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易自燃煤層綜放工作面采空區(qū)自然發(fā)火防治數值模擬

      2012-05-25 13:34:46周西華郭梁輝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束管滲流滲透率

      周西華,郭梁輝,孟 樂

      (1.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 阜新 123000;2.礦山熱動力災害與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遼寧 阜新 123000)

      0 引言

      我國煤礦有56%的煤礦存在自然發(fā)火問題,礦井火災嚴重影響了煤礦生產,每年由于采空區(qū)煤炭自燃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每年因自然發(fā)火造成的事故更是不計其數,嚴重威脅著井下作業(yè)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防治礦井火災成為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了提出有效的防滅火技術措施,必須先確定工作面采空區(qū)自燃“三帶”的位置,合理的預測采空區(qū)自然發(fā)火危險區(qū)域。采空區(qū)氧氣濃度場的分布是自燃危險區(qū)域的重要判據之一[1],掌握其分布規(guī)律是有效實施防止自然發(fā)火技術措施的基礎依據。本文通過向采空區(qū)埋設束管觀測其氧氣濃度變化,算出采空區(qū)氧濃度分布,并利用Comsol軟件求解采空區(qū)滲流、氧化及擴散的穩(wěn)態(tài)模型,模擬出采空區(qū)氧濃度分布。用實測數據與模擬數據進行比對驗證,為劃分采空區(qū)自燃“三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1 采空區(qū)氧濃度實測

      1.1 采空區(qū)概況

      古山礦065-2綜放工作面寬度7.5m,采空區(qū)走向長100m,工作面傾斜長 80m,煤厚 14m,直接頂7.2m+0.2m,老頂 >30m。周期來壓步距40m。運輸順槽數據:寬 3.5m,高 2.8m,風量 642m3/m in,風速1.07m/s,風流溫度 19.6℃,氧氣濃度 20.8%,氮氣濃度79%?;仫L順槽數據:寬3.5m,高2.8m,風量642m3/min。兩順槽間的壓力差為19Pa。煤的最短自然發(fā)火期為15d,在進風隅角采空區(qū)距工作面切頂線20m處注氮,注氮量為320m3/h,注氮出口壓力0.4MPa,氮氣濃度97%。

      1.2 安設束管和傳感器

      束管和傳感器的布置采用沿工作面傾斜方向全線布點方法,沿工作面傾斜方向布置5個測點,采用不等距布點方法(圖1),每個測點埋設兩個溫度傳感器和一根束管,并沿工作面傾斜及回風道布置一趟聚乙烯管,將溫度引線和取樣束管放置于乙烯管內,以保護溫度傳感器導線和束管。

      圖1 束管及溫度傳感器安設布置圖Fig.1 Beam tube and temperature sensor install layout

      1.3 采集氣樣

      現場檢測時通過在回風順槽內的真空泵將5個采樣點的氣樣分別采集到5個不同的集氣袋內,做好標記,送化驗室進行化驗分析?;灧治霾捎肎C4085型氣相色譜儀,重點分析 O2、CO、CO2及C2H4、C2H6等氣體。采樣時間為每天一次,早班(8:00)取樣。

      根據所取氣樣中O2的體積濃度繪制出采空區(qū)氧濃度分布曲線(圖2),繪制采空區(qū)氧濃度等值線(圖3)。按氧濃度劃分采空區(qū)自燃“三帶”,確定氧濃度在8%~18%范圍內的區(qū)域為氧化升溫區(qū)域。

