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婧 植林
在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進行概念界定的基礎上,介紹了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機制的相關概念定義評價機制的指導目標及思想原則、評價機制的意義及作用。
高校輔導員 綜合能力 評價機制
20世紀60年代之后,隨著各國綜合國力之間的競爭的加劇,高校的發(fā)展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與此同時,被譽為學生人生導師的輔導員的工作能力的高低也已成為衡量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成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如何準確全面地對輔導員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這一話題卻并沒有得到社會和學校本身應有的關注。在這一矛盾的背景條件下,對高校輔導員評價的目標、原則以及意義的分析,顯得尤為必要。
一、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機制的指導目標
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性。評價能否堅持正確的導向將直接影響輔導員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和隊伍建設的實際效果,所以確立明確的目標是對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進行綜合評價活動時重要一步。
1.正確引導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方向
導向性是評價的重要屬性之一,故通過運用預測、調控、決策、監(jiān)督和管理的手段,對高校輔導員進行人力資源的管理,和組織結構優(yōu)化,并最終引導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方向,為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活動的首要目標。
2.提升高校輔導員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我國實施的“科教興國”戰(zhàn)略,使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走向縱深發(fā)展,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被予以廣泛關注。對于我國來說,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建設需要創(chuàng)新型組織的支持,而學校是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的主力軍之一。建設創(chuàng)新型高校對身為學生人生導師的輔導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強烈的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并最終推動學校創(chuàng)新性建設,所以,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輔導員為目標,鼓勵高校輔導員努力成為創(chuàng)新型高校建設中的動力和引領力量,積極為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建設服務。
3.提高高校整體辦學水平
斯塔費爾比姆認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是改進輔導員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的一種工具。因而高校進行科研評價不是簡單的為了評價而評價,而是為了用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機制給管理和決策提供可行的客觀依據,從而激勵教師、學生及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幫助輔導員及時了解和掌握自身工作能力水平,提高高校輔導員隊伍的效率與效用,進而提高和改進學校的辦學水平,這也是學??蒲性u價的最終目標。
二、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機制的思想原則
1.信譽原則
在組成評價組織,或進行評價量表的設置進而展開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活動時,應當選擇那些學術造詣高深、工作經驗豐富,管理道德優(yōu)良、有責任感、公道正直的人員。在評價過程中這些人員應當實行回避制度。參加綜合評價的專家或相關人員,應當以嚴謹科學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評價工作,應當以對學校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學校的輔導員隊伍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2.公開、公正、公平原則
在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中,必須在機制建立方面下功夫,真正建立科學公正公開透明的評價機制,嚴格的評審程序,完善的評價規(guī)則。評價的指標體系、測量方式和過程、統(tǒng)計程序以及評價結果都應盡量公開透明。唯有公開才能公正,唯有一公正才顯公平。
3.客觀性原則
該原則是指對高校輔導員進行評價時,必須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不能主觀臆斷或摻雜個人感情。評價要求根據一定的評定標準,對輔導員工作進行綜合價值判斷。評價標準一旦確定,評價者就要嚴格按照此標準進行評價工作,任何人不能隨意改動。
4.適度原則
科研評價周期不能太短,頻率不能太密,否則就會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產生負而影響。國外有學者認為,因為過于頻繁的評價所造成的壓力,可能讓年輕的評價對象們不再冒風險從事,甚至不再在新領域進行研究探索,于此同時,從事創(chuàng)造性研究或工作的評價對象們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面臨的不公正的待遇。故保持適度的原則對于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活動而言十分必要。
三、構建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機制的意義
1.全面提高高校辦學水平的需要
高校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中肩負著重要職責,而輔導員作為高校管理以及科研機構的一員,其工作性質具有與學生接觸的直接性等特點,這從一方面決定了高校輔導員的綜合素質能更加直接全面地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進而對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產生影響力,開展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活動,也有助于輔導員自身從評價結果中從中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找到差距和不足,從而揚長避短,改進工作,同時也對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以及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起到必要的作用。同時,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還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引起社會各界人士對輔導員自身隊伍建設的關注。動員更多的人進行討論和批評,形成對高校輔導員綜合能力良好的監(jiān)督氛圍。
2.高校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高校不同于單一的科研機構。它不僅擔負著科研創(chuàng)新的職能,更擔負著培養(yǎng)人才的使命,高校一旦形成重科研輕育人的現(xiàn)象,就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知識水平甚至出現(xiàn)人格上的缺陷,這將直接導致我國人才培養(yǎng)水準的下降。成功的高校應該以“培養(yǎng)全面高級人才”為第一要義,而違背了這一基本的教育規(guī)律,它就和研究院沒有區(qū)別,也就體現(xiàn)不出高校在傳承科學精神,培養(yǎng)高素質科研后備力量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開展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是從形式以及價值判斷的標準入手,將學校同研究院等其他科研機構的科研價值評判區(qū)分開來,在平衡高校中育人與科研的關系中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是高校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3.提升高校聲譽的動力支持
聲譽是一所高校的財富,是引導高校成功的誘因所在,一所高校有了較高的聲譽,就會繼續(xù)吸引更多的財力、物力和更多更好的人才以保持和發(fā)展它的聲譽。隨著輔導員隊伍的壯大,以及國家以及社會對這支隊伍的重視與關注,一所高校的輔導員隊伍的綜合素質受人注目。高校輔導員的能力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聲譽,進而影響對其生源質量和培養(yǎng)質量產生影響。而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作為一項對高校輔導員進行價值判斷和水平定位的活動,從根本上增加了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透明度,不僅使學校本身和社會更加直觀的了解到了在校輔導員的綜合能力,以及與其他學校的比較差異,也從一定程度上給學校制造了輿論壓力,為了維護學校的聲譽,學校必須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fā)展自身輔導員工作的各項建設工作,以提升學校的聲譽。故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是提升學校聲譽的動力支持。
參考文獻:
[1]Norman E. Gronlund, Robert L. Lin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teaching . Free Press,1990.
[2]Michael J Larhin. Pressure to publish stifles young talent. Nature, 1999.
[3]瞿葆奎.教育學文集?教育評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