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灌輸”抑或“互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模式的抉擇
      ——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發(fā)表20周年

      2012-08-15 00:50:49彭先兵何鵬舉
      理論導刊 2012年4期
      關鍵詞:灌輸大眾化馬克思主義

      彭先兵,何鵬舉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廣東東莞523106)

      “灌輸”抑或“互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模式的抉擇
      ——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發(fā)表20周年

      彭先兵,何鵬舉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廣東東莞523106)

      如何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將直接影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成敗。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要重視具體路徑的設計,更要重視基本路徑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史上有列寧的“灌輸論”路徑和毛澤東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互動論”路徑兩大基本模式,前者有其歷史合理性,但在人民群眾的素質已普遍提高的當今社會,后者應成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路徑模式。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互動論”路徑模式的典范。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模式;灌輸論;互動論;“南方談話”

      馬克思主義只有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才能真正成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黨從實踐中、群眾中概括提升出來的,它還必須回到人民群眾中去即實現(xiàn)大眾化,才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科學指南和精神動力。如何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大眾化的路徑,將直接影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成效。適值鄧小平“南方談話”20周年之際,認真研究其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的成功探索,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命題和兩大路徑模式的提出

      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的內(nèi)在要求。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有著豐富的“大眾化”思想。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做科學來對待,就是說,要求人們?nèi)パ芯克?。必須以高度的熱情把由此獲得的日益明確的意識傳播到工人群眾中去。”[1]因為他們深知:“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xiàn)什么東西。思想要得到實現(xiàn),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盵2]馬克思還特別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jīng)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贬槍σ酝軐W家特別是黑格爾只知有精神實踐,不知有現(xiàn)實的社會實踐,因而“陷入幻覺,把實在理解為自我綜合、自我深化和自我運動的思維的結果”的弊端,[3]經(jīng)典作家徹底剝?nèi)ニ急嫖ㄐ闹髁x神秘的外衣,認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以平實語言和實證的邏輯樸素地闡明了關于人類解放的科學,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堅實可靠的理論基礎和話語基礎。

      其后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領袖也一以貫之地有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列寧就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盵4]但列寧又認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盵5]334所以他提出,社會民主黨人“應當既以理論家的身份,又以宣傳員的身份,既以鼓動員的身份,又以組織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階級中去’”,[5]363,366“把社會主義思想和政治自覺灌輸?shù)綗o產(chǎn)階級群眾中去”。[5]228當然他強調“應該把這個理論通俗化,把它灌輸?shù)焦と酥腥ァ?。[5]182列寧在這里明確提出并力主實行的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灌輸論”路徑模式。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分裂為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兩派之后,斯大林堅定地站在布爾什維克一邊,認為必須將革命思想從外部灌輸?shù)饺罕婎^腦中去。他認為,“工人階級當它還是工人階級時,是不能領導科學、推進科學并科學地研究歷史法則的,因為它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經(jīng)費來做這件事情?!盵6]遺憾的是,后來斯大林在其當權期間把“灌輸論”推向了極端,嚴重偏離了馬克思主義的方向。以后的蘇共領導人也未能根據(jù)蘇聯(lián)國情的巨大變化和人民素質的日益提高而扭轉這一模式,蘇聯(lián)人民不但不接受蘇共的“灌輸”,反而拋棄了蘇共。

      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那里也有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思想萌芽。1938年,艾思奇在《哲學的現(xiàn)狀和任務》中就提出過哲學大眾化的思想。在《大眾哲學》中,他極力倡導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不過他未公開提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命題,而只講通俗化。毛澤東最早使用了“大眾化”的提法。在1939年政治局會議上,他論述新文化時使用了“民族化”、“民主化”、“科學化”、“大眾化”四個口號;在1940年《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的演講中,他使用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的提法。在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他從文藝工作的角度界定了“大眾化”的概念,他說:“什么叫做大眾化呢?就是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農(nóng)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盵7]851同期張聞天在論述新民主主義文化時也使用了“民族的”、“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字眼。以后,中共黨內(nèi)在新民主主義文化特征問題上達成共識——統(tǒng)一到毛澤東的認識上來。1945年,毛澤東在七大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中十分明確地提出,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應該是‘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即是說,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盵7]1058那么,如何實現(xiàn)“大眾化”,或者說“大眾化”的路徑怎樣?毛澤東明確指出:“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tǒng)的意見)集中起來(經(jīng)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tǒng)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huán),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盵7]899這里,毛澤東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互動論”路徑模式。這一路徑模式的根本特點在于堅持黨和群眾的雙向平等互動。這一特點在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提出的“雙百方針”中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1956年毛澤東提出:“必須采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政策。我們所主張的這一方針,……有獨立思考的自由、有辯論的自由、有創(chuàng)作和批評的自由,有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保留自己的意見的自由?!魏稳硕疾荒苡惺裁刺貦啵浴畽嗤跃??!盵8]“雙百方針”的提出是建國后毛澤東繼續(xù)探索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的巨大思想貢獻。鄧小平在恢復和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同時,也恢復和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互動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模式,并對其進行了發(fā)展和完善——以培育“四有”新人為目標,提出大眾化路徑的兩條重要原則即社會主義文化的目的和手段相結合、社會主義文化的一元化和多樣性相結合,強調要以民眾喜愛、賞識的諸種手段來反映民情、民意、民心,“要以社會效益為一切活動的唯一準則”。江澤民則與時俱進地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fā)展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明確提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盵9]這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概念的完整提出,也同時意味著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探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的艱巨任務。

