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小說《孽子》中的父親形象*

      2012-08-15 00:44:42王靜靜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1期
      關鍵詞:阿青白先勇公公

      王靜靜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安徽蕪湖241003)

      論小說《孽子》中的父親形象*

      王靜靜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安徽蕪湖241003)

      白先勇的《孽子》以其同性戀題材和對父子關系的描寫征服了讀者,小說中的父親形象傳達了作者對父子關系的思考。從小說所表現(xiàn)出來的反抗意識和重塑父親的意識可以明顯地看到中西文化的精神特質(zhì)在白先勇小說中的體現(xiàn),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以及留學美國的背景對白先勇心中父親形象的形成影響頗深。白先勇在反抗傳統(tǒng)父親專制的同時,也在尋找有同情心并具有引導作用的精神之父?!赌踝印肺樟藗鹘y(tǒng)父親形象,也對其進行了重新塑造,并有所突破。

      白先勇;《孽子》;父親形象

      0 引 言

      《孽子》是白先勇先生具有代表性的長篇小說之一,其于1977年開始連載于《現(xiàn)代文學》復刊號上,到1981年,由新加坡《南洋商報》將全本連載完畢。1983年,《孽子》由遠景出版公司出版,在當時的臺灣轟動一時。《孽子》的成功除寫出了同性戀這一群體靈與肉的掙扎之外,小說中父親形象的塑造也頗為成功。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孽子》可以說是尋父記吧。書中的人物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伊甸園,在樂園之外流浪,淪落為娼。但他們并不放棄,為了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園,他們找父親,找自己……。[1]82-83”

      小說主要描寫了臺灣一群男同性戀的故事,他們不被社會所認可,在社會倫理的邊緣徘徊。他們并不是一群異類,相反,他們擁有普通人一樣正常的情感,甚至更為真摯。但是,由于他們情愛觀的不尋常,注定不被主流價值觀所接受,包括他們自己的父親以及由父親這一角色所代表的社會。20世紀以來的文學作品中,傳統(tǒng)的父權(quán)不斷受到挑戰(zhàn)。由巴金《家》中對以父親為代表的家族的反抗,到張愛玲筆下塑造的孱弱病態(tài)的父親的形象,由強大的父權(quán)制成為支撐歷史場景的超穩(wěn)定社會結(jié)構(gòu)已發(fā)生了動搖,到白先勇的《孽子》里,父親的形象已經(jīng)有了變化。

      1 《孽子》中的父親

      孽子,在詞典中有兩種解釋:一是指庶出的子女;二是指不孝的兒女。作者用“孽子”這個詞,已經(jīng)暗示了小說中這群孽子對父親所持有的態(tài)度。孽子是不臣服的,他要反抗父親的權(quán)威,他的命運是隱蔽在不安和不合法形勢之下的。這群孽子的父親有兩類:一類是把他們逐出家園的生身之父,這是他們所要反抗的;另一類是同性戀群體中對他們持有悲憫態(tài)度的精神之父,這是孽子們所要尋找的父親。

      1.1 被反抗的父親

      錢穆認為:“中國文化,全部都從家族觀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觀念乃有人道觀念,先有人道觀念乃有其他的一切。[2]”而家族觀念的中心是對父權(quán)的遵從和認同。在傳統(tǒng)文化之中,“父”這一稱謂代表的并不僅僅是血緣關系,更是一種等級秩序,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嚴格等級系統(tǒng)。父的權(quán)威至高無上,子是不能違抗的,否則就會被排斥在父權(quán)社會的主流話語之外?!拔逅摹币詠?隨著自由民主精神的深入,人們漸漸認識到:“民主與過去的父權(quán)水火不容,任何形式的解放首先是擺脫父親的解放”,文學作品中父親的權(quán)威形象也開始被顛覆,父子關系中的“子”開始扮演其反抗者的角色。

