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蘊琪
無論哪個時代,青年人都會以各種看似奇形怪狀的標簽尋找自己,但如果拋開這些表面,或者我們可以看到更多時代的脈絡。因為青春,比它的表征更難以理解,它是過去即不再的短暫力量。而當它以集體的形式出現(xiàn)時,會爆發(fā)驚人的影響力。
今日,美國文化的反思者提出,流行文化里面還剩下什么?半個世紀以前的流行文化,也是青年為主體所塑造的文化,在美國帶出一整個不同的時代。那是反戰(zhàn)的時代、自由的時代、搖滾樂的時代,也是大麻和性解放流行,泥沙俱下的年代。嬰兒潮一代的美國人,在那個時代開始審視內心、退出世俗、關注社會。這個思潮深刻影響了一代人,甚至以后數(shù)十年美國工業(yè)和文明的走向——喬布斯就在那樣的時代穿著破爛的衣服往印度朝圣,回來后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商業(yè)面貌,而更不必問信息技術革命中涌現(xiàn)的其他杰出領導者。
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青年,也就是今日已經(jīng)成為社會中流砥柱——并將在一二十年內退出歷史舞臺的這批人,在世界不同地域演繹著驚人的風暴般的激情。半個世紀以后,這些當初的激情,無論是已經(jīng)實現(xiàn)還是備受挫折的,又演變作怎樣的情緒和力量,毫無形跡地塑造著他們各自的社群、各自的時代?
人們不應忘記,看似轉瞬即逝的青年文化,必將塑造未來,并且正在塑造未來。
01.后視鏡中的Dandilion Olsen。17歲正讀高三的Dandilion坐在父母的卡車內,在德州奧斯汀市中心的十字路口。
02.Austin Brown(前排左三)參加一場叫Dayglo的跳舞派對,現(xiàn)場有夜光油漆如雨一般打在觀眾身上,讓每個人都在黑暗中閃閃發(fā)亮。Brown說:“如果只是站著而不跳,你就只有被油漆淋透全身。”青春期的神經(jīng)促使年輕人做出許多瘋狂的事情,同樣地也激發(fā)著年輕人的潛能。自高中起熱衷參加派對的Austin現(xiàn)在就讀大學的燈光設計專業(yè)。
03.“如果你去打舌釘,我就去打。”要不是好友Sydney Westlake Brown拖她去這次“刺激的冒險”,Taylo Dicristofalo(右)可能也不會打上舌釘。打了舌釘一周后的Taylo和Sydney返回紋身店內作檢查。之后Taylo曾嘗試不讓父母發(fā)現(xiàn)。數(shù)月后,她爸爸作為圣誕禮物帶她去把舌釘除掉。
04.19歲的Justine Casey和她的男朋友Ryan在照顧他們14個月大的女兒Juniper。Justine自高二起從學校數(shù)次輟學,亦曾經(jīng)試過流浪街頭的生活。
05.高中生Bryan Campbell(左一)和Jheh Chow(左二)用手機拍攝正在比賽搏擊的同伴,準備上傳至Facebook與朋友分享。他們幾個男孩組成了“搏擊俱樂部”,至少每月一周五放學后在Bryan家的后院進行。Bryan的母親會確保比賽的安全,流鼻血已經(jīng)是最嚴重的受傷。
06.18歲的Connor是安德森高中美式足球隊的明星球員,是學校足球獎學金的有力爭奪者,他帶傷堅持為安德森高中歷史上首次季后賽勝利上場,結果秋季賽季結束之時,他的腳踝再次受傷。青春期的人決心往往更加堅定,而不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