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培岳 良子
舉巨債建私博
文·圖/培岳 良子
海南樂東縣佛羅鎮(zhèn)白沙河谷本土文化園,是退休職工袁金華的私人博物館。該館其實是一個農(nóng)家小院,200多平方米,3888件藏物。袁金華今年63歲,從1974年起,他利用業(yè)余時間,走訪海南黎苗村寨和漢區(qū)鄉(xiāng)村,挖掘、收集從舊石器、新石器時代至秦、漢、唐、宋、元、明、清到民國時期的各類文化遺存。38年來,他的工資全部用來搞收藏,甚至把家里價值八九百萬的祖?zhèn)骰ɡ婺径假u了,還舉債600萬人民幣用來養(yǎng)護這些古物。
2012年10月20日,記者再次走進距???00多公里,位于海南省樂東縣白沙河谷的私人博物館。博物館場所很簡陋,房頂是用鋁片蓋的,臺階有的是用水泥石堆起來的。這里的志愿者告訴記者,一旦下雨房子就漏水,天晴了,淋濕的物品要拿到外面去曬。
博物館的主人袁金華是個63歲的退休老人,“每次看到淋壞的文物,我都會難過地掉淚,心疼呀。”老袁說,現(xiàn)在他一個人忙不過來,雇了六個人幫忙,每個月的正常支出約六萬元,用的都是家里的“老本”。博物館相當(dāng)簡陋,沒有恒溫、沒有監(jiān)控,對保護這3000多件文物來講很不利。
然而,就是這座不起眼的博物館,每件寶物,都有著厚重的歷史和價值。記者看到一件用于搗米用的木杵,別看它不起眼,這可是明代用黃花梨制作的,價值連城。
“為了得到這個寶貝,我等了20年,三次給人家打欠條,說起來真是不好意思,現(xiàn)在還欠人家5萬元呢?!痹鹑A指著坐落在園內(nèi)的“南海神針”對記者說。老袁眼里的這個“寶貝”是一座石雕圖騰柱,高約五米多,厚重中有著威嚴(yán)之感。早在1989年,在白沙河谷挖渠的村民得到了這座石雕,老袁得知消息后,找人鑒定了這座石雕的歷史文物價值。據(jù)推斷,明朝因航海業(yè)需要,將此石雕作為航海出口的指向柱,并以兩塊計時影石盤構(gòu)成南海計時指向神針。
老袁后來找到這位村民,對方開出5萬元的價格,他只好給對方打欠條,并交了5000元定金,答應(yīng)對方錢付完后再運石雕。10年過去了,老袁還沒錢付全款。待老袁找到這位村民時,村民卻開出了11萬的價錢,如不交錢,就轉(zhuǎn)賣他人。
“我心里痛啊,但是一百個舍不得讓別人買走,沒辦法,我咬著牙答應(yīng)了,又交了1萬元定金,第二次給對方打欠條?!笨傻搅?010年,老袁的“白沙河谷”建成時,當(dāng)要請這座“南海神針”入園時,袁金華可真是犯了難。那位村民得知老袁急切要得到這座石雕時,又“水漲船高”開價18萬元。老袁沒辦法,只能第三次給對方打欠條。歷經(jīng)20年,老袁才將“南海神針”請進了園。
在白沙河谷的藏品中,“男根”是重要的鎮(zhèn)園之寶?!澳懈钡耐庑慰崴颇行躁栁铮切率鲿r代黎族父系社會中的生殖崇拜神器,高約1.2米、凈重200多斤。
老袁說,為了得到這個寶貝,他可是歷經(jīng)艱險。12年前,老袁在一次與朋友的聊天中得到了一個令他心潮澎湃的消息。他聽說在五指山腳下,一個偏遠的黎族村落村頭的酸梅樹下有一個巨大的石器,那是當(dāng)?shù)厝耸来┓畹纳衿?,村里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經(jīng)常祭拜,祈求平安富足。這不就是史料上記載的本土黎族文化中生殖崇拜的神器嗎?