      《孽子》中的兒子形象和一般人子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們“同性戀”的身份使然。在未被發(fā)現(xiàn)其身份之前,父輩們把他們納入自己的體系之中,并把他們培養(yǎng)成自己的接班人。當孽子們的身份曝光,傳統(tǒng)的社會倫理體系便把孽子放逐出自己的家園,先前的父親成了被反抗的對象。小說主人公阿青在“一個異常晴朗的下午,父親將我逐出了家門”,父親“他那高大的身軀,搖搖晃晃,一只手不停地揮動著他那管從前在大陸上當團長用的自衛(wèi)槍。[3]78-79”阿青的父親是一個退役的軍人,阿青的母親在生下阿青和弟弟后離家出走。在某種程度上說,阿青母親的離家出走已是一次對父權(quán)的反抗行動,繼而,阿青在失去母親,又被學校揭露同性戀的身份而開除的情況下,阿青的父親又把阿青逐出了家門。阿青和另外一群“青春鳥”一樣成為了街頭的流浪者,他們不同于一般離家出走的孩子,阿青他們的特別之處在于他們是不容于社會道德體系的,同性戀的身份加強了他們與父親徹底決裂的可能性。阿青在臺北市一個公園的蓮花池旁開始了自己不一樣的青春,在內(nèi)心與外界雙重壓力之下,他并不能找到合理的身份認同,雖然在他們的黑暗王國里有一群相同的人,可是他們的力量并沒有強大到足以對抗整個社會。阿青他們?yōu)榱司S持生存,為有著相同性取向的男人提供性服務,而這又是不合法的。在這樣灰暗的生存狀態(tài)下,阿青經(jīng)常做著回家的夢,但對于父親的怨恨?;癁橐环N反抗,他情愿在這個黑暗的國度過著陰暗的生活。

      小說中的另一位父親是傅崇山,他花費了20多年的心血把兒子教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青年,希望他的兒子傅衛(wèi)能夠成為“青年有為的標準軍官”。然而,兒子的“性格總是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成份,不能將它禁錮在什么規(guī)則里面”,他們總要去尋求獨立自由的存在,而在身為軍官的傅老爺子看來,同性戀就是罪惡的,“他們不僅是有罪,而且罪惡深重”[4]。在視倫理綱常為行為準則的中國,父親是擁有絕對權(quán)力的權(quán)威者,具有不可侵犯性的地位。兒子同性戀的不道德行為突然襲擊了這位將傳統(tǒng)道德內(nèi)化為自己要求的父親,令他“絕頂灰心失望”。而這個既叛逆又極有榮譽感的兒子,在得知父親不愿見自己的消息后,竟開槍自殺,以死亡這樣極端的方式反抗父親。傅衛(wèi)的死亡使傅崇山背負了大半輩子沉重的精神枷鎖,傅衛(wèi)與父親的傲慢對抗,也是對社會的一次絕望的反抗。

      和傅衛(wèi)命運相似的還有龍子——王夔龍,龍子的父親是一位將軍。他在得知兒子是同性戀這一事實后,與龍子斷絕了父子關系,把其驅(qū)逐出家門,由此造成了龍子流浪在美國街頭的命運。龍子對父親懷有深深的怨恨,怨恨父親在死之前還不愿自己回到臺灣。龍子的怨恨讓他在美國過著囚犯般的生活,只能“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獨自彷徨街頭”,他以另一種反抗的方式——故意折磨自己來報復父親的無情。李青、傅衛(wèi)、王夔龍的父親們不約而同地放逐了兒子,而兒子也以不同的方式反抗報復著自己的父親。這群被反抗的父親看似是道德的持有者和罪惡的審判者,其實反過來也背負著心理的重擔,他們也是受道德譴責的人群。把兒子逐出家門,甚至逼死親生子,他們在維護道德秩序的同時也被道德嘲弄了。

      1.2 精神之父

      在失去了生身之父后,這群反抗者需要尋找精神上的父親,以此來尋求寄托。這樣一群不尋常的流浪兒在中央公園聚集,首先遇見了公園的園丁郭公公。每一個新來者都會受到郭公公的歡迎,他是公園的守護者,他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記錄著這群青春鳥的青春。當阿青第一次來到公園時身無分文,郭公公收留了他,并向他講訴公園里這個不尋常群體的歷史,用照片的方式記錄下他們生活的印跡。

