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非經常性損益與盈余管理研究——基于我國ST和PT公司的實證分析

      2012-06-09 01:32:34安徽工業(yè)大學會計系林鐘高
      財政監(jiān)督 2012年14期
      關鍵詞:經常性損益比率

      安徽工業(yè)大學會計系 林鐘高 肖 亭

      一、引言

      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學者對非經常性損益與盈余管理進行過研究,但是得出的結論不盡一致。一方面,有學者在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香港地區(qū)找出證據支持通過非經常性損益進行收益平滑、大洗澡、操縱以滿足市場預期 (S.E.McVay,2006)、分紅計劃假說和政治成本假說。另一方面,有的學者在美國和新加坡沒能找出證據支持通過非經常性損益進行收益平滑等機會主義行為,并將其歸因為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因為上市公司無相關動機(Riedl&Srinivasan,2007;Min&Nyean,1998)。 國內一些學者均發(fā)現(xiàn)使用非經常性損益進行盈余管理的相關證據,而且指出非經常性損益已經成為我國上市公司尤其是虧損公司、ST和PT公司調節(jié)利潤或者達到扭虧為盈的重要手段之一(孟焰、張莉,2003;吳溪,2001;徐磊、齊偉山、歐陽令南,2006;龔小風,2006;魏濤、陸正飛、單宏偉,2007;曹椿苗,2007),但是無論從研究方法的嚴謹性方面還是從樣本的時間跨度方面來看,其支持力度均有限,這為進一步找出更加可靠的經驗證據提供了研究機會。尤其是2008年11月證監(jiān)會發(fā)布《公開發(fā)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釋性公告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后,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由原來的15條增加到現(xiàn)在的21條,將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損益等6個項目計入非經常性損益。由于其所含內容的增多,利用其進行調節(jié)利潤的手段也不可避免地呈現(xiàn)多樣化(翁黎煒,黃薇,2010),在這種情況下,非經常性損益是否仍然與盈余管理具有某種程度的價值相關性,已有的研究文獻并沒有提供很好的經驗證據。本文針對非經常性損益公告修正后,通過對我國ST和PT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具體項目發(fā)生的頻率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我國ST和PT公司中,存在頻繁使用非經常性損益項目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并針對非經常性損益各具體項目與盈余管理行為之間的相關關系的實證檢驗,分析在新準則和新規(guī)范實施后,非經常性損益各項目對我國ST和P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所產生的影響。

      二、制度背景與文獻回顧

      自從1999年證監(jiān)會首次在損益項目的披露上引入“非經常性損益”概念以來,非經常性損益的規(guī)定在我國歷經了4次修訂。1999年中國證監(jiān)會在《公開發(fā)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中規(guī)定: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正常經營損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發(fā)性損益。2001年證監(jiān)會發(fā)布 《公開發(fā)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規(guī)范問答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指出非經常性損益是公司發(fā)生的與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生產經營相關,但其性質、金額或發(fā)生頻率,影響了真實、公允地評價公司當期經營成果和獲利能力的各項收入、支出。2004年1月,中國證監(jiān)會對2001年發(fā)布的《問答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做了修訂,擴大了部分項目的外延,細化了部分項目的內涵,提出了包括處置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其他長期資產產生的損益等15個非經常性損益項目。2008年證監(jiān)會發(fā)布《公開發(fā)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釋性公告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非經常性損益被定義為“與公司正常經營業(yè)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正常經營業(yè)務相關,但由于其性質特殊和偶發(fā)性,影響報表使用人對公司經營業(yè)績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斷的各項交易和事項產生的損益”。修訂后的公告對非經常性損益的列舉項目進行了補充,由原來的15條增加到現(xiàn)在的21條,又因為其自身的易用性、易操控性以及相關法規(guī)很難規(guī)范的特點 (劉丹,2008),使得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大量地被應用于盈余管理活動,尤其是ST和PT公司為了扭虧為盈,以逃避證監(jiān)會對其特殊處理、暫停上市和退市的懲罰,大都存在利用非經常性損益項目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張永奎、劉峰,2002;沈烈、張西萍,2007)。

