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君
(中國礦業(yè)大學文法學院外語系)
“過程寫作法”在《學術論文寫作》課程中的應用
◆李麗君
(中國礦業(yè)大學文法學院外語系)
20世紀70年代,第二語言教學逐步摒棄了行為主義理論,轉向以交際為目標的教學法。麥肯齊和湯普金斯首將交際理論引入寫作教學,提出了過程寫作法,因其觀點新穎而實用,受到外語教學界的矚目,成為寫作教學法的主流。過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交際理論,交際法強調語言的社會交際功能,它的基本主張包括倡導教學過程交際化,認為只有做到外語教學過程交際化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強調學生主動學習,要親身經歷合作學習和知識建構的過程并有效地學習(陳遼坤1991)。由此,寫作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來發(fā)現內容,挖掘內容,準確地表達內容,在寫作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并充分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教師的指導也始終貫穿于整個寫作過程之中,直至最后成文。
《學術論文寫作》是英語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主要專業(yè)基礎課,是英語專業(yè)技能必修課,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本課程的授課特點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采取以課堂教學為主干,以課前探討和課后反思為兩翼的教和學途徑,激活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該實踐教學要求學生依據課堂講授的學術論文各個寫作環(huán)節(jié),組成合作小組并擬定論文選題、撰寫大綱、查找資料、完成論文草稿撰寫,期末以口頭答辯的形式講述論文,完整呈現學術論文從撰寫到答辯的全部過程。學生經過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演練,可以構建清晰的學術論文寫作的概念,養(yǎng)成有效使用語言的習慣。
1.寫前階段
即為學生落筆前的構思階段,是指寫作之前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閱讀各種資料、收集信息、確定主題、列出提綱等。這個階段對于學術論文而言猶為重要,因為一個好的研究論題需要基于專業(yè)所學、大量的文獻閱讀和批判式的思考。本階段,教師指導的關鍵就是向學生講授各種挖掘題材的技巧,特別是對于初涉學術論文的學習者而言,如果寫前階段的工作做得不好,后期的論文就很難成行,而且會對學術寫作產生犯難甚至是抵觸的心理。因此,本階段積極地鼓勵和激活性質的不同思考角度是教師指導工作的重要前提。根據過程寫作法的要旨,教師的任務首先就是啟發(fā)學生如何開發(fā)自己感興趣的題材、選定一個研究方向,然后結合文獻閱讀逐步細化,擬定一個比較可行的主題句和研究題目。確定題目可行性之后,教師可以根據題意幫助學生確定寫作提綱,并引導學生搜集與題目相關的文獻資料或研究數據。
2.寫作階段
即初稿階段,學生用文字把自己的構思表達出來。本階段,教師在指導學生展開各章各節(jié)的寫作時,應順著學生的思路,或交談或提問,幫助他們完整思路。學術論文的寫作階段要緊的是思路的明確和記錄,圍繞選題進行文獻綜述、闡明選題意義和研究問題,教師應告訴學生緊扣選題,突出重點,不要在意任何語法規(guī)則、選詞和用詞等細末問題。否則的話,學生一味地否定剛寫到紙上的東西,使自己發(fā)掘題材的能力受到限制。并不是因為這些內容不重要,而只是把這些技術性的細節(jié)納入文章的修改階段。學生在本階段可以在合作小組內或與教師進行大量的對話,在寫作過程中不斷完善研究命題和研究思路。
3.修改階段
即學生對論文進行整理和完善的階段。這個階段可以分為兩步進行。第一步,學生互評。仍然以合作小組為單位,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對同伴的論文草稿進行評價。這些問題多涉及論文的內容而少涉及寫作形式。小組討論后,讓學生為所閱文章寫出書面評語,相互問答并商定修改意見。教師可在各組之間進行巡視,但不要過于干預,只對提問的學生進行答疑或指導。第二步,各組推薦一篇論文,可以要求研究方向不同的論文,如“語言學、教學或翻譯”,在學生闡述本研究論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論文的思考線索、選題的表達、研究方案的設計等,使學生從中領悟到不同研究方向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教師可以指出需要改進完善之處,并可就某幾篇論文或某些點啟發(fā)學生課堂討論。
4.重寫階段
即重寫整理和寫作的階段。教師要使學生明白,重寫是寫作過程中的階段之一,而不是對初稿寫得不好而進行的懲罰。指導學生根據同學的修改意見,借鑒學術論文的寫作技巧和特點,完整和調理自己的思路,對文章進行修改和重寫。此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對內容進行改動,也可以建立在重寫前列出提綱,說明增減的內容。這樣,經過重寫,吸納別人的經驗和擴展自己的思路,相信學生的寫作水平是會有所提高的。
5.評閱階段
傳統(tǒng)的評閱是存在著嚴重缺陷的:師生之間達不到真正的交流,教師的評閱過多地放在拼寫、標點符號、語法和句法等方面,而忽視了對文章內容的審視。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在修改和校訂環(huán)節(jié)之外,課程增加了論文口頭答辯的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以3~5人的合作小組為單位,對所選論題和論文內容進行口頭答辯,答辯內容包括闡述論文方向,介紹相關文獻資料,闡明研究方案和研究結果;答辯小組要回答任課教師和其他同學對于論文內容等所提的問題,以幫助學生形成對于讀者的敏銳的感受力。
總之,把寫作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整個寫作過程,其重要意義在于擺正了寫作與思想表達之間的關系。學習并掌握寫作技巧和文章結構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們只是表達思想的手段,而表達思想才是最終的目的。Widdowson曾指出:寫作是什么(1996:6)?不是寫句子,而是寫思想;不是句子的堆砌或排列,而是交際,即作者把自己想說給別人聽的觀點擺出來?!秾W術論文寫作》的目標是讓學生習得論文寫作的完整過程,寫出自己對選題的理解,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學術交流。這樣的宗旨即是過程寫作法理念的體現,該教法之目標是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什么是怎么學到的。內容是師生共同探討決定,共同計劃,讓學生自己發(fā)現需要并根據完成任務的成果評價的,也就是內因起作用的(夏紀梅,2003)。讓學習者自己選擇論題、查找文獻、確定題目、完成寫作,實質上是給學習者提供了一個探索語言知識的機會,因為寫作的過程必然涉及到新的語言知識,表達觀點的過程就是好的寫作,不僅僅是在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文章,也是創(chuàng)造文章的過程。
[1]陳遼坤.“交際法”與中學英語教學[J].現代外語,1991,(3).
[2]夏紀梅.現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