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簡論乾隆朝京旗回屯拉林阿勒楚喀

      2012-08-15 00:46:01陳國桂
      黑龍江史志 2012年3期
      關(guān)鍵詞:拉林旗人八旗

      陳國桂

      (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清朝定鼎北京,規(guī)定旗人完全以軍事為業(yè),嚴禁從事其他各業(yè)。生活所需全部由國家供給,并相繼建立了份地制度和糧餉制度使之生活無虞,全身心地投入軍事作戰(zhàn)。然而隨著八旗兵丁生齒日繁、政府財政拮據(jù)。解決八旗兵丁的生計問題便成了當時極為重要的社會問題,康、雍兩朝采取了賞賜銀兩、贖回民典旗地等措施,但其大都是治標之策,收效甚微,無濟于事。因此乾隆朝采取了滿漢權(quán)貴皆視為“綿固久遠”的根本大計—京旗蘇拉移駐。現(xiàn)對乾隆朝京旗回屯拉林阿勒楚喀進行簡單闡釋。

      一、乾隆朝京旗回屯政策的提出

      明清易代,清順治帝福臨率八旗勁旅進入北京,代明而建大清帝國。與此同時,滿洲八旗兵丁及其家屬幾乎都“從龍”入關(guān),清政府為確保統(tǒng)治穩(wěn)定對所有旗人實行“恩養(yǎng)”政策,在國家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和八旗人口少的時候,清政府“恩養(yǎng)”旗人的這些措施尚可實行,而當國家財力有限,八旗人口增長迅速的時候就很難實行了。據(jù)統(tǒng)計順治五年全國八旗男丁為34.6931萬人,到康熙六十年上升69.6681萬人[1]。在70多年的時間內(nèi),八旗人丁增加了1倍多。再加之清政府嚴禁旗丁從事士、農(nóng)、工、商各業(yè),普通旗丁除了披甲當差外無任何額外收入。伴隨著旗人人口的增多,閑散人口的數(shù)量日益增加,勢必加重家庭生計的困難。乾隆初年,“近京五百里旗地者,已半屬于民人”[2]相當一部分中下層旗人已陷入“無錢糧,又無產(chǎn)業(yè),實無糊口之資”[3]的地步了。這種情況表明,旗人生計問題已經(jīng)惡化到極嚴重的程度,動搖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根本,引起清統(tǒng)治者的高度重視。

      康熙朝開始著手解決,康熙帝曾“發(fā)帑金五百四十一萬五千余兩,一家獲賞俱至數(shù)百”,但杯水車薪,無濟于事,一二年間,蕩然無存。四十二年(1703年)又發(fā)帑金“六百五十五萬四千余兩,賞賜兵丁人等”,也同先前一樣,立時費盡”[4]雍正帝繼位后,也曾多次賞給八旗兵丁錢糧數(shù)次?!懊看嗡p,需銀三十五六萬兩”,可是,兵丁得此銀后“不及十日,化為烏有”[5]。雍正帝深有感觸地說:“即將倉糧國帑,盡行頒賜,朕固不惜,但使隨得隨盡,曾不浹旬,逐即蕩然,亦何濟之有。”[6]到乾隆帝即位時京旗“數(shù)十萬之眾,生齒日繁,聚積京師,不農(nóng)不賈”[7]優(yōu)游坐食,成為清廷用國帑、倉糧填不滿的無底深淵。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有識之士,舒赫德、赫泰、等他們最先看到了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于是紛紛給朝廷上疏,提出“伏思盛京、黑龍江、寧古塔三處,為我朝興隆之地,土地沃美,地氣肥厚,聞其閑曠處甚多,概可開墾。雖與八旗滿洲不可散在地方,而于此根本之地,似不妨遷移居住。且八旗之額兵將及十萬,復(fù)有成丁閑散數(shù)萬,老稚者不在內(nèi)。……由是合計,京師及三處地畝均勻攤給,務(wù)使家有恒產(chǎn),人有恒心,然后再教以儉補,返其初風,則根本綿固,久遠可計矣?!盵8]此份奏疏可謂入情入理、周密詳細。統(tǒng)治者又唯恐將八旗兵丁分散,削弱統(tǒng)治,權(quán)衡再三,最后仍然決定把京旗蘇拉回屯他們的發(fā)祥之地東三省。

