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高國強
“阿細跳月”的傳說
文·圖/高國強
每年夏季“星回節(jié)”的黃昏時分,居住在彌勒、路南、瀘西地區(qū)的彝族支系阿細人會跳起一支集體舞蹈,取名為“阿細跳月”。
“阿細跳月”節(jié)奏明快,舞姿粗獷奔放,用顏料勾勒出各種圖紋線條于身上,也用枝葉做裝飾。有老年舞和青年舞之分,老年舞彈的是小三弦,舞步輕慢穩(wěn)重;青年舞則熱情激越,是男女青年溝通感情、選擇對象的自娛活動。
關于“跳月”的來歷也有諸多傳說,一說源于勞動。在遠古刀耕火種時,燒過的灌木樁易刺傷腳掌,撬窩播種時常跳起跳落,演化成舞蹈。另一說則是阿細山寨因“天火”成災,阿細兒女阿者與阿娥率民眾奮勇撲火,因大地被燒燙,便雙腳輪換彈跳,而形成今天“跳月”的基本動作。
不論哪種傳說都與火有關。些許是和“星回節(jié)”的別稱“火把節(jié)”相映襯,這是流傳于云南少數民族(如彝族、白族)的一個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期一般是農歷六月二十五,也有在六月二十四過節(jié)的。彝族認為過“火把節(jié)”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
由于節(jié)慶期間,各族男女點燃火把,到村寨田間或唱歌或跳舞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因而此節(jié)又被譽為“東方狂歡節(jié)”而蜚聲海內外。
可惜,這個原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在近些年來也逐漸染上商業(yè)氣息,就像那些山清水秀的景點一樣開始步上參觀收費之路,傳統(tǒng)的民俗正在慢慢失去原味,令人惋惜。
“鏡界”攝影欄目等你來秀!
我們的世界有兩個:看得到的在外面,另一個在內心。
你感知到了嗎?內心那份想要傾訴的渴求,想要沖破捆綁、釋放靈思的熱愛與癲狂?拿起你的鏡頭,帶著愛去攝影,你想告訴外面世界的,會在你的鏡頭中綻放。
時間跨入2012年,《檢察風云》雜志攝影欄目也將換上新顏,主打通過一組高質量的照片,配上精美文字,詮釋您心目中的思想與情感。
我們希望集納群智,呈現不同視角、多元主題??梢陨婕叭宋?、自然科普,或是社會新聞等,不拘一格。照片和文字請發(fā)至欄目編輯郵箱。
《檢察風云》2012“鏡界”攝影秀,期待您的作品在此展出!
編輯: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