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
關于非洲特產斑馬,有一個已經被討論了上百年的問題:它們?yōu)槭裁匆L出那樣的斑紋?這其中必定有進化上的意義。
一項新的研究為這個令人費解的問題提供了一個解答,那就是斑馬的條紋能干擾光的反射模式,讓采采蠅和飛虻摸不著頭腦,無力騷擾斑馬。
采采蠅又叫舌蠅,分布在非洲和阿拉伯半島,能傳播錐蟲病,導致人和動物生病甚至死亡。而體型粗壯、看起來像大號蒼蠅的虻類也是飛行、吸血、傳播疾病的好手。
早期研究曾針對采采蠅進行測試,結果發(fā)現,在黑色、白色還有條紋的表面上,蠅類首選黑色方塊著陸。
瑞典進化生態(tài)學家蘇珊娜·凱遜和同事還發(fā)現,昆蟲最容易被深色的馬匹吸引,因為深色皮毛反射同一特定方向的光波,跟蠅類喜歡產卵的水池所反射的光波一樣。而白色表面不反射這種類型的偏光,所以白馬的吸引力相對較小。
凱遜的團隊在匈牙利的一家馬場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發(fā)現,條紋的吸引力比純白色更差,這是因為條紋反射多種模式的光,而蠅、虻類更喜歡純色表面反射的統(tǒng)一光線。換句話說,條紋反射的光太鬧心了。
該團隊指出,這些結果還需要在斑馬的自然棲息地進一步確認。因為氣味也能吸引采采蠅,而野生斑馬會散發(fā)出強烈的氣味。條紋能在多大程度上壓倒斑馬體味的誘惑、擾亂飛蟲覓食的視覺線索,目前還不好說。
摘自《青年參考》2012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