      圖2 氧氣濃度變化曲線Fig.2 Curve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圖3 采空區(qū)氧氣濃度分布等值線Fig.3 Goaf contours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從圖2和圖3可以看出5個測點隨著工作面的向前推進,埋入采空區(qū)的距離也就越深,各測點的氧濃度不斷的降低。從圖2可以看出,1號和2號測點剛開始的氧濃度隨采空區(qū)深度增加的降低速度較為緩慢,是因為這兩個測點距離進風巷道比較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越接近進風側的測點氧濃度就越高。隨著采空區(qū)的加深,各測點的氧濃度會不斷遞減,當氧濃度降低到4% ~5%時趨于穩(wěn)定。1號測點氧濃度在采空區(qū)深度為20~30m處出現了急劇降低的現象,由于1號測點在20~30m處處于注氮口附近,注氮起到了良好的降低氧濃度效果,從而出現了氧濃度急劇降低的現象。從圖3可以看出,氧濃度等值線兩頭密集,中間稀疏,采空區(qū)的漏風情況是一源一匯。根據氧濃度分布劃分出散熱帶、氧化升溫帶和窒息帶。根據所測氧濃度數據結合圖2給出采空區(qū)“三帶”變化范圍(表1)。

      由表1可以看出5號測點最早進入氧化升溫帶,即最早出現自燃危險區(qū)域。由于5號測點位于上隅角附近,上隅角容易積聚瓦斯,容易發(fā)生瓦斯氧復合作用,所以上隅角瓦斯?jié)舛鹊闹卫沓蔀榉婪恫煽諈^(qū)火災的重點。3號測點的氧化升溫帶范圍寬度最大為38m,最短自然發(fā)火期為15d,由此可以計算出每天工作面的最小推進進度為:38/15=2.54m/d。要避免氧化升溫帶自然發(fā)火,工作面每天的推進距離至少是2.54m。

      表1 采空區(qū)“三帶”變化范圍Table 1 The“three zones”range of goaf

      2 數值模擬

      2.1 幾何模型

      數值模擬的幾何模型如圖4所示。由工作面、液壓支架、采空區(qū)、進風巷和回風巷5個部分組成。其中工作面長80m寬7.5m。液壓支架在工作面區(qū)域內長73m。進風巷在工作面下方B2處,寬為3.5m。工作面向左推進,回風巷在工作面上方 B1處寬為3.5m。風流由進風流入,經由工作面和采空區(qū),在回風處流出。采空區(qū)長100m寬80m。圖中標尺表示的單位為m。在進風側隅角距工作面切頂線20m處用注氮管進行注氮,注氮管的直徑0.1m。

      2.2 數學模型

      Navier-Stokes方程基于牛頓第二定律,描述流體在重力、黏性阻力和壓力作用下的運動規(guī)律,考慮了流體靜壓能、動能和勢能平衡,以流體動能為主,不考慮滲透阻力的作用,主要研究管流,在巷道通風、流體管流計算得到廣泛應用[2]。工作面風流是紊流,可以看作是管道流動,適合用Navier-Stokes方程描述。

      圖4 綜放工作面采空區(qū)幾何模型Fig.4 Model of mechanized Caving Face

      工作面風流的定解數學模型為[3]:

      式中:ρ——空氣密度(kg/m3);

      u——工作面風速(m/s);

      P——風流壓力(Pa)。

      采空區(qū)內充滿冒落的塊狀破碎巖石,這些破碎巖塊體之間的裂隙遍布整個空間,這些特征符合對多孔介質的界定[4-5],采空區(qū)滲流場可采用達西定律進行滲流耦合計算。

      采空區(qū)滲流場的定解數學模型為:

      式中:ρ——空氣密度(kg/m3);

      η——空氣粘滯性(kg/ms);

      K——采空區(qū)滲透率(m2);

      P——計算的風流風壓(Pa);

      F——源項(kg/(m3·s))。

      采空區(qū)的氣體濃度分布服從Fick定律擴散[6]。

      氧氣濃度變化的定解數學模型為:

      式中:D——擴散系數(m3/s);

      C——濃度(mol/m3);

      R——反應率(mol/(m3s));

      ud——漏風風流速度(m/s);

      udl為式(2)計算的采空區(qū)漏風風速(m/s)。

      由多孔介質的Carman公式,滲透率的計算公式為:

      Dm——多孔介質骨架的平均粒徑取 0.014~0.016 m[7]。從采空區(qū)邊緣到中心壓實區(qū),滲透率的計算過程中碎脹系數 ε的取值為 1.58 ~1.10[8],n 為孔隙率,n=1-1/ε。

      計算參數設置:ρ取1.225kg/m3。P0取1.9 Pa。u0取工作面順風風速 m/s。η常溫下取1.7894×10-5kg/(ms)。K為采空區(qū)滲透率,根據計算求得自然堆積狀態(tài)下滲透率K1=5.388×10-6m2,受載荷影響區(qū)巖體滲透率K2=3.55×10-6m2,壓實穩(wěn)定區(qū)巖體滲透率K3=1.48×10-6m2。D取2.88×10-5m3/s,R為反應率。

      C0取 9.375mol/m3,新鮮風流中 γ0取 1.28×10-5kg/m3s。b為實驗常數,取0.0235。

      擬合滲透率K的變化曲線的方程式:

      式中 μ——空氣的粘性系數,常溫取 1.7894e-4kg/ms。

      注氮口邊界條件設置:注氮管處的速度經計算為11.2m/s,在達西定律的邊界條件里設置;注氮壓力為0.4MPa設置在Navier-Stokes方程的邊界條件中;注氮含氧量為1%,換算氧濃度為0.446mol/m3,設置在對流擴散方程的邊界條件中。

      2.3 模擬結果及分析

      將上述方程和邊界條件在Comsol軟件里設置好后,進行網格劃分,然后求解,最后根據需要做出后處理,模擬出來的采空區(qū)氧濃分布圖見圖5所示。

      從圖5可以看出氧濃度等值線在進風側的接近工作面處比較密集,尤其是在注氮口附近。在回風側接近工作面的氧濃度等值線也比較密集,中間部分比較稀疏,具有一源一匯,這符合具有漏風情況的采空區(qū)的特征。將實際測算的氧濃度分布圖3與模擬計算出的氧濃度分布圖5作對比分析,模擬的氧濃度分布圖顯示氧濃度隨采空區(qū)深度增加逐漸降低,這種趨勢與實測相一致。進一步對比采空區(qū)氧化升溫帶的數據,兩者的氧化升溫帶分布形狀與位置十分一致,模擬數據與實測結果基本吻合,經計算各點氧氣濃度誤差在5%左右,完全滿足數值模擬的預測功能,模擬結果能夠有效指導實際生產。

      圖5 采空區(qū)注氮時氧氣濃度等值線圖Fig.5 With nitrogen injection goaf oxygen concentration simulation contours

      圖6 采空區(qū)未注氮時氧氣濃度等值線圖Fig.6 Without nitrogen injection goaf oxygen concentration simulation contours

      通過實測氧濃度檢驗基于Comsol模擬的氧濃度是準確可靠的,那么就可以用Comsol模擬出未注氮時的采空區(qū)氧濃度分布(圖6)。比較圖5和圖6可知,注氮時氧化升溫帶范圍為15~45m,未注氮時氧化升溫帶范圍為30~70m,很顯然注氮時氧化帶的范圍明顯的比未注氮時變小了許多。圖5的右下方等值線受注氮影響非常明顯,氧濃度迅速降低,表明注氮可以有效的減小氧化升溫帶的范圍。

      3 結論

      (1)通過將實測的氧濃度分布與模擬的氧濃度分布的比較分析,模擬的氧濃度與實測氧濃度相符合,證明了基于Comsol軟件模擬采空區(qū)氧濃度是可行的。通過比較注氮時與未注氮時的采空區(qū)氧濃度分布圖,可以看出注氮防滅火的成效是顯著的。

      (2)采用Comsol軟件模擬可以彌補由于采空區(qū)巖石冒落具有強大的破壞性,工作量大,并且測試周期長,不易于實施等特點的不足。

      (3)本文采用氧濃度指標劃分采空區(qū)“三帶”,即氧濃度在8% ~18%范圍為氧化升溫帶,高于18%的范圍為散熱帶,低于8%的范圍為窒息帶。通過數值模擬得出采空區(qū)埋深0~15m為散熱帶,15~45m為氧化升溫帶,大于45m為窒息帶。