→世界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國家級“非遺”國寶黎族龍被
→新石器時代的古代石器
老袁當(dāng)天就踏上了尋訪“男根”之路,他急迫地想要見到這一黎族神器。進到黎寨后,老袁終于見到了令他朝思暮想的神器,并很快確認這個“男根”的價值。袁金華找到了村落頭人,表達了購買神器的意愿。但第一次交談并不順利,那位頭人拒絕了老袁。第二天,老袁再次找到他,又被拒絕。倔強的老袁還是不死心,他索性就在那個黎村里住了下來。他每天和當(dāng)?shù)厝艘黄饎趧?,一起聊天,漸漸地融入到當(dāng)?shù)厝松钪腥?。老袁這一住就是半個月。工夫不負有心人,袁金華用真情打動了那位頭人,如今,這根豎立在園內(nèi)的“男根”已經(jīng)成為無數(shù)訪客爭睹的寶物。
蛙鑼是一種古代黎族的敲擊體鳴樂器,由青銅鑄造而成,這種樂器形似盤子。鑼面稍帶弧度,周邊鑄有四環(huán)形圖案等紋飾。這種鑼因其邊緣一側(cè)等距地鑄有三只小青蛙而得名。老袁收藏的35面蛙鑼,從漢代到清代歷經(jīng)多個朝代。據(jù)老袁考證,青蛙自母系社會以來,在海南就被視為水性溫和生靈,繁殖能力強,又能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等情結(jié)的靈物。因而,海南黎族男女服飾上都織繡有蛙紋圖。在古代黎族村落,蛙鑼不僅是法器、樂器,還可作為貨幣用于交易,成為家庭財富和地位的象征。一個家庭的蛙鑼數(shù)量越多,代表著這個家庭經(jīng)濟越殷實,權(quán)力也就越大。
展館內(nèi)每一面蛙鑼的收藏都包含了一段故事和袁金華的一份心血。為了收集這當(dāng)中的七面清代蛙鑼,老袁差點搭上自己的性命?;貞浧鹉谴谓?jīng)歷他至今心有余悸。
那是2004年8月,一次臺風(fēng)過后,在樂東黎族自治縣萬沖鎮(zhèn)一個邊遠的黎族村寨里,大雨引發(fā)了山體滑坡,當(dāng)?shù)厝嗽诨卢F(xiàn)場發(fā)現(xiàn)了七面青銅蛙鑼。老袁得知這個消息后,顧不上天降暴雨,找了一輛三輪車載著他直奔發(fā)現(xiàn)蛙鑼的村寨而去??勺屗麤]想到的是,車到半路時,暴雨沖斷了通往黎族村寨的公路橋。十多米寬的河面,不要說車子,就是人都過不去。
這下可把袁金華給急壞了,老袁怕錯失了這次機會,一輩子就有可能與這些寶貝失之交臂。老袁看到河水來勢并不猛,脫下衣服小心翼翼地向?qū)Π队稳?。正?dāng)他游到河中央時,表面看起來并不湍急的河水,下面卻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老袁一下子被卷進了漩渦中去無法脫身。袁金華心想這次肯定要完蛋了!多次奮力逃生失敗后,他已筋疲力盡。就在這時,從上游漂來了一根木頭。袁金華急忙抓住了這根木頭,幾經(jīng)周轉(zhuǎn)才脫了險。
上岸后老袁顧不上其他的,穿著濕漉漉的衣服就步行去寨里了。袁金華向村民表達了自己的來意后,當(dāng)?shù)氐睦枳逋脖凰膱?zhí)著和堅定所感動,老袁很順利地就買下了這七面蛙鑼,這也成為了他購買蛙鑼數(shù)量最多的一次。
←歷經(jīng)20年請回的海南神針
在博物館里,黃花梨鹿皮鼓價值連城,一般情況下袁金華不肯示人。經(jīng)記者的一再請求,袁金華終將黃花梨鹿皮鼓給請了出來。這只黃花梨鼓長有60多厘米,有28支直徑為30厘米的穿釘,鼓面是鹿皮做的,還有一處掉了皮,非常稀罕的是連穿釘都是用黃花梨制作的。這個黃花梨木鼓直徑較大,由于是農(nóng)戶自己制作的,雖顯粗糙,但也保留了不少原汁原味的東西,在鼓的一側(cè)還有一只鼓墜子,這在全國都是少有的。
“搞到它可是費了大勁了,為了它,很少喝酒的我都成了醉鬼了?!崩显嬖V記者,早在1997年,他聽一位朋友說,在白沙縣一個偏僻的村落的頭人家里有一個黃花梨鹿皮鼓,他立即跑到白沙,因這黃花梨鹿皮鼓是“頭人”家的祖?zhèn)髦畬?,說什么也不肯賣。后來,袁金華買了三箱五糧液、兩頭豬來到村里,請全村人喝酒吃肉,不喝酒的老袁陪著村民通宵達旦地喝酒,醉得話都說不清了。最后,精誠所至,袁金華終于得到了珍貴的黃花梨鹿皮鼓。但十多萬的錢老袁拿不出,無奈之下,他賣了家里祖?zhèn)鞯囊粚γ髑寤ɡ婺救σ螌ⅫS花梨鹿皮鼓抱回了家。
老袁告訴記者,人敲鼓時,用黃花梨制作的穿釘會發(fā)出共鳴,響聲震耳,十幾公里外都可能聽到,“這可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寶貝。” 老袁說這話時像孩子般地笑了。
2009年,老袁的一位朋友準(zhǔn)備把自家的老祠堂拆除。老祠堂是明代的木建筑結(jié)構(gòu),因為年久失修已有部分塌陷下來。袁金華生怕拆除下來的木材被賣掉,還沒等拆房子,他就花9萬元買下了老房子的木料,并在室內(nèi)展覽廳里把它重新組裝了起來。
如今,這兩種不同風(fēng)格的建筑得以在老袁的展館里重新組合起來。盡管其規(guī)模和氣勢難以和原建筑相比,但老袁覺得這些老房子用料講究,風(fēng)格特點鮮明,是研究海南本土建筑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研究海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不可多得的鮮活材料。
就這樣,袁金華用自己的堅韌和執(zhí)著,完成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收藏工作,有些藏品連省博物館都沒有。
今年7月中旬,《光明日報》記者采寫了相關(guān)報道,引起了海內(nèi)外媒體的極大關(guān)注,不少國內(nèi)外的專家相繼對此進行考察,肯定了其藏品的豐富性和獨特性。8月9日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對“白沙河谷”的報道作出了批示。袁金華也希望“白沙河谷”能得到社會和政府的扶持,借助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shè)的契機,更好地保護和宣傳海南本土歷史文化。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黎族陶器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