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 宇
(南陽日報社,河南 南陽 473000)
目前,“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實踐活動正在全國新聞戰(zhàn)線中如火如荼地開展著。通過這次“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實踐活動,筆者也獲得了新的認識和感悟:基層在哪里?基層既是廠礦企業(yè),也是邊疆哨所,更是田間地頭……概而言之,基層就是人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的場所,群眾在哪里,基層就在哪里。
“俺反映礦主破壞水源的問題解決了,年前俺村已經(jīng)喝上了清澈的自來水,太感謝《南陽日報》的輿論監(jiān)督了,俺代表全村給您拜年了?!?/p>
2012年大年初一,筆者接到來自大山深處河南省南召縣崔莊鄉(xiāng)一位村委主任的拜年電話,心里感到非常欣慰,農民就是這樣質樸,也真正領會了胡錦濤總書記的話:“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p>
2011年10月,筆者接到了8位村民打來的電話:山上開了6家鐵礦,把祖祖輩輩飲用的河水污染了,用污染的河水澆地后莊稼壞死,禽畜飲用也活不了,甚至洗衣服后人們也患上怪病。筆者得知情況后,立即趕到了現(xiàn)場,只身登上位于山頂?shù)闹鞯V區(qū),沿著山澗河流徒步尋訪、調查群眾,掌握了大量客觀、翔實的音像、文字等第一手資料。帶著對村民的深深同情和對違規(guī)礦主及相關不作為部門的義憤,筆者連夜乘坐公共汽車返回辦公室的途中,一條極具對仗的標題——“山上瘋狂采鐵礦河里肆意排污水”已胸有成竹了。在辦公室,筆者僅用了一個小時就把兩千字的稿件趕寫出來。文章見報后,南陽市主要領導及南召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責成縣環(huán)保局即刻處理此事,關停了這6家鐵礦企業(yè),沒收設備,并想盡辦法籌資上馬自來水項目。2011年12月底,數(shù)萬群眾喝上了自來水。
以前,采寫會議稿件,以文件為素材,連筆者都不想看,何況讀者?然而,下基層后,體會就不一樣了。為了能夠讓群眾在心理上接納記者,把內心所有的想法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還原真實的社情民意,作為《輿論監(jiān)督》專版的記者,筆者在采訪之前,需要在衣著上進行一番百姓模樣的“打扮”,讓群眾感覺到記者也是一名普通百姓。這樣下基層跑的次數(shù)多了,自己也不知不覺地把群眾的事當成了自己的事,與群眾產生真感情,很心甘情愿地為群眾跑腿,來促成群眾的煩心事、難辦事、不平事等問題的解決。這樣很自然地接了“地氣”,思維不枯竭了,群眾鮮活的語言也就會不斷地跳出來,迸發(fā)著靈氣的新聞稿件也自然就會洋洋灑灑地成篇了。可以說,好的輿論監(jiān)督作品,無一不是建立在對國情、黨情、民情的深刻體察上,無一不是深入基層、面向社會而成篇的。例如《誰克扣了俺們的糧食補貼款》、《公路治超監(jiān)測站成了收費站》、《俺們手里的售糧白條啥時能換成錢》等作品,都是直接用群眾的語言制作的標題,讀來親切、自然、清新,給作品增添了靈氣,具有感染力、親和力,很受讀者喜愛。
在實際工作中,確有敷衍塞責、應付了事,問題得不到處理,甚至經(jīng)過再次刊登而仍然存在不作為等現(xiàn)象。媒體沒有任何的執(zhí)法權力,僅憑輿論監(jiān)督也奈何不了對方,怎么辦?
帶著責任下基層。作為媒體編輯、記者,遇到問題不要害怕麻煩,一定要深入基層,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要有不解決問題不罷休的韌勁,要有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底氣,敢于負責、敢于擔當,以群眾作后盾,積極與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地方黨委政府等領導,以及信訪辦、紀律、監(jiān)察、工商、物價、人社、稅務、消協(xié)等有關部門保持密切聯(lián)系,積極協(xié)調,獲得有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從而促使問題得到最終解決。
按照相關規(guī)定,新農合家庭賬戶資金當月申報,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審核后當月兌現(xiàn)。但是河南省南召縣小店鄉(xiāng)衛(wèi)生院無故拖欠村衛(wèi)生所5、6、7三個月的新農合家庭賬戶報銷資金,致使村衛(wèi)生所每月近萬元的新農合家庭賬戶資金無法兌現(xiàn),面臨關門停業(yè)的窘境。2011年8月10日,筆者對此事進行了報道。文章見報后,被批評方千方百計找關系、托人情、求領導,甚至來到報社歪曲事實,揚言此文章報道不屬實,并威脅要與記者法庭上見。當筆者把所有的證據(jù)都展示給被批評方時,對方啞口無言,心服口服,急忙改口,向報社道歉,并表示要回去好好整改和糾正。8月11日,小店鄉(xiāng)衛(wèi)生院全部兌現(xiàn)了27個新農合村級定點醫(yī)療機構村衛(wèi)生所被拖欠的新農合資金。投訴人來電說:“《南陽日報》報道的第二天,我就領到了被拖欠的6000余元新農合資金,衛(wèi)生所可以運轉了,心情舒暢了?!?/p>
帶著版面下基層?!赌详柸請蟆返摹遁浾摫O(jiān)督》專版是河南省唯一的甚至在全國也很少有,沒有模式可以借鑒。但是,在報社領導的關懷下,我們一邊摸索一邊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以關注民生為己任,設置了“市長熱線·每周關注”、“記者跑現(xiàn)場”、“監(jiān)督崗”、“市長熱線·聲音”、“市長熱線·反饋”、“熱線問答”、“立此存照”等欄目。在選題上,敢于觸及社會熱點難點,從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角度向困難者伸出援手,有鮮明的輿論監(jiān)督特色,讓群眾的難心事、棘手事、不平事、小事都上版面,把版面讓給群眾。實行“三頭題制度”,即凡是下基層的稿件,涉及服務中心工作、相關部門不作為、群眾熱點問題等題材,都上頭題,見報后都獲報社A稿。
《南陽日報》的《輿論監(jiān)督》創(chuàng)造性地將新聞熱線63160000與市長熱線12345并網(wǎng)運營,使版面的每一個欄目的每一篇文章,都與投訴群眾建立了互動機制:即《南陽日報》新聞熱線部分成接聽、采編排、反饋三個組。接聽組通過熱線把群眾的訴求收集歸納成冊;采編排組針對領導所篩選的群眾訴求,深入基層一線與群眾進行采編前核實、審稿前核實及排版前核實后排版刊出;反饋組則把各職能部門處理的意見及所解決的問題反饋給所投訴群眾,直到群眾滿意為止。一年來,《南陽日報》受理了涉及群眾衣、食、住、行、教、醫(yī)、保及“三農”等方面問題的電話11700多件,采、編、排出大量的輿論監(jiān)督專題報道,有效地解決了人民群眾反映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同時,職能部門處理結果群眾滿意率也高達95%。源頭活了,扎根牢了,報道效果也就更加明顯了。讀者也更喜愛《南陽日報》了,這不僅凝聚了《南陽日報》的人氣,而且更提升了黨報輿論監(jiān)督的影響力。
總之,對于一名新聞工作者,只有帶著感情下基層,才能真正了解社情民意;只有真心實意下基層,才能真正寫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新聞、好作品;只有勇于負責,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一名新聞工作的自身價值;只有敢于擔當,才能更好地樹立起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