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河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科,廣西 河池 546300 E-mail:hhz6899@163.com)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長期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導致高血壓患病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建國以來,我國進行了四次大規(guī)模的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年人高血壓發(fā)病率為 18.8%,約為1.6億人,與1991年比較,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數增加約7 000多萬人[1]。目前心腦血管病已成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2001年全球死亡人數的近五分之一死于心腦血管疾病,其中83%發(fā)生在中、低收入國家(約 1 031萬人)[2,3],而高血壓病是作為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目前可以人為干預的一個危險因子而存在的。因此高血壓病人的健康行為至關重要,良好地遵從健康行為是高血壓病治療的關鍵所在。健康行為是個體為了預防疾病或早期發(fā)現(xiàn)疾病而采取的行為[4]。高血壓患者健康行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自測血壓、健康飲食、適當運動、遵醫(yī)囑用藥、情緒穩(wěn)定、戒煙限酒、控制體重?,F(xiàn)就高血壓患者健康行為的現(xiàn)狀綜述如下。
自我持續(xù)監(jiān)測血壓是調整治療方案的可靠依據,是高血壓控制良好的保證,是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5],有研究表明[6],高血壓病人通過自我監(jiān)測血壓能夠較好地控制血壓水平,有效降低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4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可以了解患者24h的收縮壓、舒張壓變化情況、血壓晝夜節(jié)律等信息,且能更好地反映靶器官損害,預測心血管事件。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還可以幫助發(fā)現(xiàn)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頑固性高血壓、夜間高血壓、體位性低血壓以及血壓晨峰等[7,8]。
俞偉珍等[9]對500例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國際高血壓協(xié)會(ISH)診斷標準[10]的高血壓病患者調查發(fā)現(xiàn),高血壓病患者血壓計持有率低,僅占15.6%;我國高血壓病患者自我監(jiān)測的依從性較差。在血壓計持有者中僅13%在測量頻率、測量時段、測量方法、血壓及服藥記錄情況、定期血壓計質控檢測方面符合要求,因此必須加強高血壓自我監(jiān)測的教育,充分發(fā)揮自我監(jiān)測對高血壓控制的作用。
大量研究顯示食鹽攝入量與高血壓發(fā)生率密切相關。康尚英等[16]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50%以上患者飲食習慣偏咸,30.2%的患者不控制高脂飲食,19.7%的患者吸煙,38.2%的患者飲酒。高血壓病的飲食至關重要,應注意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的原則,少食多餐,不宜過飽,避免刺激性食物[11]。高鹽飲食可使血壓升高,每人每天多食2g鹽,血壓會升高0.27/0.16kPa;而低鹽飲食可使血壓降低。因此應限制鈉鹽的攝入,每日低于6g[12,13];烹調蔬菜以植物油為主,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適當限制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每日脂肪量控制在膳食總熱量的25%以下[14]。這樣不僅有利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也便于控制血壓。供給高蛋白食品,如牛奶、瘦肉、魚類等;多食芹菜、蘑菇、木耳、橘子、蝦皮、紫菜等食物,以保證充足的鉀、鈣攝入;供給充足的新鮮蔬菜、水果,預防便秘,因用力排便,可使收縮壓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導致腦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運動可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下降,已得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心血管疾病專家組的認可并全球推廣,運動還可以調節(jié)自主神經,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運動時,心率和呼吸加快,身體代謝水平增高,對氧的需求量增加,因此應指導高血壓患者根據年齡和血壓水平選擇能提高體內有氧代謝水平的耐力性運動項目,具體項目可選擇步行、慢跑、太極拳、體操、游泳等。冬春季運動選擇在下午比較適宜,因寒冷的刺激會使血管收縮,致血壓升高。運動強度因人而異,常用的運動強度指標為運動時最大心率達到170減去年齡,運動頻率每周3~5次,每次持續(xù)30~60min,運動時注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15]。陳愛萍等[17]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患者63.21%不參加任何鍛煉,37.64%不限制體重。
遵醫(yī)用藥是高血壓病癥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治療方法,遵醫(yī)囑用藥就是要求病人按照醫(yī)生規(guī)定的藥物、劑量、用藥的次數和方法來使用藥物,我國的一項調查表明:高血壓患者遵醫(yī)囑服用抗高血壓藥的依從率低,男女分別為25.65%和48.9%,對非藥物治療的依從率為60%[18]。有調查顯示:影響患者遵醫(yī)用藥的因素:①老年高血壓病人大多數合并有多種疾病,并且所用藥物品種多,加之年紀大,記憶力減退,容易造成漏服;②部分病人缺乏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血壓降至正常就隨意減藥物或擅自停藥;③在職高血壓患者較退休者遵醫(yī)行為好,病程長者較病程短者遵醫(yī)用藥的行為好[19]。因此應做好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發(fā)放防治高血壓的小冊子,告知控制高血壓和長期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有關降壓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應,嚴格遵醫(yī)囑服用抗高血壓藥,不要隨意加減藥物或擅自停藥。以保持血壓相對穩(wěn)定。
研究表明[20],高血壓病人具有明顯心理因素者高達70%以上。高血壓病人會因社會、家庭、工作、生活與環(huán)境等因素的改變,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精神變化[21],精神緊張、不健康個性和行為特征因素可導致高血壓病的病理過程已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因此護士應向病人闡明不良情緒可引起高血壓,指導病人調整心態(tài),學會自我心理調節(jié),學會應對不良情緒的方式,使之在遇到問題時能善于與家人及朋友交談,以養(yǎng)成性格開朗的良好心理素質,以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應對疾病[22]。