      目前,國內外學者主要從定性分析和實證考察研究上市公司利用非經常性損益項目進行盈余管理的現(xiàn)狀、手段、動機、程度、存在條件、危害性等。國外學者Barneas (1975),Cameron&Stephens(1991) 和 Wallace(2004)都指出應該通過較長時間序列的觀察來評價非經常性損益中包含項目的合理性,而不是僅僅相信管理層提供的理由,因為管理層可能會有選擇性地劃分非經常性損益和正常收益來平滑正常收益,從而實現(xiàn)其預期的目的。 而 Collins(1997),Jaggi、Baydoun&Nabil(2001)從價值相關性的角度出發(fā)研究發(fā)現(xiàn),非經常性損益在利潤中所占比例的提高會引起利潤與股票價格的相關性下降、凈資產與股票價格的相關性提高,并驗證了存在利用非經常性損益項目進行盈余管理行為的現(xiàn)象。國內學者李鐵群 (2003),朱玉芳 (2006),周曉蘇和李向群(2007)等定性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利用非經常性損益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方式,并以實際案例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行為動機;而陸建橋 (1999)、蔣義宏和王麗琨(2003)、魏濤等(2007)通過對上市公司不同年度的非經常性損益信息進行實證考察,均發(fā)現(xiàn)上市公司有倚重非經常性損益進行盈余管理的現(xiàn)象;與此同時,李常青、張兆偉(2003)的實證研究關注非經常性損益信息含量的研究,發(fā)現(xiàn)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每股收益指標能夠提供每股收益指標之外的增量信息;針對與非經常性損益具體項目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研究,裴瀟(2008)、翁黎煒等(2010)通過對非經常性損益的個別項目列示,分析了新準則下非經常性損益對盈余質量所產生的影響。

      由此可見,國內外學者關于非經常性損益的實證研究文獻數量不多,尤其在中國,2008年證監(jiān)會新規(guī)出臺后對于非經常性損益的盈余管理行為的研究更少,統(tǒng)計方法也多是單一模型或者就是分類統(tǒng)計描述,并且現(xiàn)有分析探討的焦點多集中在非經常性損益這一項目的“數量總額”上,忽視了非經常性損益具體項目的“歸類安排”,即隱蔽性更強的“分類轉移”問題(樊行健,鄭珺,2009),從而無法通過系統(tǒng)分析非經常性損益各項目在我國上市公司的分布情況以及各分項目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頻率統(tǒng)計分析

      (一)樣本選取。本文選取2008—2010年間我國ST和PT公司為初始樣本,剔除數據缺損的公司后剩余364個作為本文的研究樣本,其中2008年123個,2009年124個,2010年123個。文中所使用的公司財務數據來源于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報和CSMAR數據庫,所有數據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工作均在Excel2003及相關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

      (二)總體狀態(tài)分析。表1為2008—2010年歸屬于非經常性損益的各項目的總體數據分析,因為2008年修訂稿之后非經常性損益包括21個具體的項目,本文根據其在樣本公司出現(xiàn)的頻率,主要列舉了非經常性損益總額、其他營業(yè)外收支、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資產減值準備轉回、政府補貼、債務重組、所得稅影響、少數股東權益、或有事項損益、公允價值投資收益和資金占用費等主要項目,其他新準則要求的項目因為出現(xiàn)的頻率較少,本文計入到了其他損益項目中,并分析這些未列舉項目的共同影響。表中分別列示了這三年中非經常性損益以及各具體項目的本期發(fā)生總額、增長率以及各自占非經常性損益總額和凈利潤的比重情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非經常性損益中各項目發(fā)生頻率在總體截面水平和個體序列分布上均存在著差異。

      從三年具體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樣本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主要是由其他營業(yè)外收支、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資產減值準備轉回、政府補貼、債務重組、所得稅影響、少數股東權益、或有事項損益、公允價值投資收益和資金占用費等因素所構成的。在2008—2010這三年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減值準備轉回、政府補助、債務重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投資收益占非經常性損益總額的比重最大,這些項目通過影響非經常性損益總額,進而影響到公司凈利潤的變動,是影響公司凈利潤情況的重要組成部分。