      郭公公在小說里是一個悲憫者的角色,他“滿懷悲憫的瞅著公園里這一群青春鳥,在午夜的黑暗里,盲目的,危急的,四處飛撲”,并告訴他們說這種孽性是“血里頭帶來的”。這和前面父親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郭公公能理解青春鳥們的苦痛,他所說的“血里頭帶來的”是在解除同性戀們的不安與自我懷疑,幫助其進行自我身份的確認。他理解這一群體,同性戀不是一種罪惡,而是與世間存在的其它事物一樣,都是自然存在的。郭公公還欣賞他們的野性之美,在向阿青描述公園的傳奇人物阿鳳時,說阿鳳骨子里有一股誰也馴服不了的野性。在這里,郭公公甚至把他們當做一種美來看待,并讓青春鳥們勇敢地往前飛。阿鳳經(jīng)常說自己的血性“是我們血里頭帶來的——公園里的老園丁郭公公這樣告訴我們”,被剝奪身份的阿青他們在郭公公這里找到了自己身份的認同和自己的血性??梢哉f,“郭公公是青春鳥們苦苦尋找的精神之父,是白先勇借郭公公這一角色來說話,來表達一種悲憫的情懷。[5]”

      盡管孽子們找到了精神上的皈依,但是他們的生存空間仍然受到驅(qū)逐者的壓迫。社會正統(tǒng)秩序?qū)λ麄兊臄骋?孽子們自身深深的迷惘,使他們迫切需要群體的力量來對抗外部的壓力。公園里的楊教頭是這群孽子的師傅,像是每個學藝的人都要拜個師傅一樣,來到公園的青春鳥們也要選擇具有相同性意識身份的楊教頭作為自己的引導者和保持者。如果說郭公公是一個傳道者,那么楊教頭就是他們的一個授業(yè)解惑者,帶領孽子們在狹小的空間中生存下去。

      楊教頭的直接保護對象是一個叫阿雄仔的憨仔,他對阿雄仔像是親兒子一樣照顧。在這里,楊教頭被壓抑的“子”的角色轉(zhuǎn)換成保護者“父”的角色?!八o青春鳥們挑選客人,幫他們找工作,過正常人的生活”[6],避免在黑暗王國里的真正墮落。他以前開“桃源春”,現(xiàn)在開“安樂鄉(xiāng)”,按照名字的意思,楊教頭是想給孽子們一個桃源似的安樂的家,正如楊教頭所說,“我來筑個巢窩,不怕他們不飛過來”,他給了青春鳥們一個自由安樂的家園。

      毫無疑問,對于尋父的孽子們來說,郭公公和楊教頭是其精神之父。認同他們的身份,為他們提供保護,孽子們在傳統(tǒng)文化的壓迫下尋找到了自己群體存在的合理性空間。

      2 對傳統(tǒng)父親形象的突破

      我國傳統(tǒng)小說對父親形象的塑造大多模式化,父親這一形象承載了太多的傳統(tǒng)倫理文化。傳統(tǒng)小說中的父親是一個政治化的符號,代表權(quán)力、權(quán)威,和倫理秩序聯(lián)系起來,沒有太多的感情色彩。而到了“五四”時期,作家們又急切地要打倒傳統(tǒng),打倒以孔子為代表的社會倫理道德系統(tǒng)。在他們的小說中,父親大多是專制的代名詞,是被反抗的對象。白先勇《孽子》中的父親有驅(qū)逐兒子、壓制其自由的特點,從這類專制父親形象中可以看出白先勇有對傳統(tǒng)因襲的一面??墒前紫扔伦鳛樯钍芪鞣浆F(xiàn)代文明影響的中國作家(夏志清就說過,在旅美的作家中,白先勇算是最潛心自己藝術進步的人),他不可能僅僅滿足于對傳統(tǒng)父親形象的塑造,而需要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不斷提升和拓展。

