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在晚清那個敷衍成風的社會里,曾國藩應該算是一個非常誠實的人。其誠實至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時刻反省自己是否說了假話,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在日記里一定要痛罵自己一頓,以后絕對堅決改正;二是與朋友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決不口蜜腹劍;三是對朝廷忠心耿耿,不愛財、不惜命,有能力取而代之時,安于臣子本分,不生僭越之心。然而,我們也許想不到,同是這個曾國藩,一旦作起偽來比誰都膽大、高明。
1864年7月19日,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率領的湘軍分支挖地道用火藥炸塌城墻,沖入南京城內,與太平軍展開肉搏戰(zhàn)。太平軍一部分戰(zhàn)死,一部分在混亂中突圍,突圍者包括忠王李秀成。然而,李秀成的運氣實在太背,剛剛逃出險境來到城郊東南的方山,就被兩個當地老百姓擒獲,并交給湘軍。得知李秀成被捕,曾國藩開心得像中了狀元,他幾次親自審訊李秀成,并要求李秀成寫下數萬言的自述。據后來的歷史學家考證,曾國藩向朝廷抄錄李自成自述時至少在四個地方弄虛作假。
一是更改洪秀全死因。李秀成的手跡稱:“天王斯時已病甚重,此人之病,不食藥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藥也。是以四月廿一日亡?!痹鴩獙⑦@段話改為:“因九帥(曾國荃)之兵,處處地道近城,天王斯時焦慮,日日煩躁,即以五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二是竄改李秀成被俘經過。李秀成本是在單獨逃竄過程中被兩個老百姓捉獲,解送清營,曾國藩卻用朱筆將原稿的“是以被兩個奸民”勾去,“獲拿”兩字倒調,改成“遂被曾帥追兵拿獲”。三是偽造李秀成沖出天京的時間。李秀成自述云“初更之后,舍死領頭沖鋒,由九帥放倒城墻而出,君臣舍命沖出關來”。曾國藩將“初更”改為“四更”。四是刪改《李秀成自述》天朝十誤之第十條。該條原為“誤立政無章”,曾國藩將其改為“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人馬”。
世界上沒有無因之果,曾國藩之所以一反自己以前的做派,刻意在即將呈送朝廷的《李秀成自述》上作偽,主要是希望最大限度地突出曾國荃和自己的功勞,為兄弟倆獲取高官厚祿創(chuàng)造條件。將洪秀全的死因由病亡改為因為不堪忍受九帥攻城的壓力而服藥自殺,是想標榜曾國荃圍城的威力。把李秀成手稿上的“是以被兩個奸民獲拿”改成“遂被曾帥追兵拿獲”,是為了顯示曾國荃捉拿李秀成的主動、及時、認真。將“誤立政無章”改為“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人馬”,是要突出曾國荃攻陷天京的重大意義。將李秀成逃出天京的時間由“初更”改為“四更”,是希冀弱化曾國荃的失誤。初更是傍晚十九時至二十時,四更是第二天一時。剛剛入夜,敵人就逃了出去,只能認為曾氏戰(zhàn)爭部署上考慮不周;夜深之時敵人逃走,則可以解釋為因守衛(wèi)士兵疲勞,被敵人鉆了空子。
人的本質是自利的,一個不誠實、唯利是圖的人,如果作偽能獲得重大人生收益,固然會假話連篇,即使是像曾國藩這樣一個時時以圣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我反省之心遠遠超于常人的人,倘若作偽能使他得到無法想象的好處,而不必付出任何代價,他同樣可能毫不猶豫地選擇這條道路。不錯,曾國藩平時非常在乎誠實,但他的誠實永遠是有邊界的,那就是不能妨礙他最要緊的某些個人利益。
國人一向迷信道德立國,古人說的人生三大成功為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排在了首位。而誠實又被看成是道德操守中最要緊的一類。搞笑的是,一個特別重視誠實的國度,統(tǒng)治者們卻經常為聽不到真話、看不到真相而苦惱。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誠實永遠不是一種關門閉戶的功課,它一方面需要嚴格的自律,另一方面還需要有效的制度。
(壓題圖:清末名臣曾國藩)
(責編:馮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