6.1 戒煙限酒 大量飲酒可引發(fā)高血壓,飲酒后交感神經興奮,體內的皮質激素水平升高,血漿兒茶酚胺濃度升高,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等致血壓升高;大量飲酒還可使心率加快,心臟負擔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誘發(fā)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因此高血壓病人不宜飲酒。吸煙有害健康眾所周知,香煙中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臟和腎上腺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吸煙還能使血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增加血液黏稠度,使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加快,容易發(fā)生心肌梗死、高血壓急癥、腔出血等,所以高血壓病人應戒煙[14]。
6.2 控制體重 超重或肥胖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引起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可能與肥胖時致高胰島素血癥,引起鈉潴留,機體為避免心輸出量增加使組織過度灌注,全身阻力小動脈收縮增強,導致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肥胖者往往是因為進食過多和缺乏運動引起,而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引起血壓升高,減輕體重有利于降低血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血壓下降。因此,控制體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飲食,減少能量的攝入,適當的運動鍛煉。
6.3 出院回訪 出院后回訪可使醫(yī)務人員針對病人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和補充,并將回訪內容做詳細記錄,為下次回訪提供依據??捎诓∪顺鲈簳r發(fā)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每間隔半月進行1次電話或家庭回訪。有調查表明回訪病人服藥依從性、復診率及自測血壓行為出現(xiàn)情況明顯優(yōu)于未回訪病人[23],有關報道說明,老年高血壓藥物治療的依從性不高是導致老年高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高血壓病必須堅持連續(xù)長期的治療。因此回訪進行健康教育是使高血壓病人提高依從性的一個有效手段,是使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
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是一種慢性心身疾病,高血壓患者具備良好的健康行為,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壓,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健康教育是使高血壓患者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和形成健康行為的重要方法,因此,醫(yī)務人員經常與病人交談,為病人提供關于高血壓病的科普宣傳手冊;組織病人觀看圖片、錄像、幻燈;對出院病人電話咨詢等,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高血壓患者的自我保健護理意識,使之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很好地遵醫(yī)囑服用降壓藥,使血壓控制在理想的水平,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4,2(12):919-922.
[2]Gu D,Anjali Gupta,Paul Muntner,et al.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Clustering Among the Adult Populationof ChinaResults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sia(InterAsia)[J].Circulation,2005,112:658-665.
[3]Yach D,Hawkes C,Gould CL,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chronicdiseases:overcoming impediments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J].JAMA,2004,291:2616-2622.
[4]鮮雪梅,樓青青,朱君亞.糖尿病患者健康行為的研究現(xiàn)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722-724.
[5]王進京.高血壓患者自我血壓檢測與非檢測者調查結果與分析[J].中國康復,2003,18(30):155-156.
[6]盧云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中國卒中雜志,2006,1(9):575-582.
[7]Pickering TG,Shimbo D,Haas D.Ambulatory bloodpressuremonitoring[J].N Engl J Med,2006,354(22):2368-2374.
[8]李利華,李燕,王繼光.血壓測量的最新進展[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8,16(10):869-871.
[9]俞偉珍,介麗霞,章玉珍.高血壓病患者血壓計持有及家庭自我血壓監(jiān)測狀況調查[J].護理學報,2007,14(6):20-22.
[10]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430-1444.
[11]朱群菁.健康教育促進高血壓患者健康行為與健康狀況[J].齊魯護理雜志 2010,16(28):39-41.
[12]盧玉芝.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J].中原醫(yī)刊,2004,31(7):59-60.
[13]林麗瓊,蔡美琳,楊聰玉,等.門診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分層及健康教育[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9):60-61.
[14]武虹,李凱峰.高血壓的飲食及非藥物治療[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07,23(2):169-171.
[15]趙盛楠,燕小妮.高血壓的運動療法[J].山西體育科技,2006,26(1):19-20.
[16]康尚英,吳瓊麗.生活方式和遵醫(yī)用藥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08,7(2):9-11.
[17]陳愛萍,褚德發(fā).住院高血壓患者遵醫(yī)用藥和生活方式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660-662.
[18]翟聚山.疾病與健康[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2001:10-11.
[19]余翠玲.社區(qū)高血壓患者遵醫(yī)用藥和生活方式的調查[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1,22(9):1117-1118.
[20]曹俊愛.淺談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6,13(1):128.
[21]張尊祥.高血壓病的誘因及心理生活保健[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9,18(11):1002-1003.
[22]孫永玉.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理特征及護理對策[J].吉林醫(yī)學,2011,32(31):6733-6734.
[23]田永明.回訪健康教育對出院老年高血壓病人健康行為的影響[J].現(xiàn)代護理,2006,12(26):2540-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