      在小說《孽子》中不乏郭公公、楊教頭、盛公等一批同情、引導孽子們的父親形象的替代者,這類精神之父和傳統(tǒng)上的父親不同,也許這種不同也恰恰來自于他們自身性取向和孽子們的一致性,和傳統(tǒng)父親的不一致性。無論如何,作為“父親”,他們脫下道德的外衣和專制的偽裝,還原了一個真實的父親形象。父親作為家庭成員中重要的一分子,對人子們負有引導的義務。這種義務在被傳統(tǒng)父親放棄的時候,由精神之父承擔了起來。作者在小說中既塑造了驅(qū)逐之父,也設置了引導之父。引導之父的形象相比較傳統(tǒng)的父親形象,是有人性意識的父親;相較于“五四”時期的傳統(tǒng)父親,是孽子們一直苦苦找尋的精神父親。

      作者既寫了被反抗的父親,又寫了精神之父。但是,作者也寫了傅崇山這一由舊向新轉(zhuǎn)變的父親。作者并不滿足于打破傳統(tǒng)父親的形象,也不滿足于塑造另一種父親形象,而是懷著深深的悲憫,試圖重新演示其背后身份與情感的轉(zhuǎn)化過程。傅崇山這一形象具有典型性,他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父親,得知兒子同性戀的事實后,拒絕與兒子見面,從而直接導致兒子的自殺。傅崇山是有權(quán)威的,他的權(quán)威也被兒子以自殺來反抗。但是他卻懷有比兒子更深的道德上的歉疚感,由此轉(zhuǎn)化為對其他孽子們的關懷。在公園聚集的同性戀群體中,傅崇山像是神一樣被他們膜拜,而前者也盡可能地對他們提供保護和幫助。他收養(yǎng)無家可歸的孽子們,去孤兒院救助孤兒,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對兒子的懺悔,而這種贖罪的意識使傅崇山真正從道德和心理上接受了孽子們的身份。白先勇把傅崇山塑造成新道德秩序的代表,新父親形象的代表,這顯然與傳統(tǒng)父親形象不同。

      3 父親形象的來源

      白先勇一方面顛覆了高大威嚴的傳統(tǒng)父親形象,一方面又塑造了理想中的父親形象。他對父親懷著既怨恨又渴望的心情,希望得到父親的指引,他對男性家長的這種顛覆和重塑與他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和文化背景有著深刻的聯(lián)系。

      白先勇的父親是國民黨高級軍官——白崇禧,他的少年時代是在國民黨的官僚家庭度過的,先輩們的“顯赫”地位和上流社會的“氣派”生活,在他童年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白崇禧是一位嚴厲的父親,用管理軍人的方法來管理自己的兒子。在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中,父親的形象都是威嚴的,不近情理的,而“小說中的兒子活在父親這種強權(quán)的統(tǒng)治下,倍感壓抑苦悶。[7]”當然,作者的前期小說未免有較多個人色彩和幻想成份,但也可以作為參考來窺視當時作者的心理?!皩τ谧骷疑钪械耐陼r代的記憶的強調(diào),——這種強調(diào)或許令人莫名奇妙——歸根結(jié)底來自于這種假設:一篇具有創(chuàng)見性的作品就像一場白日夢一樣,是幼年時候做過的游戲的繼續(xù),也是這類游戲的替代物。[8]35-319”白先勇幼年的情感體驗在其心中留下了印跡,小說《孽子》中的父親大多是軍人,對兒子的管教也都遵循著管理軍人的方式。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白先勇一樣,小說主人公阿青在這樣的童年環(huán)境中形成了敏感、孤傲、反叛的性格。這樣的家庭成長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白先勇的文學創(chuàng)作,“寫作是你給予自己的一系列許可,讓自己以某種方式表達。發(fā)明。跳躍。飛行。跌落。尋找具有你自己特色的敘述和堅持,即是說,尋找你自己的內(nèi)心自由。[9]313”白先勇將自己的體驗換成文字表達出來,換一句話說,現(xiàn)實生活中的父親白崇禧是白先勇小說中父親形象的創(chuàng)作原型,嚴厲冷漠的家庭氛圍造成了白先勇孤傲反叛的性格,由此產(chǎn)生對父親的反抗。