      二、乾隆朝京旗回屯拉林阿勒楚喀始末

      回屯地的選擇是京旗移住的基本前提。基于此乾隆六年,清廷派大學士查郎阿勘察東北可耕之地??辈熘?,查郎阿精心挑選,把土地分為上等、次等,共九處可供屯墾,其中最上等為“寧古塔將軍所屬吉林烏喇東北三百余里,拉林、阿勒楚喀周圍八百余里……此地段平疇沃壤,五谷皆宜耕種,江繞其外,河貫其中,而山木叢茂,取資不盡”[9]。乾隆七年五月朝廷批準了他們的奏報。隨即欽派戶部侍郎與副都統(tǒng)負責移駐前籌辦工作。他們首先設(shè)置村屯,建蓋房舍。每旗設(shè)兩村屯,八旗設(shè)16個村屯,每屯鑿4眼井,各設(shè)鄉(xiāng)長一人。建官署21間,副都統(tǒng)住房36間,協(xié)領(lǐng)住房18間,滿洲兵住房5000間[10],緊接著分派任務(wù),一、由伯都吶、三姓地方派300名八旗兵丁建造住房,二、劃撥土地,派丁代墾。最終排“派吉林烏拉兵八百名,阿勒楚喀兵二百名,驛站夫五百名開墾”[11]。

      乾隆九年,移駐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首批京旗回屯初步確定為1000戶,首選那些“務(wù)必選派平素守分、持家勤儉之人”及“挑選有妻及獨戶之人”[12],當年到達拉林750名,第二年又到250名[13]。為便于移駐京旗的管理,于京旗移駐當年設(shè)副都統(tǒng)衙署,然而移駐的情況并不理想,乾隆十年十二月,拉林副都統(tǒng)巴爾品向乾隆帝報告了移駐拉林京旗的情況說:“孤寡、年老及十五歲以下不能力作者百余戶;年力雖強耕耘未諳,不能盡地利者十六七,力勝耕耘,兼有協(xié)助之人者十二三。大約以五口計之,種一頃者日用外,所余不過三四十石,種五六十、六七十畝者,所余不過一二十石,再下僅堪糊口。緣初學耕種,且無協(xié)助之人,安家銀兩漸次用完,不能多種,牛只等項斃壞,無力置買,不免拮據(jù)?!盵14]乾隆皇帝得此奏報后,令從國庫中支銀5000兩交給該副都統(tǒng),進行救濟,直到無須補助時,在奏明停給。第一階段的前景可以說并不可觀。

      乾隆十八年八月,乾隆帝想再次移駐京旗蘇拉。于是征詢吉林將軍傅森的意見。據(jù)傅森所奏:拉林、阿勒楚喀附近地土肥沃,可墾地“計三千余頃,可設(shè)村落四十八處,足容三千戶,請于現(xiàn)駐一千名外,再派駐三千名”[15]。因此第二批京旗移住拉開了帷幕,計劃從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七年分六批派遣,每批500名。援引首次移駐千名,年賞銀5000兩之例,次年派500名,“每年支給賞銀二千五百兩,十年后減半,又十年停支”[16]。乾隆二十一年二月,第一批京旗到達拉林,因中途逃跑1名,實到499名,于阿勒楚喀海溝立村屯8所安置。二十二年十一月,在拉林瓦渾地方建第二批京旗的房屋,翌年春500名到達。同年十一月,又在拉林西溝地方建第三批京旗的房舍,于二十三年春如數(shù)到達。同年十一月,又在拉林霍濟墨地方修建第四批京旗房舍,翌年春也如數(shù)到達此地。原計劃移駐6批3000名,然而僅僅移4批200名,就難以進行了。對此,乾隆帝曾在上諭中頗有感觸地說:“聯(lián)因滿洲生齒日繁,酌量撥往拉林種地,自京起程時,賞給整裝銀兩,復(fù)令在拉林建蓋房屋,又賞給牛具等項。原為伊等生計充裕起見,伊等自應(yīng)感戴聯(lián)恩,安靜循分。乃年來逃回者甚眾,情殊可惡,是以拿獲者,俱經(jīng)解回正法示眾?!盵17]無論怎樣,都于事無補。于是第二批移駐京旗蘇拉于乾隆三十四年結(jié)束。

