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牛特:今天是《讀者》上市的日子,下班后我穿著工作服,穿梭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來到熟悉的報刊亭,一下子就認出了她的面孔——《讀者》。月朗星稀,在臺燈下吮吸著她的營養(yǎng),慢慢走進了甜美的夢鄉(xiāng),在夢鄉(xiāng)里尋找著她的答案!
流動de冰O:最近買了本《讀者》,看了許久,很受感動。它一如高中時看到的那般單純、飽滿、耐人尋味,和現(xiàn)在從頭到尾都是圖片和廣告的時尚雜志有著天壤之別。這么多年,《讀者》沒變,而我們呢?
兔安兒的Revolution:突然想起幾年前《讀者》上有一篇叫“青春散場”的文章,想起那些流年剪影——樹上刻的印記,校園小道旁的靜思,飯?zhí)美锏臍g笑,課堂上的討論,埋頭苦學時偶爾抬頭看到的某個人的微笑……年華在不經(jīng)意間流逝,而我們的青春也必要迎來曲終人散的一幕——再見,青春;再見,淡淡的憂傷。
yao-a-yao-sh:看《讀者》總讓我平靜,而今早看那篇有關饒平如老人的《赤白干凈的骨頭》時,我卻感動得哭了。那種深刻、博大,那種明知為之會自傷,但仍勉力為之以求安心和無悔的境界讓人動容。黃永玉說的那句話也極好:“美比好看好,但好,比美好?!?/p>
三沙市民V:《讀者》上曾有過一句話:有時天堂和地獄只有一步之遙。在此不得不說,執(zhí)著和固執(zhí)往往也僅相差毫厘,然而其結果卻失之千里。執(zhí)著是一種美德,而固執(zhí)則是一種弊病,造成執(zhí)著和固執(zhí)不同的原因或許有很多,但是有時可能僅僅是因為一個開端,抑或是一個對象。
XY木木林:今早買了一本《讀者》。從如獲至寶到難解、到丟棄、到重拾、到細讀,再到珍愛,這個過程見證了我的成長,也見證了青春歲月的流逝。閱一案清卷,世間喧囂如潮退去,只留我一人,聽得見最輕的風……
清荷三百:昨晚看《讀者》,記得文章里有哲學家卡萊里的一句話:“首先要做的事不是去看遠方模糊的目標,而是做好手邊最具體的事情?!碑敃r總覺得這話只說了一半,今天我自己“補全”了后面一句——而最具體的事情就是想辦法把“遠方模糊的目標”變得清晰可見,變得觸手可及!
雨水的心世界: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悠閑地翻看一本《讀者》,實在是一件奢侈的事。仿佛是一個坐在窗邊看街景的孩子:街上,有披著蓑衣從容行走的黃永玉,有風華絕代敢愛敢恨的孟小冬;聽科學家爭吵,看商人們PK……這扇窗外,人間萬象,盡收眼底。
海航小語:《讀者》第13期凸凹先生寫的《故鄉(xiāng)詮》一文,深深地溫暖了我。在這個無人的夜,我不由得想起了父親和奶奶,這兩位我生命里最重要的親人,如今都離我而去,有一天我也會隨風而去,到那時我會遇見他們嗎?
(摘自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