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宏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生理教研室 山東 濟南 250355)
眾所周知,教師的本職就是教書育人。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精辟言論。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是接收者。通過這種并不完全協(xié)調的“主被動關系”老師會對學生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因而老師對學生要肩負起神圣的使命感,因為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會重新塑造他(她)的學生。教師的責任不單純只是簡單的備好課,上好課,而更多的是做一個教育的啟發(fā)者、開拓者、引導者。通過教育手段,使學生不僅能學會今后賴以生存的知識技能,更需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一種再學習的意識,鍛煉學生繼續(xù)學習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還需要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會今后如何為人處世,與人溝通,合作交流。這就要求教師自身首先要具備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高尚的情操,優(yōu)良的品行,以及對自己對學生都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怎樣的教師才是新時代所需要的合格的優(yōu)秀的教師?下面我談一點個人膚淺的看法。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你做好“示范”了嗎?要求學生做到的,你做到了嗎?因此,教師首先要正己之身,修煉自己的品行,提高自己的德行?!敖虝刃薜?,育人先做人”。自己都品行不端,談何教育他人、教育學生?教師還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因為它可將教師追求的遠大目標和平凡的職業(yè)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產生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師作為教育者,對社會負有特定的職業(yè)責任和義務。在教育實踐中,教師不斷理解、體驗和把握社會賦予自己的責任,形成了教師責任感。教師責任感對教師堅定教育信念、選擇正確的教育行為和完善教師人格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責任感的強弱又直接制約著教師的盡職程度,而教師的盡職程度又直接關系到培養(yǎng)學生的質量。因此毫無疑問,具有一定強度責任感是當今教師“為師”的必備條件?!耙约褐钇鋸闹?。”教師的榜樣像一面旗幟,樹立在學生面前,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無形地影響著學生。學生們由于處在身心發(fā)展期、個性心理正處在形成階段,往往缺乏正確的是非辨析能力。因此,教師的言行,學生容易接受。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要對學生負責,必須正視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擁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受到敬重,起到榜樣作用。身教是教師良好素質的體現(xiàn),教師自己必須率先垂范,才能使學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約力。
教書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徑是教書。學校以教和教育為主,學生應以以學和服從管理為主。教師是各門知識(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的傳授者,學生是各類知識的接受者、學習者。教師一方面要將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門學科教學之中,通過教書、傳授知識來育人,另一方面要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來教育學生、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得到健康成長。只會教書不會育人的教師是沒用的老師,只會育人不會教書的老師同樣也是失敗的老師。要求學生有“一碗水”,你必須是“滿罐子”。教給學生的,你首先要自己會;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你自己要做到。只有這樣,你才會贏得學生和家長的尊重,只有這樣,你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稱職的教師。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愛,就成了無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個空虛。”師德的核心是對學生的愛,我們稱之為師魂。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師愛的基本條件是平等。在學生心目中,亦師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師”的最重要特征。具有愛心還是具有知識,對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愛前者。青少年學生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的關愛,因此,教師對學生要傾注全部熱情,和學生平等相處,以誠相待,給學生親切感、安全感和信賴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尊重全體學生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然而現(xiàn)在的教育體制中,學生被人為地劃分等級,充滿感情、個性活躍的生命仍被分數(shù)、符號所替代,教師歧視差等學生,辱罵甚至毆打他們所認為的“壞”學生等等這樣的事情依然存在,因此現(xiàn)在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尊重學生人格、權利且平等民主的教育體制,這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教育是學生應有的權利,使每個孩子在校學習、上課獲得知識,獨立發(fā)表個人意見,平等與老師交流都得到實現(xiàn)。
教書育人的職業(yè)性決定了教師在各方面必須要超出當代社會一般人的水平,才能體現(xiàn)教師職業(yè)的先進性與典范性。教學無小事,責任重于山。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教書離不開育人,育人不能沒有教書。因此,我們教師首先要愛崗敬業(yè),牢記教育方針,以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教育方法來育人,以飽滿的熱情和對學生的滿腔關愛來育人,以正確的方法和學科的自身特點來育人。我們要安下心、扎下根,實實在在地搞好教學。我們要善待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教育學生。要把學生時時放在心上,促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總之,我們教師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正確引導和教育學生如何做人。教育也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找出教書與育人的結合點,真正讓教育達到教學生成人,培養(yǎng)學生成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