      白先勇有過一段國外學習生活的經(jīng)歷,曾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學習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研究。1965年,在取得愛荷華大學碩士學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國語文及文學,并從此在那里定居下來。白先勇有著中西兩方面的教育背景:一方面,在少年時期,受中國民間文學影響較大,在他的評傳中說道自己特別喜歡讀《紅樓夢》[10]135-140。另一方面,由于受西方現(xiàn)代文學思潮的影響,白先勇在創(chuàng)作上也開始模仿西方文學。白先勇作為旅美的中國人,盡管對美國的物質(zhì)文明充滿向往,可是在他思想深處卻有著一種飄泊海外而如無根浮萍的感覺。這些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和復雜的思想感情,反映在他的小說里是他既要借西方的自由和文明來反抗男性家長的專制,又不可能走上完全顛覆父親的權(quán)威道路,而是要循著更深的傳統(tǒng)家國意識執(zhí)著地踏上尋父之路。

      4 結(jié) 語

      《孽子》中的父親形象的獨特之處在于他的“舊”與“新”。作者不僅實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父親形象的突破,而且還在顛覆之上重塑了精神之父,這對學術界更深入地了解《孽子》這部小說的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

      [1]白先勇.第六只手指[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0.

      [2]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古代觀念與古代生活[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3]白先勇.孽子[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0.

      [4]黃偉雄.白先勇小說同性戀者的悲劇命運探微[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16-19.

      [5]黎秀娥.一曲呼喚寬容的悲歌——論白先勇的長篇小說《孽子》[J].現(xiàn)代文學,2008(6):11-12.

      [6]陳婉霞.成長途中的導引者——白先勇長篇小說《孽子》“父親”形象小議[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05(6):25-27.

      [7]毛三紅.白先勇《寂寞的十七歲》里的性苦悶[J].文學教育,2010(7):12-16.

      [8]袁良駿.白先勇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9][美]蘇珊·桑塔格.作為閱讀的寫作[M].陶潔,黃燦然,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10]劉俊.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0.

      O n the I m age of Fa the r in The Evil Son

      WANG Jingjing
      (College of Chinese L anguage and L iterature,A nhuiNormalU niversity,W uhu 241003,China)

      T he Evil S on,w ritten by Bai Xianyong,has become popular among readers for the gay subject and descrip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her and son.Father image conveys the author's ideas of the father-son relationship.The spiri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expressed by rebellion consciousness and consciousness of reshaping the father can be clearly see in this novel,the formation of father image in this novel aiso effected by auther's background of traditional fam ily education and the U nited States education.Bai xianyong wants to resist the traditional autocratic father,at the same time,also looks for a sympathy and guiding spiritual father.T he Evil S onabsorbs traditional father image and improves it.

      Bai Xianyong;T he Evil S on;father figure

      I207.67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2.01.019

      1673-1646(2012)01-0093-04

      2010-09-25

      王靜靜(1989-),女,碩士生,從事專業(yè):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

      猜你喜歡
      阿青白先勇公公
      雷公公
      誰是森林醫(yī)生
      好孩子畫報(2022年2期)2022-03-13 09:13:49
      白先勇與《紅樓夢》
      紅樓夢學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04
      叫醒太陽公公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國情懷
      華人時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32
      重 逢
      冬公公
      白先勇:我有一顆天真的老靈魂
      海峽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32
      雷公公
      白先勇筆下女性形象分析
      人間(2015年8期)2016-01-09 13:12:38
      丹阳市| 策勒县| 盐池县| 舒兰市| 阿瓦提县| 曲松县| 元谋县| 松溪县| 荔浦县| 兴和县| 沅陵县| 米林县| 镇沅| 汉中市| 运城市| 建瓯市| 雷州市| 兴国县| 都安| 平定县| 仙游县| 安义县| 阜新市| 高碑店市| 黎川县| 北宁市| 东源县| 三河市| 阿图什市| 龙门县| 依安县| 安多县| 盐津县| 汶川县| 瑞金市| 龙口市| 贡嘎县| 宁强县| 平塘县| 桂平市| 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