當增加一些詞的常用義或用法講解。如“毛”,可以是名詞,如“羊毛”;可以是量詞,如“一毛錢”。名詞“毛”在“毛病”“毛手毛腳”“心里直發(fā)毛”等詞組中的意思就有些不同了。“毛病”重在“毛”的細微,“毛手毛腳”取“毛”的粗糙、不平整義,“發(fā)毛”指“驚慌”?!懊痹诜窖灾羞€可以指“發(fā)怒、發(fā)火”,“發(fā)毛”也有發(fā)火的意思。像這樣的教學不可太多,只能點到為止。
《大綱》甲級詞中收錄了62個詞組,如“過來”“開玩笑”“聽說”“不一定”“不要緊”等,還有一些常用格式如“連…都/也…”“…得很”“…極了”“當…的時候”“…的話”“非…不可”等。對這些詞組或格式的教學,我們一方面要分析該詞組的構(gòu)成方式,如動賓式、動補式等,另一方面更應(yīng)加強這些詞的語用教學。如“開玩笑”,學生會說“我跟他開玩笑”,卻不一定會說“我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學生能說“聽說我們班來了一個新同學”,不一定會說“聽他說,我們班來了一個新同學”。這樣的表達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再如“非…不可”,我們可以用“一定要…”“不…不行”等句式讓學生做替換練習。這樣,學生不但記住了“非…不可”,同時又學會了表示相同意義的句型。
參考文獻:
[1]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通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胡裕樹.現(xiàn)代漢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3]崔永華.詞匯文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
[4]國家漢語水平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考試中心.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M].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3.
[5]王還.漢英虛詞詞典[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