      表1 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總體狀況年度比較

      對比2008年數據,2009年除了政府補貼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有一定的增長之外,其他各項目的發(fā)生額較2008年來說都存在著下降的趨勢;而相比較2009年數據,2010年除了債務重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少數股東權益以及或有事項損益的發(fā)生額有所下降之外,其他各項目的數額均比2009年有所增加,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資產減值準備轉回、所得稅影響以及資金占用增長幅度較大,并且非經常性損益總額也在2009年的基礎上增加了42.65%。由此可以看出2008—2010年的非經常性損益各項目的變化情況比較復雜,這是因為2008年11月修訂稿要求的非經常性損益各項目列示的要求一方面增強了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抑制了上市公司進行利潤操縱的行為,鼓勵上市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發(fā)展主營業(yè)務和提高企業(yè)核心競爭力上,促使上市公司的運作更加規(guī)范,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經營業(yè)績的評價也更加客觀公正。另一方面在我國市場環(huán)境和制度環(huán)境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新準則中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引入,勢必為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提供新的契機,ST和PT公司為了扭轉虧損的局面,勢必會利用非經常性損益來增加盈余操縱。

      (三)發(fā)生與構成分析。表2為三年數據的描述性分析,因為每年的樣本數比較接近,為了更加直觀地描述,本文選取的為實際發(fā)生數。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存在非經常性損益的樣本公司幾乎占到了100%,并且非經常性損益各項目也隨著年份的增加總體呈上升趨勢。

      從存在情況看,其他營業(yè)外收支、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資產減值準備轉回、政府補貼、債務重組、所得稅影響和少數股東權益出現(xiàn)的頻率最多,而資金占用情況在2010年出現(xiàn)了急劇增加的情況,樣本公司向非金融企業(yè)收取的資金占用費成為了影響樣本公司非經常性損益的重要項目之一。

      從對凈利潤的影響看,樣本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使凈利潤從負轉正的情況在整體上有上升的趨勢,從非經常性損益總額來說,2008—2010年分別有40、38和56家利用非經常性損益總額使凈利潤從負轉正的情況;而從各分項目來看,對凈利潤起絕對性影響的主要有其他營業(yè)外收支、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資產減值準備轉回、政府補貼、債務重組和公允價值投資收益,但是、所得稅影響、少數股東權益、或有事項損益和資金占用費的影響也不能忽視。

      從非經常性收益和損失情況看,在樣本公司中,非經常性收益和損失情況不能得到具體概括,非經常性損益各項目都有著不同的變化趨勢,這是因為不同的公司治理特征和盈余動機,但是從非經常性損益總額來看,非經常性收益在這三年中呈上升趨勢,而非經常性損失則呈下降趨勢,這說明我國ST和PT公司通過對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盈余操作主要還是為了防止“退市”和爭取“摘帽”的目的,這和實際情況是相符的。

      表2 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發(fā)生情況與構成分析

      表3 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構成項目分層分析(≤-100%—0)

      (四)各項目分層分析。表3為非經常性損益以及各項目的分層分析,本文以非經常性損益各項目損益額與凈利潤的比率為基數,把非經常性損益以及各項目的分布情況分成了具體的9個區(qū)間進行描述性分析。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非經常性損益總額的分布比較分散,各層次中都有分布,并且在重大影響或起決定作用的區(qū)間(大于10%)所分布的情況最多,三年分別占總樣本的62.6%、56.5%和 70.73%,這說明非經常性損益總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樣本公司凈利潤;而非經常性損益各分項目大都集中在 (-10%,10%)這個區(qū)間,它們各自分別對樣本公司凈利潤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整體來說對樣本公司凈利潤的影響就不容小視了。

      從各個分項目來看,其他營業(yè)外收支、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資產減值準備轉回、政府補貼和債務重組對樣本公司凈利潤的影響呈逐年增加的作用,尤其是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政府補貼和債務重組對凈利潤起到決定作用的公司數比重有上升趨勢,這說明在我國ST和PT公司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和債務重組已經成為進行盈余操作的主要手段了,并且政府扶持的力度在加大,即在這類被特別處理的公司扭虧轉盈的過程中,政府起著重要的作用。

      續(xù)表3 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構成項目分層分析(0—≥100%)

