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云
(青海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青海 西寧 810008)
當中原地區(qū)進入階級社會之時,其邊區(qū)的大多數族群仍處原始社會,發(fā)展不平衡而與中原地區(qū)產生了差別,這就被后來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階級視為“蠻夷戎狄”。西南地區(qū)的原始部落群就是這當中的一部分?!度A陽國志·南中志》說:“南中在昔蓋夷、越之地?!盵1]這說明西南一帶的民族以“夷”和“越”占大多數。而在《漢書·嚴助傳》也說:越方外之地,劗發(fā)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帶之國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受正塑……。[2]
即在春秋時期以前,越在南方成族群,較中原的華夏族稍落后,故被視為“蠻夷”。雖“從云南一些主要地方發(fā)現的新石器的時代遺物看來,西南一帶原始部落群,絕大部分分別與祖國從中原到西北的原始部落群,以及東南沿海的原始群部落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3]對于古代云南與內地政治上的聯(lián)系我們應根據古籍而加以認真研究。
根據資料顯示,古代云南和祖國各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自古存在著聯(lián)系,而古代云南與內地建立起政治上直接的聯(lián)系卻是從莊蹻入滇開始的。約前301年,楚國莊蹻起義,開啟了云南與內地在政治上的聯(lián)系。莊蹻起義是楚國廣大農民和尚未轉化為農民的奴隸共同反對封建勢力和貴族勢力的革命斗爭。莊蹻起義的那一年,秦國攻打楚國取襄城(今河南襄城縣),殺楚將景缺;其后兩年秦又攻楚,外秦強攻內莊起義,楚軍不敵。楚頃襄王采取了媚外以安內的投降政策,與秦和好,其主要矛頭指向莊蹻起義,莊蹻失敗。莊蹻起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成為了他長征和開拓祖國西南邊疆的起點,為云南與內地政治上的聯(lián)系點起了導火索。莊蹻起義失敗之時,西南地區(qū)勢力較其他地區(qū)勢力弱一些,因此莊蹻帶領失敗起義軍進入滇池地區(qū)。關于莊蹻入滇最早見于司馬遷《史記》卷《西南夷列傳》中:
始楚威王時,使將軍莊蹻將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莊蹻者,故楚莊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里,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還,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秦時常頞略通五尺道,諸此國頗置吏焉。十余歲,秦滅。及漢興,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徼。[4]
“西南外徼,莊蹻首通”。莊蹻是內地第一個開發(fā)西南邊疆的偉大歷史人物。這支起義軍失敗后,把楚國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帶入滇池地區(qū),不僅與當地經濟文化加強聯(lián)系,而且政治上為秦漢對滇池地區(qū)加強統(tǒng)治創(chuàng)造了歷史條件。
此外據《荀子·議兵篇》記載:然而兵殆于垂沙,唐蔑死;莊蹻起,楚分而為三四。[5]
另外,《呂氏春秋?異用》中也記載:跖與企足得飴,以開閉取楗也。[6]
莊蹻起義是不爭的事實,這次起義雖然是失敗的,也沒改變當時正在瓦解的原始公社。但卻是打開西南與內地在政治上聯(lián)系的關鍵,這次起義不但揭開云南和內地政治聯(lián)系的歷史新篇章。而且促進了我們統(tǒng)一多個民族國家的形成。
五尺道是連接云南與內地的最古老的官道,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從修筑道路入手治理云南。在秦始皇即位前后,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的僰道(今四川宜賓)地區(qū)開山鑿崖,修筑通往滇東北地區(qū)的道路?!端洝そⅰ酚涊d:漢武帝感相如之言,使縣令南通僰道,......唐蒙南入,斬之,乃鑿石開閣,以通南中,迄于建寧,二千余里,山道廣丈余,深三、丈四,其塹鑿之跡猶存。王莽更曰僰治也。[7]
川滇交界的僰道地區(qū)開鑿修路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
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又派遣常頞繼續(xù)修筑這條道路。五尺道從蜀南下經僰道(今四川宜賓)、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寬僅五尺,故史稱“五尺道”。秦始皇登上政治舞臺后,向南方擴展其統(tǒng)治范圍。“五尺道”在秦以后為云南與內地政治上聯(lián)系搭起了一座歷史性長橋,漢武帝時唐蒙所修治的西南夷道,隋、唐時代石門道的前身,北起今四川宜賓市,南抵今云南曲靖。打開了內地與古代云南政治上聯(lián)系的大門。
