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岐,邢芳會,趙翠霞
(陜西省森林工業(yè)職工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3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其快速、準確、精密度高而廣泛應用于臨床實驗室,為了保證檢驗結果的質量,現(xiàn)將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關鍵因素探討如下,以供同行參考。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參數(shù)種類很多,一部分為固定參數(shù),用戶不能修改,只需選擇即可工作,一部分為測定參數(shù),需調試合適后方可工作。下面就一些在應用中需特別注意的主要測定參數(shù)進行探討。
1.1 樣品體積分數(shù) 樣品體積分數(shù)是樣品體積與反應液總體積之比,若比例增大,則線性范圍縮小,反應時間縮短,樣品內源性干擾,旁路反應增強,方法特異性下降;若比例減小,檢測信號偏低,信噪比(噪音/信號)增大,會加大測量誤差。根據(jù)我們的經(jīng)驗,待測物質在樣品中含量低、生理波動范圍大的樣品用量大,如:Glu、CHO等,樣品試劑比多為1:100;方法靈敏、吸光度高的實驗,樣品試劑比小,如白蛋白溴甲酚綠法,常為1:200;肌酐的Jaffe 法,測定時間短,吸光度低,比例多為1:10。
1.2 波長的選擇 正確選擇波長有利于提高測定靈敏度和減少測量誤差,生化分析儀大都采用雙波長。主波長由反應產物發(fā)色團的最大吸光度決定,副波長的設置原則是要求干擾物質在主、副波長處有相同的吸光度。一般來說,副波長應大于主波長100nm,最后以主波長與副波長光吸光度差來計算結果。加選副波長目的是消除脂血、溶血、黃疸的干擾,補償分光和檢測系統(tǒng)本身的漂移及電源波動造成發(fā)射光不穩(wěn)定對結果的影響。用單試劑測定的項目應用雙波長的如:血清總蛋白(TP)雙縮脲法主、次波長是540/700nm;溴甲酚綠法測白蛋白(ALB)主、次波長分別是630/700 nm;以NADH或NADPH 作為測定物或產物的試驗常采用340/380 nm;Trinder反應多選用520/600 nm;免疫比濁法常選用370/700nm。
1.3 測定方法學 常用兩點法、速率法、終點法。方法的選擇取決于該實驗試劑盒的要求或反應原理來設置,單試劑選擇一點終點法,雙試劑選擇兩點終點法,酶法大多使用速率法。例如尿素氮測定有速率法、終點法試劑盒,前者為底物過量設計,而后者按酶過量設計,設計方法不同,其計算方法不同。因此,我們選擇測定方法時應與試劑盒的測定方法相一致。
1.4 孵育時間 選擇終點法時設置,如溴酚綠法測ALB,測定時間為30s,30s 后α 球蛋白、轉鐵蛋白也將呈色。又如Cr(Jaffe 法)的測定反應前20s為乙酰乙酸等快反應物呈色,后80~100s為蛋白質等慢反應假肌酐呈色,只有20~60s 間肌酐呈色反應占主導地位[1]。當選擇酶法的Trinder反應測定GLU、TG、CHO 時,由于37℃酶反應較慢,因此必須測定酶反應達終點的時間。
1.5 延遲時間與監(jiān)測時間 在連續(xù)監(jiān)測法中,當酶與底物混合后需一定延遲時間讓酶激活直至線性反應期才能開始監(jiān)測,有的項目需用工具酶將內源性代謝產物耗盡以消除干擾。如AST和ALT,雖然試劑說明書上注明延遲時間是60s,但實際測定中結果總是偏高,經(jīng)分析我們認為人體大量內源性酮酸增多的情況較多,雖然試劑內有過量乳酸脫氫酶,但在60s 內仍不能完全消除,監(jiān)測期內剩余酮酸仍被當作AST和ALT,所以我們將延遲時間通過高、中、低值質控修正為90~120s,取得的結果較為理想。監(jiān)測時間要求在線性反應期至少應監(jiān)測90~120s 或至少4個點(3個△A),時間過長易發(fā)生底物耗盡。
式中c為標準液濃度(mmol/L),l為比色杯光徑(cm),V為反應總體積(ml),v為樣品體積(ml)。對5-硫代-2-硝基苯甲酸、對硝基苯酚、對硝基苯胺可得到高純度而穩(wěn)定的指示物,可將其配制在一定的介質中,按臨床標本用現(xiàn)場試劑和儀器測定A,求實測ε值和F值。
