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珠
(青海省民和縣滿坪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810805)
筆者從事多年的牛改工作,對(duì)奶牛帶下病頗有體會(huì),現(xiàn)就其分型、治則、體會(huì)簡要報(bào)告如下,供同仁商榷。
“帶下”,俗稱白帶,是正常母畜的陰道有少量白色或透明的無臭無味的粘性分泌物,這些分泌物起著潤滑外陰及陰道、防御外邪的侵入、保持陰道清潔的作用。如果帶下綿綿不斷而量多,或帶下顏色、質(zhì)地、氣味上有所改變,或伴有外陰紅腫潰爛瘙癢、弓腰舉尾、頻頻排尿,或因疼痛而回頭顧腹等癥狀,稱為“帶下病”。
“帶下病”是奶牛的一種常見病,是直接造成奶牛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按其發(fā)病病因,主要是“濕”和“虛”為患,故帶下病的治療主要是除濕。中醫(yī)認(rèn)為白帶的產(chǎn)生多因脾、腎兩虛及濕熱下注而引起。
1.1 主要癥狀:帶下量多,無臭味,如蛋清樣或清鼻涕樣,或質(zhì)地透明如清水樣,可伴有腰胯及四肢疲乏無力,舌淡苔白膩而脈細(xì)無力,拱背怕冷,精神沉郁,體形消瘦,食欲不振,前胃弛緩,糞便稀溏交替,多見久不發(fā)情或發(fā)情不明顯,發(fā)情延時(shí),久配不孕等癥。
1.2 治療原則:健脾益氣、溫補(bǔ)腎陽,燥濕止帶。
1.3 脾虛為主處方:黨參、炒白術(shù)、地膚子、炒山藥、炒海螵蛸各10~25g,車前子10~25g,甘草5~15g,茯苓15~30g,黃芪15~30g。水煎取液,灌服。
1.4 腎虛為主處方:制附片10~20g,肉桂10~25g,黃芪15~30g,仙靈脾10~25g,鹿角霜10~25g,菟絲子15~25g,潼蒺藜10~25g,海螵蛸10~25g,芡實(shí)10~25g,炒杜仲10~25g,故紙10~25g。水煎取液,灌服。
2.1 主要癥狀:帶下量多,赤白不潔。質(zhì)地粘稠或成塊狀,有膿腥臭味。伴有外陰紅腫瘙癢潰爛,乳房硬脹,腋下、腹下皮膚紅黃,舌淡苔白膩黃,脈弦滑。
2.2 治療原則:舒肝健脾,清熱化濕。
2.3 處方:雞冠花15~25g,黃柏15~25g,車前子10~30g,山藥15~30g,茯苓15~30g,蒼術(shù)10~25g,土茯苓15~30g,生薏米仁15~30g,柴胡15~30g,生白芍15~30g,生牡蠣15~30g。水煎取液,灌服。
2.4 外用沖洗方:黃柏10g,地膚子15g,百部15g,紅藤15g,蛇床子10g。水煎取液外陰及陰道沖洗。
3.1 母畜“帶下病”是直接造成母畜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按其發(fā)病病因,多數(shù)同仁認(rèn)為是濕為患,故治療主要是除濕。但因其發(fā)病病因的不同,引起母畜生殖系統(tǒng)和機(jī)體內(nèi)在各器官功能受到損傷,有導(dǎo)致脾虛不運(yùn),腎虛不固,濕熱下注等類型。
3.2 審因辨證,按型施治是治療奶?!皫虏 钡年P(guān)鍵。
3.3 筆者近幾年收治85例中,脾虛型27例,腎虛型35例,濕熱下注型23例,平均投藥3劑(1~5 劑)療效顯著。
3.4 臨床以脾虛型、腎虛型病例較為好治,治療時(shí)間短,一般用藥2~3 劑,即可治愈,若配合西藥治療可縮短病程,加速康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