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霞
積極心理學是當代心理學最新進展之一,它以人類積極力量與美德為研究對象,關注人類生存與發(fā)展,倡導心理學研究積極取向。在積極心理學的視野下,從家庭和學校兩個角度,分析高職學生的幸福現狀,并提出了增強高職生幸福感的方法。
積極心理學 高職生 幸福教育
在物質日益豐富,精神產品也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但生活滿足感卻沒有大幅度提升。在世界范圍內,年輕人普遍存在著抑郁癥狀。在這種情形下,人們需要學習尋找快樂的技能,這種技能可以幫助人們提高韌性,產生樂觀情緒,愿意積極參與事情。美國積極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技能在進入社會前就應該被教授。顯然,學校應該承擔起這種積極教育的責任。
作為高校在校生的主體人群高職學生,在學校雖然主要任務是學習應用技能和基礎理論知識,但大多數父母和教育學者也應該把幸福教育看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即使不是核心(Cohen,2006)。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國心理學界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正如Seligman 所言“當一個國家或民族被饑餓和戰(zhàn)爭所困擾的時候,社會科學和心理學的任務主要是抵御和治療創(chuàng)傷;但在沒有社會混亂的和平時期,致力于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則成為他們的主要使命。
二、當代高職生幸福教育現狀
本世紀20年代,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yè)中心,而人才緊缺是不爭的事實。培養(yǎng)人才靠教育,培養(yǎng)制造業(yè)應用型人才主要靠高職教育。不容置疑,近幾年我國高職教育發(fā)展迅猛,形勢喜人,但透過繁榮表象的背后,我們發(fā)現高職生幸福感不容樂觀,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高職生的家庭環(huán)境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思想啟蒙之所,情感依托之地。家庭以親情為紐帶,是學生避難的港灣,無時無刻不影響其身心的發(fā)展。
研究表明,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能夠賦予學生以良好的自我調適能力,合理調節(jié)情緒,從容面對挫敗,自信樂觀、幸福感強。相反,家庭環(huán)境惡劣,特別是情感上的缺失,父母感情不和,家庭關系緊張,親子關系不融洽,都將給孩子造成巨大傷害。
另外,有些父母不懂得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善于與孩子進行必要的溝通和交流,把自己的思想強制性地轉嫁到孩子身上,無形地削弱了部分大學生的幸福感。
2.高職生的在校環(huán)境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度地關注心理損傷和心理疾病的治療,似乎沒有心理問題就是心理健康。實際情況是每個人都會有心理困惑,又構不成心理疾病,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化解工作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如何提升高職生的幸福感
21世紀是人類追求幸福的世紀,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致力于從積極的層面看待心理現象,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積極環(huán)境的構建提供了新的視野和思路。下面從家庭和學校的角度分析增強高職生幸福感的舉措。
1.父母給予孩子溫暖的家
家是幸福的源泉,是對一個人成長最有力的情感支撐。從小到大,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成長都有著潤物無聲的熏陶作用。
網絡和社會輿論的發(fā)達,使很多家長認為,高職是次等教育;高職是無奈的選擇;這些都給高職學生的幸福觀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作為父母,可以從如下角度著手:
(1)正視高職?!堵殬I(yè)教育法》規(guī)定職業(yè)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勞動就業(yè)的重要途徑。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經濟全球化迅速發(fā)展的新形勢下,職業(yè)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
(2)提高愛的質量。父母之愛是深如大海的,但有質量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jié)的處理水平。欣賞孩子不是只贊賞他的優(yōu)點,而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你看他總是用“象牛頓一樣”的眼光,他就會真的越來越像牛頓。
(3)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培養(yǎng)“好習慣”過程中如果方法用的不對,恰恰就培養(yǎng)了壞習慣。方法用對了,好習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比如,
“不陪”才能培養(yǎng)好習慣。家長陪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jiān)工。而孩子從骨子里是不喜歡一個監(jiān)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暫時屈從他,內心絕不會聽他的話。所以說,陪孩子寫作業(yè),不是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上,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不考100分,絕不向孩子要分數。庸俗目標只能給孩子帶來庸俗的刺激,不會產生良好的內在動力。
(4)發(fā)揮家長應有的智慧
家長掌握著孩子的命運。任何改變孩子的打算,都必須從改變家長自己做起。家長教育理念上的“一線之差”,可以讓孩子的命運有“千差萬別”的不同。
總之,當孩子們得到關心和愛護,獲得愛的體驗時,就會心情愉快,從而自信、樂觀、勇敢地面對困難,反之則會影響孩子的發(fā)展,甚至會毀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2.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積極心理學理念
(1)積極更新觀念,明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說,積極的力量讓幸??梢杂篮恪7e極心理學的目標是催化心理學從只關注于修復生命中的問題,到同時致力于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質。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該包括培養(yǎng)全體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和幫助個別的學生消除心理問題兩個方面。把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與個性品質這一預防和發(fā)展性的目標擺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盡快轉變過去以為無病即是健康的認識。教育者要以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為己任,在進行學科教學和日常管理的同時,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高職生構建良好的組織氛圍。
(2)采取多種渠道,切實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應當讓幸福感教育走進課堂,在我國廣泛推廣幸福感教育, 使同學們了解和掌握幸福的方法,減少抑郁。要為學生營造“幸?!杯h(huán)境,提升其幸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