關于“五尺道”有關的記載《辭海·地理分冊》:五尺道,古道路名。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為加強中原地區(qū)和西南地區(qū)的聯(lián)系,開筑了一條由四川盆地通向云貴高原的重要道路,因道廣五尺而得名。即漢武帝時唐蒙所修治的西南夷道和隋、唐時代石門道的前身,北起今四川宜賓市,南抵今云南曲靖。[8]
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秦時常頞略通五尺道,諸此國頗置吏焉。[9]
“五尺道”的開辟,使得這種聯(lián)系更加密切,并且推動了云南與內地政治上的聯(lián)系。史稱秦漢之際四川和云南部分地區(qū)之間,“棧道千里,無所不通”。秦王朝不僅修了“五尺道”還在云南各部落設置“置吏”即派遣官吏進行直接的統(tǒng)治?!笆菚r,邛、筰之君長(《索隱》:“文穎曰:‘邛者,今為邛都縣;筰者,今為定筰縣;皆屬越嶲郡’?!保?。聞南夷與漢通,得賞賜多,多欲愿為內臣妾,請吏,比南夷。天子問相如,相如曰:“邛、筰、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時嘗通為郡縣,至漢興而罷。今誠復通,為置郡縣,愈于南夷?!盵10]秦王朝對云南設置吏,標志著內地對云南正式統(tǒng)治的開端,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影響。
《史記》卷《西南夷列傳》中:
秦時,略通五尺道,諸此國頗置吏焉。十余歲,秦滅。及漢興,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徼。[11]
秦滅漢興,漢朝在繼承秦朝政治經濟等制度基礎上,對“西南夷”地區(qū)一度采取“關蜀故徼”的措施。約前182年(高后六年),才在僰道和青衣(雅安)設置關市,管理西南邊境民族貿易,為進一步開發(fā)西南地區(qū)做準備。只到西漢王朝武帝劉徹時,因經濟、文化正處于鼎盛時期,漢武帝開始對“西南夷”地區(qū)的開發(fā)。
漢武帝為定南粵地區(qū),在夜郎地區(qū)設置了犍為郡,派遣唐蒙率領萬余人駐扎犍為郡,征卒修僰道到牂牁江之道,史書稱其道為“南夷道”。犍為郡的設置標志著武帝開始開發(fā)“西南夷”地區(qū)的開始。后由于匈奴外擾,“南夷道”修筑費用大,不得停修。此時已開辟十余縣,西到達若水和青衣水(大渡河),南到牂牁江,并打通零關道(蘆山縣),直達邛都(西昌)。
武帝又派張騫打通從今四川云南西部通往印度的道路,可防匈奴隔斷通往西域的路線,到嶲、昆明地區(qū),都受到阻止。《史記·大宛傳》記載:乃令騫因蜀犍為(郡治今宜賓)發(fā)間使四道并出,出駹、出冉、出徒、出邛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南方閉嶲、昆明。昆明之屬無君長,善寇盜,輒殺略漢使,終莫得通。[12]
前120年漢王朝“象滇河作昆明池”,周圍四十里,聯(lián)系水戰(zhàn)準備討伐?!稘h書·武帝紀》:臣瓚曰:《西南夷傳》有越嶲昆明國,有滇池,方三百里,漢使求身毒國而為昆明所閉,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以象之,以習水戰(zhàn)。[13]
前111年漢王朝擊破南粵,隨即派郭昌、衛(wèi)廣發(fā)兵平定“南夷”地區(qū),設置了牂牁郡。在“西夷”地區(qū),殺邛君、筰侯,設置了越嶲郡和沈黎郡。前109年,漢王朝發(fā)巴蜀并數萬人,“以兵臨滇”,“滇王”投降。漢王朝在“滇王”統(tǒng)治地區(qū)設置了益州郡?!妒酚洝の髂弦膫鳌菲湮脑唬涸舛辏ü耙涣憔拍辏?,天子發(fā)巴蜀兵擊滅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于是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14]
前107年(元封四年)和前105年,郭昌又兩次率兵往擊“昆明”部落。后數年,復并昆明地,使之屬益郡管轄。
益州郡和越嶲、牂牁、犍為三郡的設立,就使今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區(qū)置于郡縣制統(tǒng)治下,云南自此有了同內地統(tǒng)一行政建制。
[1]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卷四[M].齊魯書社,2010,1.
[2]班固.漢書·嚴助傳·卷六十四(上)[M].萬卷出版公司,2009,3.
[3]尤中.中國西南的古代民族[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12.
[4][9][11][14]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卷一百十六[M].中華書局,1982,11.
[5]安小蘭.荀子·議兵篇·第十五[M].中華書局,2007,12.
[6]張雙棣.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篇[M].中華書局,2007,12.
[7]陳橋驛.水經注·江水注·卷三十三[M].中華書局,2009,11.
[8]辭?!さ乩矸謨?
[10]蒙默.涼山地區(qū)古代民族資料匯編[M].四川民族出版社,1979,7.
[12]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卷一百二十三[M].中華書局,1982,11.
[13]班固.漢書·武帝紀·卷六[M].萬卷出版公司,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