      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模式的理性抉擇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是指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xiàn)大眾化的具體過程和方式方法。關于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已有一些學者從不同角度初步提出了不同的具體路徑。筆者認為,探討具體路徑固然重要,但研究基本路徑模式更為重要,正所謂綱不舉則目難張。因此,首先應站在今天的時代高度,分析歷史上形成的上述兩大基本路徑模式,即列寧的“灌輸論”模式和毛澤東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互動論”模式,對其做出科學抉擇,并發(fā)展完善之,然后以此為基礎,研究各種具體的路徑。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和接受,從而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服務。換言之,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為了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其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在黨(通過領導、學者、理論工作者和宣傳部門等)和人民群眾之間傳遞,以求在思想一致和情感融通的基礎上,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提供科學指南和精神動力。因而可以從現(xiàn)代教育學、心理學,特別是現(xiàn)代管理學的角度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解為溝通。所謂溝通,指為了設定的目標,把思想、情感等信息在個人或群體間傳遞,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按照是否進行反饋,可把溝通分為單向溝通和雙向溝通。單向溝通是指發(fā)送者和接受者之間的地位不變,一方只發(fā)送信息,另一方只接收信息,信息單向傳遞。如作報告、發(fā)指示、下命令等,無論語言還是情感都不要信息反饋。單向溝通的特點是簡單快捷,信息發(fā)送者的壓力小,所以人們會本能地傾向這種溝通方式。但是由于接受者沒有反饋意見的機會,不能產(chǎn)生平等和參與感,不利于增加接受者的自信心和責任心,不利于建立雙方的感情,從而最終使溝通變得低效甚至無效。顯然,列寧提出的“灌輸論”的路徑模式屬于典型的單向溝通。雙向溝通則不同,發(fā)送者和接受者之間的位置隨時交換,且發(fā)送者是以協(xié)商和討論的姿態(tài)面對接受者,信息發(fā)出以后還需及時聽取反饋意見,必要時雙方可進行多次重復商談,直到雙方共同明確和滿意為止。雙向溝通雖有耗時多、噪音多等缺點,但它的優(yōu)點是明顯的:溝通信息準確性較高,接受者有反饋意見的機會,產(chǎn)生平等感和參與感,增加自信心和責任心,有助于建立雙方的感情,從而最終確保溝通的有力和高效。顯然,毛澤東提出的“互動論”路徑模式屬于典型的雙向溝通。

      通過上述比較分析可以得出,雙向溝通要優(yōu)于單向溝通。就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而言,“互動論”路徑模式要優(yōu)于“灌輸論”路徑模式。但由于官僚主義和精英主義的存在,雙向溝通往往被扭曲為單向溝通,“互動論”路徑模式被扭曲為“灌輸論”路徑模式。如果說過去因為人民群眾的素質較低,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解為一種單向溝通,而奉行“灌輸論”路徑模式,那么,在今天人民群眾的民主法治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已經(jīng)普遍提高的社會里,就應該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理解為雙向溝通,而奉行“互動論”路徑模式。實踐已證明,“灌輸論”路徑模式在特定時期,特別是民主革命時期有用,從長遠看,特別是站在今天的高度看,它不具普遍意義。盡管許多人在為“灌輸論”做種種辯護,但前蘇聯(lián)的失敗決不能說與蘇共的這種理解和做法無關。所以,我們黨一定要認真吸取前蘇聯(lián)的教訓,在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灌輸論”路徑模式重新認識的前提下,堅持和發(fā)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互動論”路徑模式。

      總之,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理解和把握為雙向溝通的“互動論”路徑,既是我黨貫徹落實“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也是真正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本質體現(xiàn)。正如鄧小平所說,對我們黨的現(xiàn)狀來說,“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特別重要?!盵10]42今天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也是如此。

      三、鄧小平“南方談話”: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互動論”路徑模式的典范

      鄧小平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創(chuàng)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奠基的同時,推動著它的大眾化。他的“南方談話”集中體現(xiàn)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互動論”的路徑模式。