      (4)用Comsol軟件模擬采空區(qū)的氧濃度難點在于設置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由于采空區(qū)的復雜性,采空區(qū)的孔隙率、滲透率以及氣體在采空區(qū)的擴散系數等參數無法實測,很難準確確定。

      [1]Sudhish Chandra Banerjee.Spa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and mine fires[M].Dhanbad:Central Mining Research Station,1985.

      [2]陳仕闊.采動破碎巖體滲流特性及滲流藕合模型研究[J].東北大學,2008.CHEN Shikuo.Study on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and coupled seepage model of mining broken rockmass[J].Northeastern University,2008.

      [3]周西華,畢波,齊慶杰.古山礦易自燃傾斜煤層綜放面采空區(qū)防滅火實測及數值模擬[C].2010(沈陽)國際安全科學與技術學術研討會,2010,12.ZHOU Xihua,BI Bo,QI Qingjie,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reventing and extinguishing measures of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in gushan coal mine[C].2010(Shenyang)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12.

      [4]孔詳言.高等滲流力學[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9.KONG Xiangyan.Advanced seepage mechanics[M].Hefei: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1999.

      [5]劉劍.采空區(qū)自然發(fā)火數學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1999.LIU Jian.A study on mathematics model and application of spontaneous ignition in goaf[D].Shenyang:Northeastern University,1999.

      [6]徐精彩,張辛亥,席光,等.基于流場模擬的綜放面自然危險區(qū)域劃分與預測[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5,27(6):641-643.XU Jingcai,ZHANG Xinhai,XIGuang,et al.Partition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dangerous zone and prediction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based on numerically modeling the flow field at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2005,27(6):641-643.

      [7]PENG SS.煤礦地層控制[M].高博顏,韓持,譯·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1984.PENG S S.Coalmine stratum control[M].Gao Boyan,Han Chi,Translation.Beijing:China Coal Industry Press,1984.

      [8]時國慶,王德明,奚志林,等.基于 FLUENT對采空區(qū)氧氣濃度場的數值模擬[J].煤炭科學技術,2009(6):76-79.SHIGuoqing,WANG Dem ing,XI Zhilin,et al.Numerical Sinulation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gob areas based on FLUENT[J].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6):76-79.

      猜你喜歡
      束管滲流滲透率
      正壓束管監(jiān)測系統(tǒng)輸氣關鍵部件的研發(fā)
      煤礦安全(2020年7期)2020-07-27 09:48:26
      清水營煤礦束管監(jiān)測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研究
      中煤階煤層氣井排采階段劃分及滲透率變化
      不同滲透率巖芯孔徑分布與可動流體研究
      SAGD井微壓裂儲層滲透率變化規(guī)律研究
      井下自燃束管火災監(jiān)測設計方法
      高滲透率風電并網對電力系統(tǒng)失步振蕩的影響
      簡述滲流作用引起的土體破壞及防治措施
      河南科技(2014年12期)2014-02-27 14:10:26
      關于渠道滲流計算方法的選用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09:48
      尾礦壩滲流計算及排滲設計
      金屬礦山(2013年6期)2013-03-11 16:54:05
      河北区| 麻栗坡县| 泾川县| 锡林浩特市| 图们市| 郑州市| 泸溪县| 确山县| 昔阳县| 江华| 射阳县| 泾川县| 鸡西市| 永修县| 丰都县| 仲巴县| 乐山市| 中西区| 合水县| 磴口县| 伊金霍洛旗| 若尔盖县| 尉氏县| 涡阳县| 宣威市| 独山县| 木里| 晋江市| 聂荣县| 耿马| 通海县| 东辽县| 太湖县| 伊川县| 通河县| 长海县| 布拖县| 新密市| 商都县| 凯里市|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