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明 陳化令 李法明 浙江省常山縣人民醫(yī)院眼科 常山 324200
隧道式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術在復明手術中的應用
陸 明 陳化令 李法明 浙江省常山縣人民醫(yī)院眼科 常山 324200
白內障摘除術 小切口 隧道式 復明手術
白內障是我國致盲和視力損傷的主要原因,手術幾乎是治療白內障的惟一手段。但超聲乳化技術在我國基層醫(yī)院尚未普及,況且對Ⅳ級核的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1月采用隧道式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白內障,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389 眼中,男150眼,女239眼,年齡50~92歲,平均69.5歲。年齡相關性白內障372眼,并發(fā)性白內障17眼。術前視力:光感~0.1。根據(jù)Emery分級法:Ⅲ級核70眼,Ⅳ級核210眼,Ⅴ級核109眼。術前均常規(guī)行全身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癥,術前術眼結膜囊滴抗生素眼藥水3~5天。
術前用美多麗滴眼液充分散瞳。常規(guī)消毒鋪巾前后,倍諾喜滴眼液滴眼2~3次,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針等量混合液作球后麻醉。壓迫眼球3~5min后,開瞼器開瞼,縫線固定上直肌。作以上穹窿部為基底的結膜瓣,鞏膜面燒灼止血。角膜緣后1.5mm作直線形或反眉形鞏膜切口,長約6~7mm,深至1/2鞏膜,切口兩端距角膜緣約2~3mm,用新月形隧道刀作隧道式分離,分離至透明角膜時刀頭略上翹,呈左右弧形擺動,分離至透明角膜內2.0mm。充分分離切口兩端周邊鞏膜,形成一外口小、內口稍大的扇形鞏膜隧道。穿刺前房后注入黏彈劑,用自制截囊針行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或開罐式截囊,直徑約6mm。擴大切口后,行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的充分水分離、水分層,用“T”型晶體調位鉤將晶體核旋轉至前房或使核上極翹起,核上下方分別注入黏彈劑,以保護好角膜內皮及后囊膜。娩核前松開上直肌牽引固定縫線,用有齒顯微鑷夾住2點鐘角膜緣淺層鞏膜組織,以固定眼球,右手持圈套器緩慢娩出晶體核,用力方向為向下向外。注吸針頭沖洗殘留皮質,拋光后囊膜后黏彈劑注入囊袋內,旋轉法植入硬性人工晶體于囊袋內,調整至水平位。注吸前房及人工晶體后的黏彈劑,切口縫合1~2針。上方球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針,使結膜瓣隆起遮蓋鞏膜切口,術眼包蓋。
術后常規(guī)口服抗生素3天,強的松片30mg,1天1次(頓服),共3天,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藥水滴眼,1天4次。出院后繼續(xù)用藥,囑患者如有不適或視力突然下降,及時到醫(yī)院就診。隨訪1~3個月。
3.1 術后視力 術后3天視力≥0.3者361眼(92.8%)。術后3個月矯正視力≥0.3者372眼(95.6%);術后3個月矯正視力≥0.05者17眼(4.4%)。脫盲率(矯正視力≥0.05)100%,脫殘率(矯正視力≥0.3)95.6%。3.2 術中并發(fā)癥 后囊膜破裂5眼(1.29%),其中4眼經(jīng)術中處理,人工晶體植入睫狀溝內,1眼因后囊膜破口較大未植入人工晶體;虹膜脫出2眼(0.51%),可能因患者緊張,后段壓力高所致,縫合切口后,無1例脫出;前房出血5眼(1.29%),均為術中少量前房出血,不影響手術操作,術畢切口縫合后注水加深前房后出血停止。
3.3 術后并發(fā)癥 角膜水腫32眼(8.23%),大部分2~3天消退;前房反應性色素膜炎33眼(8.48%),給予散瞳及皮質類固醇滴眼,嚴重滲出者加用地塞米松針3mg結膜下注射,一般1周內消退;瞳孔變形12眼(3.08%),其中3眼因后囊破裂玻璃體脫出,2眼因術中虹膜脫出,7眼因殘留的絲狀前囊膜牽拉所致;暫時性高眼壓4眼(1.03%),給予20%甘露醇、醋甲唑胺等藥物治療,2~3天后恢復正常;無張力瞳孔1眼(0.26%)。
隧道式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由于不需要昂貴的設備,治療費用低,療效可靠,在基層醫(yī)院已成為白內障手術的主要方法。此術式采用鞏膜隧道式切口,其優(yōu)點是隧道增強了切口的穩(wěn)定性。使傷口愈合快,術后散光小,視力恢復快[1]。且手術適應征廣,不受晶體核硬度影響,對超聲乳化難以完成的硬核也能順利完成。我們在施行該術式時有以下幾點體會:①手術設備不昂貴,只需常規(guī)囊外手術器械,相比超聲乳化術更簡單易學,便于操作。②隧道切口的制作,其形態(tài)為直線形或反眉形,深度為1/2鞏膜厚度,長度為6~7mm。筆者習慣左手用有齒顯微鑷夾住2點鐘角膜緣淺層鞏膜組織上,右手持隧道刀作隧道分離,這樣更有利于固定眼球完成切口的制作,1分鐘內就可完成隧道式切口的制作。穿刺入前房時,穿刺部位與虹膜面平行,與隧道形成的斜面約為45度,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房角及角膜[2]。③撕囊或截囊是關鍵,最理想的是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不易引起囊膜放射狀撕裂,失敗后可改為截囊。④筆者先用“T”型晶體調位鉤輕壓住核表面旋轉法松動晶狀體核,然后自11點位側方繞過并壓迫前囊膜,把鉤頭伸至晶狀體核赤道部,斜向上撬動晶狀體核,逆時針旋轉晶狀體核,將核迅速脫出囊袋部分或全部進入前房。娩核時核上下方分別注入黏彈劑,以保護好角膜內皮及后囊膜,預防角膜水腫及后囊膜破裂。⑤術中術后并發(fā)癥少,因為有角鞏膜隧道的存在,虹膜不易脫出切口之外,不易損傷虹膜[3]。⑥術畢為減少可能發(fā)生的切口滲漏、感染等,常規(guī)用進口10-0尼龍線縫合切口1~2針。本組術后隨訪1~3個月,術后視力良好。
[1]謝立信,董曉光.人工晶體植入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87.
[2]張振平.晶狀體病學[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117.
[3]劉曉.小切口非乳化白內障摘出人工晶體植入術[J].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2,24(4):449-450.
2011-06-17
·臨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