      (五)研究假設的提出。我國證券市場早期股票發(fā)行的行政審批和額度控制,使得上市成為一種經濟資源,上市融資被股票發(fā)行人看作是無需還本付息的“免費午餐”,能夠帶來可觀的私人收益。而相關規(guī)定在決定上市公司融資資格或決定是否對其進行特別處理時,均將凈利潤作為必備的條件之一。根據有關規(guī)定,上市公司發(fā)生虧損后至少3年內不能配股、上市公司連續(xù)兩年虧損其股票交易要實行特別處理、上市公司連續(xù)3年虧損其股票要暫停上市或終止上市。所以上市公司管理層有避免虧損、避免連續(xù)虧損以及扭轉虧損的強烈動機。由于虧損或瀕臨虧損的上市公司大多主營業(yè)務收入下滑,主營業(yè)務成本上升,各種期間費用劇增,要想依靠經常性收益在短期內避免虧損或扭轉虧損非常困難。而非經常性損益往往具有一次性和偶發(fā)性的特點,其發(fā)生與主營業(yè)務無關且通常數額巨大,足以在短期內報告巨額非經常性收益以沖銷經常項目虧損使公司扭虧為盈,或在虧損年度報告巨額非經常性損失“透支虧損”以減輕今后扭虧的壓力。所以通過非經常性損益來避免虧損或扭轉虧損,就成了某些上市公司管理層操縱利潤的主要手段。據此,我們提出如下假設:非經常性損益具體項目與盈余管理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非經常性損益具體項目提升了我國ST和PT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間。

      四、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一)模型設計與變量解釋。借鑒蔣義宏(1998)和楊世鑒(2009)的模型,結合本文的研究目的,以非經常性損益的各項目作為模型的解釋變量,從而構建如下模型:

      其中:DA代表可操控性利潤。國內外研究盈余管理最常用的計量方法是應計利潤分離法,即用回歸模型將應計利潤分離為非可操控性應計利潤和可操控性應計利潤,并用可操控性應計利潤來衡量盈余管理程度。DA可以通過下式計算而得:

      式中At-1是公司第t-1期的總資產;NDAt是公司第t期的非操控性應計利潤;TAt是公司第t期的總應計利潤,等于公司第t期的凈利潤(NIt)與公司第t期的經營活動現(xiàn)金流量凈額(CFOt)之差。

      NDAt為采用 Jones(1991)模型計算的可操控應計額,代表盈余管理程度的高低。其計算方法如下:

      該模型中,ΔREVt為銷售收入的變動,即t期銷售收入減去t-1期銷售收入;PPEt為t期期末的固定資產;a1、a2、a3為回歸方程系數。該模型里,除了NDAt、a1、a2、a3為未知數外, 其他的數值均可以通過財務報表得知。因此要估計NDAt,首先要知道 a1、a2、a3的取值。 Jones(1991)通過下述模型估計a1、a2、a3的取值:

      該模型中,TAt為總應計利潤,通過當期凈利潤減去經營現(xiàn)金流量得到,只有a1,a2,a3為未知數,通過對該模型進行回歸,可以得到 a1,a2,a3,然后將該取值代入估計非操控性應計利潤的模型,即可獲得估計的非操控性應計利潤。最后由總應計利潤減去非操控性應計利潤就可得操控性應計利潤DA,其他的變量解釋見表4。

      表4 回歸模型的變量解釋

      (二)檢驗結果與分析

      1.描述性分析。表5為364個樣本公司的描述性統(tǒng)計,從中可以看出我國ST和PT公司中存在非經常性損益比率(NG)的比重較大,平均達到了公司總資產的70.403倍,但是中位數卻為0.0174,這說明了在所選擇的樣本公司中,部分公司出現(xiàn)了極端值,即利用大量的非經常性損益來實現(xiàn)其扭虧為盈、避免暫停上市或退市的期望;在非經常性損益各分項目中,債務重組比率 (WG)的比重占的最大,均值達到了總資產的70.372倍,但其中位數卻是為0,這和非經常性損益比率(NG)所反映的情況相似,也證實了ST和PT公司在新準則實施之后,存在利用債務重組來實現(xiàn)其扭虧為盈的目的;同時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和資產減值準備沖銷所占總資產的比重也可觀,分別達到了1.88%和1.20%,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該組樣本公司利用非經常性損益各項目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表5 回歸模型的描述性分析

      2.模型回歸分析。表6是關于本文模型所進行的回歸結果,由表中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我國ST和PT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各項目與公司盈余管理行為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從表中預測符號和估計值結果顯示,我們發(fā)現(xiàn)非經常性損益比率、營業(yè)外收支比率、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比率、資產減值準備沖銷比率、政府補貼比率、債務重組比率、所得稅影響比率、少數股東權益比率、或有事項損益比率、公允價值投資收益比率、其他損益項目比率、資產規(guī)模和資產負債率這些指標的系數符號均與預測的符號相符,并且非經常性損益比率、資產減值準備沖銷比率、債務重組比率、或有事項損益比率、公允價值投資收益比率和其他損益項目比率都在10%的水平下顯著,而營業(yè)外收支比率在5%的水平下顯著,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比率、少數股東權益比率、資產規(guī)模和資產負債率都在1%的水平下顯著,但是政府補貼比率和所得稅影響比率在該組樣本中并不顯著,這是由于我國資本市場不完善、經濟體制正處于轉軌時期以及樣本公司內部治理情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于控制變量,都能符合以前的實證檢驗結果:公司資產負債率越高,公司規(guī)模越大時,公司的風險程度越大,為了給外部報表使用者傳達較好的公司價值情況,管理層更加有動機進行盈余操作,從而達到所預期的目的,研究假設得到檢驗。

