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盛秋
(昆山國際學校)
賞識教育下勿忘培養(yǎng)孩子的受挫能力
◆馬盛秋
(昆山國際學校)
作為老師,與家長在交流其孩子的不足時,曾有不少家長不斷地提醒我,“我們家的孩子是需要鼓勵的?!毖韵轮夂芮宄?,那就是“老師,看看我孩子的優(yōu)點吧,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家孩子也很棒的?!蹦敲次覀儊砜纯促p識教育之下的孩子與我們這一代有什么不同吧。是的,他們比我們這一代人有活力,他們比我們這一代人更自信。但是,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他們比我們這一代人脆弱了許多。因為和家長吵架而離家出走的孩子屢見不鮮。因為感情受挫折、學業(yè)壓力,結束自己生命的高校學子不在少數(shù)。此時,我們不得不反思,是不是沒有把握好賞識教育的度,讓我們的孩子在賞識中過分膨脹,以至于當挫折來到的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那么無力,于是變得不堪一擊。所以,我們應該意識到當我們在贊揚、夸獎孩子的同時,不要忘了給予他們一些小小的挫折,讓他們變得堅強起來。當然,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們還得追本溯源,看看我們的在賞識教育過程中走進了哪些誤區(qū)。
1.許多家長往往只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不能正視孩子的錯誤。當孩子在學校里和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或動起手來的時候。我們的家長常常會說“我的孩子很講道理的,應該不是我們家孩子的錯?!薄拔业暮⒆右郧皬膩頉]有和人家打過架啊,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家長們努力的幫助孩子找到犯錯的理由,為孩子解脫。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了這樣的觀念:我沒錯,要錯也是別人的錯。試想,一個自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孩子將來怎能面對來自他人的批評,又怎能正確地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呢?這樣的孩子即使因為犯了錯受到了批評,他也只會認為是他受到了不公的待遇。
2.有的家長喜歡對孩子講“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采取這種與別人比較的表揚方法。也有的家長在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后,都要“真乖”“真好”“真聰明”的贊揚個不停,其實這種無節(jié)制的廉價的表揚,也會使孩子滋生虛榮、自負、驕傲心理,容易使孩子自以為是、自滿、瞧不起別人。不過,家長們可曾想過,這樣一個超級自我膨脹的孩子當看到別人得到更多的肯定時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理變化。我想,常見的表現(xiàn)無非有兩種。一是自暴自棄,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不過如此;二是產(chǎn)生強烈的妒忌心理,采取一些過激行為。而這肯定都不是我們家長想看到的。
3.不少家長會有這樣的錯誤觀念,認為自己的孩子是聰明的,能干大事的。他們常常會在培養(yǎng)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上表現(xiàn)得漠不關心,更有甚者事事包辦。有的家長甚至直言不諱的對孩子說,只要你讀書讀得好,其他的事情你都不要管。當表揚孩子的時候總是以“我家的孩子可聰明了”為主。所以,很多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差,除了讀書之外,什么都不會做,甚至連掃地都不會掃。試問,這樣一個四體不勤,動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極差的孩子將來如何在社會立足?我們的家長又是否可以為他們包辦一輩子?
1.我們的一些教師經(jīng)過多年的師德教育,漸漸摒棄了“懲罰”手段,開始想方設法去發(fā)現(xiàn)、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給予表揚,有的教師在為學生寫操行評語時挖空心思、搜腸刮肚去尋找最美妙的字眼夸獎和稱贊學生,而在提到學生缺點時,卻總好像陪著一百個小心的樣子,什么“如果……就更好了”,什么“你要是……老師就更喜歡你了”之類。誠然,這樣的評語會讓孩子自信,家長滿意??墒俏覀兒⒆邮欠駮虼艘矊⒆约旱膬?yōu)點放得很大,而把自己的缺點、不足看得很輕,輕到可以忽視呢?