      三、京旗回屯拉林阿勒楚喀的影響

      乾隆朝的京旗回屯,是統(tǒng)治者為解決八旗的生計問題而進行的一次嘗試,史無前例。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其統(tǒng)治,然而客觀上確是一次開發(fā)東北、特別是拉林、阿勒楚喀地區(qū),為其將來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從乾隆六年正式著手籌備京旗回屯事宜開始,到十年最后一起京旗移到為止,前后歷時4年,移駐京旗1000戶,我想我們不應(yīng)該只看到這些數(shù)字,我們還應(yīng)該看到為京旗墾田蓋房的吉林兵丁、驛站壯丁、家人奴仆等,人數(shù)是很多的。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清統(tǒng)治者運用官方權(quán)力和財力加以引導(dǎo)、組織、強制推行的一種政府性移民。其主要目的無非是使仰食于朝廷的部分京旗閑散與土地相結(jié)合,以此來減輕日益增長的八旗人口對清朝統(tǒng)治者造成的沉重負擔。但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最終完成了變邊陲為內(nèi)地和變夷從夏的歷史進程。從歷史角度來看,乾隆朝的移墾舉措應(yīng)該說是一件值得肯定的歷史事件。[18]因為從當時來看,“移駐千戶滿洲,習慣耕種,自食其力,”[19]可以說給旗人一個歸田務(wù)農(nóng)的機會是正確的?,F(xiàn)在的事實證明確有相當部分的京旗子弟及其后裔留在了回屯地,靠自己的雙手解決了生計問題。他們或“自行耕種”或“雇用幫工”[20]無不耕作相安,至同治年間,那些乾隆時期移居拉林地方的北京旗人,“至今長養(yǎng)子孫,稱為樂土”[21]宣統(tǒng)元年(1906年)升賓州廳為賓州府。同年,因阿勒楚喀人戶極為稠密,庶政日益繁興,[22]由此可見,乾隆朝移駐京旗子弟于拉林等地,最終使得部分八旗子弟解脫了圍坐京師的局面,他們開始了學習農(nóng)耕,自食其力的新生活。到現(xiàn)在為止,那些百年前建起的八旗村屯絕大多數(shù)仍是人丁興旺,從未荒廢間斷過。可以說,京旗回屯導(dǎo)致了這一地區(qū)的快速開發(fā),重建了該地區(qū)的滿漢關(guān)系。對這一地區(qū)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1]清初編審八旗男丁滿文檔案選擇.歷史檔案,1988(4).

      [2][7][清]賀長齡.皇朝經(jīng)世文編[M].卷35,第6頁上赫泰:復(fù)原產(chǎn)籌新墾硫.

      [3]內(nèi)閣大庫檔案.乾隆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轉(zhuǎn)引自刁書仁.略論乾隆朝京旗蘇拉的移駐.北方文物,1994(2).

      [4][5]清世宗實錄[Z]卷五六.北京:中華書局,1985.

      [6]清世宗實錄[Z]卷四一.北京:中華書局,1985.

      [8][10][清]琴川居士輯皇清奏議[M]卷34.舒赫德:敬籌八旗生計疏.

      [9]清代奏折匯編[M].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商務(wù)印書館,2005:65.

      [11]清高宗實錄[Z]卷一七八.北京:中華書局,1985.

      [12][18]魏影,王小紅.乾隆朝京旗回屯述略[J].歷史檔案,2007.

      [13][14]清高宗實錄[Z]卷二二五.北京:中華書局,1985.

      [15][16]清高宗實錄[Z]卷四七五.北京:中華書局,1985.

      [17]清高宗實錄[Z]卷六百.北京:中華書局,1985.

      [19]王晶.拉林阿勒楚喀京旗文化[M].拉林阿勒楚喀京旗原案.哈爾濱出版社,2001:233.

      [20]清高宗實錄[Z]卷卷七七八北京:中華書局,1985.

      [21]劉錦藻.清朝續(xù)文獻通考[M]卷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22]李洪德.阿城縣志[M]第二章第56頁: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

      猜你喜歡
      拉林旗人八旗
      晚清可分期買房
      讓生命和諧生長
      ——五常市拉林滿族鎮(zhèn)中心學校教育剪影
      拉林鐵路開通一年幸福歌聲傳唱四方
      布達拉(2022年8期)2022-05-30 10:48:04
      陳泉辛
      記憶、口述與文獻中的駐防旗人社會——評《清代八旗駐防族群的社會變遷》
      近代史學刊(2020年2期)2020-11-18 09:16:26
      川藏鐵路拉林段全線47座隧道全部貫通 預(yù)計2021年建成通車
      滿族八旗被革命
      特別文摘(2018年6期)2018-08-14 09:25:14
      清代八旗察哈爾對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貢獻
      八旗察哈爾的編立及其與清朝可汗間的關(guān)系
      八旗之殤
      孫子研究(2016年4期)2016-10-20 02:38:12
      磐安县| 汝城县| 邵阳县| 余姚市| 长沙县| 百色市| 六枝特区| 含山县| 石河子市| 开鲁县| 绵竹市| 巴马| 鄂尔多斯市| 临城县| 汕尾市| 宁远县| 威海市| 翁牛特旗| 沅江市| 万安县| 昌乐县| 桑日县| 富平县| 综艺| 大英县| 张掖市| 赤城县| 沾化县| 饶河县| 赣州市| 乌拉特中旗| 水富县| 青岛市| 济阳县| 青海省| 渭源县| 杂多县| 拉萨市| 威宁| 恭城|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