      表6 模型的回歸結果分析

      五、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文通過對2008—2010年間我國ST和PT公司非經常性損益的具體內容發(fā)生頻率進行數據統(tǒng)計,通過實證方法對我國非經常性損益具體項目與盈余管理之間關系進行回歸分析,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我國ST和PT公司為了扭虧為盈,保住其上市資格,會計盈余就成為了他們首要選擇的目標,而由于自身特點,非經常性損益各項目就成了這類公司進行盈余管理活動的工具。

      本文研究還發(fā)現(xiàn),非經常性損益比率、所得稅影響比率和少數股東權益比率對公司盈余管理活動起到了負相關作用,即ST和PT公司為了防止“退市”和爭取“摘帽”的目的,會調整非經常性損益額從而實現(xiàn)扭虧為盈,當凈利潤為正時,減少正非經常性損益總額,當凈利潤為負時,增加負非經常性損益總額;所得稅影響和少數股東權益也同為減項,和非經常性損益是一致的。而營業(yè)外收支比率、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比率、資產減值準備沖銷比率、政府補貼比率、債務重組比率、或有事項損益比率、公允價值投資收益比率和其他損益項目比率都為加項,則對盈余管理行為起正向影響。

      本文的研究結論同樣也說明,為了保住稀缺的“殼”資源,上市公司仍然有強烈的動機利用非經常性損益進行利潤操縱等盈余管理行為,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完善有關會計準則,壓縮非經常性損益利潤操縱的空間。比如政府性補貼,有些是政府對產品生產或勞務提供者的一種價格補償,具有經常性和持續(xù)性的特點,把該類性質的補貼收入列入非經常性損益,有悖于非經常性損益的定義。再如資產減值準備,對于以前年度已經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作為非經常性損益處理,這使得計提減值準備是經常性損益,而轉回則成了非經常性損益,前后處理上不一致,自相矛盾,客觀上起到了引導企業(yè)少提甚至不提減值準備的作用,不利于企業(yè)客觀地運用謹慎性原則,合理地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

      1.李常青、張兆偉.200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會計盈余指標的有用性.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

      2.樊行健、鄭珺.2009.非經常性損益的列報:理論、準則與分析.會計研究,11。

      3.蔣義宏.1998.利潤操縱的行為與動機——證券市場會計問題實證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13。

      4.魏濤、陸正飛、單宏偉.2007.非經常性損益盈余管理的動機、手段和作用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管理世界,1。

      6.吳溪、程璐.2001.對非經營性損益信息披露的思考.中央財經大學學報,9。

      猜你喜歡
      經常性損益比率
      一類具有時滯及反饋控制的非自治非線性比率依賴食物鏈模型
      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需要轉出嗎?
      關于扎實做好經常性思想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如何用經常性思想工作解決新問題
      不同生態(tài)基流對水利樞紐發(fā)電損益的影響
      一種適用于微弱信號的新穎雙峰值比率捕獲策略
      淺議未實現(xiàn)損益對每股收益計算的影響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損益比較表
      比率和比例的區(qū)別
      比率和比例的區(qū)別
      禹城市| 滦平县| 湘潭县| 兴化市| 巴林右旗| 张掖市| 长沙市| 屏南县| 蒙城县| 灵璧县| 藁城市| 甘南县| 洛浦县| 黑河市| 彰化县| 南召县| 三原县| 河东区| 阳春市| 和龙市| 沧源| 新巴尔虎右旗| 临邑县| 离岛区| 遂昌县| 牟定县| 龙里县| 金寨县| 黑山县| 临猗县| 鄂州市| 尼木县| 长葛市| 平定县| 茶陵县| 和平县| 临西县| 梅河口市| 东安县| 宜丰县| 宜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