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溪子
《紅樓夢》里,葫蘆僧給賈雨村講“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等等,大概講的是那時做官的“訣竅”;而今,關(guān)于辦事,坊間流傳一種說法,“不疏通,什么事也辦不成;疏通了,沒有辦不成的事。”
記得在《紅樓夢》里,葫蘆僧給賈雨村講過“護官符”,什么“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等等。其實,大概講的是那時做官的“訣竅”。而今,順口溜式的“訣竅”滿天飛,既有如何為官的,也有如何過日子的,還有如何辦事的……關(guān)于辦事,坊間流傳一種說法,“不疏通,什么事也辦不成;疏通了,沒有辦不成的事?!蔽釒资晔艿氖钦y(tǒng)教育,頭腦僵滯,好較死理兒;辦事刻板,丁卯分明。故對這種說法很不認同。若果真如此,那原則何在,天理何在?關(guān)于這種說法,吾與身邊的人有過多次爭論,有時爭得面紅耳赤,甚至不歡而散。但是,慢慢地,吾覺得底氣有些不足,理未屈而詞有些窮。因為道理在事實面前,顯得格外蒼白。眾人講了好些叫吾語塞的事。
某君娶了一位外地姑娘為妻。熬了好些年,他已近不惑之年,研究生畢業(yè),又有副高級職稱,完全具備了人事部門明文規(guī)定的解決妻子進京戶口的條件。于是,向所在單位正式提出了申請。當時,有朋友提醒他:“不疏通,什么事也辦不成”,還是求求人幫忙為好。此君連連搖頭:“這是明文規(guī)定該辦的事,不過走走程序而已,求什么人!”半年過去了,沒有動靜。此君詢問人事部門,答曰:“正在辦,別著急!”一年過去了,仍沒動靜。此君又詢問人事部門,答曰:“在等上級下指標,別著急!”兩年過去了,還是杳無音信。此君的妻子實在著急了,便開始疏通。跑了不少腿,磨了不少嘴,托了不少人,終于尋到一個可以“說得上話”的人。此人找到人事部門的“現(xiàn)管”詢問,現(xiàn)管道:“您怎么不早說呢!早說早就辦了!我們抓緊辦吧。”沒過多久,某君接到人事部門的通知:你申請愛人戶口調(diào)京的材料已經(jīng)過期,盡快重新報一套材料過來。原來,按要求,申請報告要附多份材料,而這些材料大多有效期為一年。幾經(jīng)周折,問題總算解決了。事后,某君后怕地說,若不求人疏通,不知申報材料還要在人事部門的辦公桌上睡多久呢!萬事得疏通,不服不行啦!
某單位要搞一個項目,請有關(guān)部門幫助研究過多次,大家一致認為這個項目符合國家有關(guān)規(guī)定,準備充分,報批不會有問題。于是,一方面呈文向主管部門報批,一方面進一步做具體籌備。按規(guī)定,主管部門必須在30個工作日內(nèi)做出批復(fù)。到25個工作日后主管部門來電話了:報批件還需要補充兩個材料。該單位連夜按要求做好兩個材料報了上去。按規(guī)定,需要補充材料的,主管部門在接到補充材料后重新計算批復(fù)時間——30個工作日以內(nèi)。無可奈何,只有耐心等待。又過了二十五六個工作日,主管部門又來電話了:有一個材料需退回重新審核一下再報來,請派人來取。仍然無可奈何,只得立即派人去取回材料,組織人重新審核。經(jīng)審核,沒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更沒有差錯,馬上派人送了上去??墒?,批復(fù)的30個工作日又得重新算起。眼看兩三個月過去了,籌備工作已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已是箭在弦上,若再批不下來,代價可就太大了。不得已,便向明白人請教。那人聽了情況、看了材料之后道:項目沒問題,材料沒毛病,問題出在缺乏與主管部門溝通。大家一聽都明白了,于是派人用各種辦法與主管部門的有關(guān)人員溝通。經(jīng)過一番艱苦努力,主管部門終于答應(yīng)盡快批復(fù)。過了幾天,主管部門的一位同志來電話說:正在辦理批文,可有幾份材料沒找著,恐怕得晚幾天。單位又派人與主管部門管材料、檔案的人員溝通了一番,材料便很快找齊了。項目終于批了下來。有人問該單位經(jīng)辦的同志如何做的“溝通”工作,經(jīng)辦同志笑笑:天機不可泄露,總之,“不疏通,什么事也辦不成”!
對于“不疏通,什么事也辦不成;疏通了,沒有辦不成的事”,吾不能接受。但是,吾很少就這個問題再跟別人爭論。因為,吾總覺得有點理雖直而氣不壯,無力說服人家。
有一個時期,國內(nèi)報刊過多過濫,管理跟不上,屢屢出問題。經(jīng)過一番整頓之后,政府主管部門決定,今后一段時間,除極個別特殊情況外,一般不批準新辦報刊。這期間,外地有人找到在中央機關(guān)任職的老同學(xué)某某,請求幫忙給批一個刊號。某某聽完情況后認為,這不屬于“極個別特殊情況”,不可能獲得批準。于是答道:根據(jù)目前的政策,這個刊物不可能被批準。請原諒,恐怕幫不上忙了!對方曰:你在這個領(lǐng)域也算說得上話的,就不能通融一下?某某又道:正因為管點事,我更不能帶頭破規(guī)矩。對方很不快地曰:“看來你是不給老同學(xué)面子,不肯幫這個忙了?!闭f完,一下掛了電話。
過了幾個月,那個外地人又給老同學(xué)某某來了電話:“老同學(xué),就不勞你的大駕了!鄙人舍得花錢,刊號已經(jīng)拿到了。我勸你以后跟老同學(xué)不要裝腔作勢假正經(jīng)?,F(xiàn)如今,疏通了,沒有辦不成的事!”說完就掛了電話。某某感到心里堵得慌。不發(fā)作吧,嗓子里像卡了一只蒼蠅;發(fā)作吧,又跟誰發(fā)呢?
某單位要在自己院里蓋一棟房子,由一家公司去代辦各種報批手續(xù)。過了兩年,報批手續(xù)全部完成了。公司提出要一筆“報批費用”。單位說,給費用可以,但不能憑空口說,必須有單據(jù)。沒過多久,公司送來了單據(jù)。單位的人一看,甚為吃驚:有餐費發(fā)票、禮品發(fā)票,還有幾張往返美國的機票……單位的人問:怎么報批到美國去了?公司的人道:你是真不懂還是裝糊涂?這個項目是很難批的,不下大本錢人家能批?單位知情后也覺無奈,只得照數(shù)埋單。眾人很感慨:只有疏通,才能辦事。
對于“不疏通,什么事也辦不成;疏通了,沒有辦不成的事”,吾至今不能接受。怎么會是這樣?難道沒有原則?難道沒有“好人”?大概“惡人”都讓汝等碰上了!但是,吾很少就這個問題再跟別人爭論了。因為,吾總覺得有點理雖直而氣不壯,無力說服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