2.縱觀如今的學校教育,給老師的束縛越來越多。動輒給老師套上個不尊重學生,體罰學生的罪名。從原來的打學生叫體罰到后來的罰站、罰抄叫變相體罰,再到后來的學生座談,問及你們老師是否有體罰你們,孩子問什么叫體罰,調查者說就是叫你們上課站著。于是老師好像戴上了孫悟空的緊箍咒,不敢越雷池半步,只好用表揚和鼓勵取代懲罰和批評,以此自保。而精明的學生也清楚地看到,原來老師不過是個紙老虎,于是面對錯誤變得不以為然。
3.幾乎所有的老師都聽過這句話“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想這是教育界、社會對學生最大的賞識了。言下之意再清楚不過,孩子都是可造之才,如果不成才那就是老師的錯。既然專家都這樣說了,孩子們能不覺得自己優(yōu)秀嗎?家長們能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個人才嗎?
在所有的這些誤區(qū)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在有意無意地在向孩子透露一個信息,那就是“孩子,你是最棒的?!蹦敲催@些沉浸在“我最棒”的假想中的孩子將來能否承受自己還不夠好的現(xiàn)實呢!所以,我們必須讓孩子清醒過來,告訴他們“孩子,你是很棒,但你也有不足。漫漫人生路上,你還會遇到很多問題,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所以你要堅強?!蔽覀円龅木褪亲屗麄冊诿鎸ΨN種挫折的時候,依然有自信,有勇氣。那么我們該怎樣去做呢?
1.引導孩子正視自己。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家長、老師,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優(yōu)點,但并不是沒有缺點。要讓孩子看到自己優(yōu)點的時候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教孩子用放大鏡看別人的優(yōu)點,懂得取長補短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放平心態(tài),不居高自傲,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會是強大的。
2.引導孩子學會溝通。認清自己不是個十全十美的人之后,遇到困難和挫折便是正常的事情。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手足無措那也是稀松平常的事。這時,可以做的絕不是為了保存面子而自己硬撐著,或是找信任的人傾訴,化解心里的壓力,或是尋求家長、老師、朋友的幫助。借助別人的力量,共同解決。要讓孩子知道,溝通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途徑。
3.適時地給予孩子批評。孩子都喜歡聽好話,聽到批評就不高興。所以家長、老師要讓孩子經(jīng)歷這樣的不高興,不舒服,要讓他們聽得進批評。當他們犯錯誤的時候,家長、老師應該毫不留情地給予批評。不能總是為了維護孩子的自尊心,而錯失了讓孩子面對挫折、面對批評的機會。要知道,當孩子接受批評的時候也是他們鍛煉他們心理承受能力的時候。
4.要培養(yǎng)孩子樂觀的態(tài)度和堅強的毅力。生活中有順境也有逆境,要教會孩子以平常的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考試或競賽中一時的得失,以“勝敗乃兵家常事”的豁達態(tài)度去對待學習與生活中的暫時失敗,做到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只要有了樂觀的態(tài)度,就會增強戰(zhàn)勝、克服困難的信心。同時,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堅強的毅力。幫助引導孩子在挫折、困難、失敗和逆境面前,有勇氣去面對,去接受,并努力去克服它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要能吃苦耐勞;對環(huán)境中不良因素的誘惑,要有克制力和約束力。例如,練長跑,尤其是在數(shù)九寒冬,要教育孩子貴在堅持。只要家長時時注意引導和培養(yǎng),那么孩子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就會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5.為孩子學會獨立處理問題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許多事情,孩子是有能力獨立處理的。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他們可以不再一味依賴家長,他們可以更多地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憑自己的力量辦事。所以家長、老師不要總是把他們當成小孩子,認為他們沒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我們應讓孩子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為孩子學會自理自立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適時適度地把一些問題、障礙交給孩子做事,讓孩子經(jīng)受摔打。孩子的獨立能力增強了,那么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溫室里的鮮花,它的生命力永遠比不上山間的野草!當我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需要的不是無節(jié)制的表揚,他們更需要家長、老師為他們提供一些體驗挫折的機會。從小到大一路被捧著長大的孩子,是難以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生存的。只有經(jīng)歷過挫折的孩子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他們會有勇氣面對批評,面對攻擊,甚至面對不公正。我們應該讓孩子懂得,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們依然能夠堅強地承受?!安唤?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做父母、當老師,應該在賞識教育的思潮下保持清醒,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受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