1.7 限額參數(shù) 試劑吸光度值限額參數(shù)的設置是檢驗試劑質量的一個指標,超過此限額,儀器會報警或拒絕該試劑,此時應更換。樣品吸光度極限說明樣品有可能存在溶血、脂血、黃疸對測定結果實際值的干擾。最大吸光度及最小吸光度、線性度、線性測定范圍的限額參數(shù)的設定,超過此限額說明樣品的酶活性非常高,底物將耗盡,隨后測定的吸光度變化不可靠。應注意的是:限額參數(shù)的設計會影響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在日常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員認為限額參數(shù)不是主參數(shù),從而少輸或不輸,這是不正確的。
試劑盒的選擇應看此試劑是否與生化儀相匹配,如波長、溫度、測定時間、測定方法等。其次要在使用試劑前應進行方法學評價試驗,如精密度、回收實驗、相關回歸分析、線性范圍、干擾實驗、穩(wěn)定性、特異性等。由于雙試劑能消除較多干擾因素,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盡量選擇雙試劑的試劑盒。
常見交叉污染主要包括加樣針、試劑針、攪拌棒、比色杯交叉污染及試劑間交叉污染。前4 點一般通過日常維護保養(yǎng)和定期進行杯空白監(jiān)測等基本可避免,難點是測定項目試劑的交叉污染,其原因主要是試劑成分的直接污染、試劑成分參與反應、反應進程相同、影響反應條件等較多方面,需根據(jù)儀器、試劑、方法等情況,優(yōu)選測定試劑排序,以防試劑間交叉污染而影響測定結果。如ALT 及AST 試劑中含有高活力LDH 成分,對LDH的測定帶來干擾; CK、CK-MB的測定原理中包含Glu的己糖激酶反應過程,因此能對Glu的測定帶來干擾[3]。在安排項目順序時,兩個項目間至少要有一個非干擾項目,或是將被干擾項目置于干擾項目之前?,F(xiàn)將我科使用日立7080和貝克曼DX600 生化分析儀總結的測定項目順序報告如下,以供同行參 考:ALT、AST、ALP、GGT、CHE、TP、ALB、TBIC、DBIC、Urea、UA、Cr、CK、CK-MB、α-HBDH、LDH、Glu、TG、THO、HDL-C、LDL-C、α-poA1、α-poB、α-Amy、CO2。
生化分析中全面質量控制要素是儀器、試劑、方法學和人,其中人的因素貫穿分析過程的始終。在分析前,操作者應分析病人在標本采集前的狀態(tài)(如餐前、餐后、輸液前后、運動),采用正確的方法采集、儲存標本。合理使用試劑、正確輸入?yún)?shù)、做好室內質控等。在分析中能熟練操作儀器,解決使用中出現(xiàn)的各種常見故障問題。分析后應判斷結果的可靠性及與病人的臨床癥狀是否相符,干擾因素等[4]。
從以上討論中不難看出參數(shù)的正確設置是儀器分析質量保證的前提,一臺性能良好的自動分析儀,實驗室技術人員正確輸入?yún)?shù),熟練操作儀器,合理使用試劑,不斷總結經(jīng)驗,充分發(fā)揮儀器的檢測作用,才能保證實驗質量。
[1]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3 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467.
[2]王成河.自行設定酶活性的K值[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08,26(5):565.
[3]王新萍,段建林,沈 慧.TBA-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交叉污染探析[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08,23(1):19.
[4]鮑千紅.臨床生化檢驗影響因素及對策[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5):52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