      1.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雙向交流“四大來回”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澳戏秸勗挕钡暮诵氖谴_立和傳播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鄧小平不是簡單地、想當然地向人民群眾灌輸自己的新思想,而是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互動論”路徑,在與人民群眾的雙向交流中創(chuàng)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并使之成功實現(xiàn)大眾化的。其實,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創(chuàng)立”和“大眾化”在鄧小平那里是合二為一的。因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實際中是彼此交融、很難分開的,只是為了理論研究方便,才將二者分開闡述。政學兩界已公認,在創(chuàng)立和普及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的過程中,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與人民群眾的互動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共有四個大的來回。第一個大的來回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tǒng)的意見)(筆者注:主要指單一公有制和計劃經(jīng)濟導致的“吃大鍋飯”現(xiàn)象、普遍貧窮等)集中起來(經(jīng)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tǒng)的意見)”,即提出“計劃經(jīng)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的新思想,“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第二個大的來回是: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提出“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jīng)濟”,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第三個大的來回是: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提出“計劃于市場內(nèi)在統(tǒng)一的體制”、“計劃經(jīng)濟與市場調節(jié)相結合”,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第四個大的來回是: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最終創(chuàng)立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并使之為廣大人民群眾普遍接受。

      2.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創(chuàng)造者地位,“同群眾打成一片”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鄧小平在上述創(chuàng)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和推動其大眾化的四個大的來回中,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者地位,尊重群眾,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樂于與人民群眾進行互動式溝通,善于概括群眾的經(jīng)驗和創(chuàng)造,他一貫強調:“要堅決批評和糾正各種脫離群眾、對群眾疾苦不聞不問的錯誤。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10]368他“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數(shù)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廣大人民擁護的事情,不論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多少困難,一定會得到成功”。[11]142其實,鄧小平從總結計劃經(jīng)濟時代群眾實踐的經(jīng)驗出發(fā),對當代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新特點、新問題進行研究后,早在改革開放初期的1979年就已把市場“當作經(jīng)濟手段”看待了,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jīng)濟”。[10]231但他并沒有急于灌輸這一思想,而是在洞察人民群眾的真正需要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一步步深化著自己的新思想。而且新思想每前進一步,都以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中提出的“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為準繩,因而都能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這樣,從1979年最初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jīng)濟,中經(jīng)1987年定性地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方法”,[10]到1992年的“南方談話”明確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jīng)濟手段”,[10]從而最終成功創(chuàng)立并傳播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但他卻將這一功勞歸于人民群眾。因為他一貫認為,我們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農(nóng)村搞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這個發(fā)明權是農(nóng)民的。農(nóng)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11]382不僅是農(nóng)村,“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由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絕不是一個人的腦筋就可以鉆出什么新東西來,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我的功勞是把這些新事物概括起來,加以提倡”,[12]推廣到千百萬群眾的偉大實踐中去。

      3.用群眾化語言,“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平等互動地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互動論”路徑模式的特點之一是平等互動,它要求在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時首先要有正確的姿態(tài)。鄧小平“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和“中國人民的兒子”這種平等、誠懇的姿態(tài)來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他從不“以‘權威’自居”,從不高高在上地故弄玄虛,“他文風樸實,不講空話,在簡明扼要的論述中,總是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13]正如他在“南方談話”中說:“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并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盵11]382針對不少人在姓“資”姓“社”問題上抽象爭論而在改革開放實踐上邁不開步子,更重要的是為了讓人民群眾看清這些無謂爭論的本質,從而真正理解和接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雅俗共賞地指出:“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chǎn)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盵11]372基于“三個有利于”標準,他進一步深入淺出而又通俗易懂地集中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計劃經(jīng)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jīng)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盵11]373這猶如他當年提出的著名“貓論”:“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轉換一下就是“不管計劃手段,還是市場手段,發(fā)展生產(chǎn)力就是好的手段”。鄧小平的這些大白話式的言論,真正是雅俗共賞,人民群眾聽了都心底透亮,徹底擺脫了把計劃經(jīng)濟和市場經(jīng)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完全接受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

      總之,鄧小平“南方談話”是最具有深刻人民性的理論,也是鄧小平運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互動論”路徑模式成功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典范。他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創(chuàng)造者地位,“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同群眾打成一片”,用雅俗共賞的群眾化語言,推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9.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19.

      [4]列寧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68.

      [5]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斯大林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3.

      [7]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陸定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N].人民日報,1956-06-16.

      [9]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報告[N].文匯報,2007-10-25.

      [10]鄧小平文選(笫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述專題摘編(新編本)[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30-31.

      [13]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16.

      A61

      A

      1002-7408(2012)04-0054-03

      彭先兵(1970-),男,湖南永州人,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思政部講師,碩士,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政治哲學;何鵬舉(1964-),男,湖南邵陽人,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思政部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宇輝]

      猜你喜歡
      灌輸大眾化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現(xiàn)代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質量觀
      教育是能力的培養(yǎng) 而不是知識的灌輸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奧秘(2018年12期)2018-12-19 09:07:32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學習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7
      连云港市| 上栗县| 剑河县| 株洲县| 商城县| 辽宁省| 二手房| 绥阳县| 泸定县| 揭西县| 雷山县| 嘉荫县| 平陆县| 大余县| 大方县| 和平县| 开化县| 石门县| 海安县| 遂溪县| 沁水县| 苍南县| 台北市| 方正县| 紫金县| 布尔津县| 临夏县| 弥渡县| 宝应县| 仪征市| 曲周县| 上蔡县| 永靖县| 双江| 吉水县| 柳河县| 颍上县| 元阳县| 永康市| 确山县| 德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