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龍 朱曉敏 王勇
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是臨床常見的乳腺癌轉移方式,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傳統(tǒng)檢測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多采用腋窩淋巴結清掃術,但是具有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的缺點,對患者損傷較大;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是新型微創(chuàng)檢查手段,能夠高、精的檢測處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目前歐美部分國家已將其作為的替代檢查方法[1,2]。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2007年9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患者71例,隨機分為觀察組(應用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共35例患者,患者年齡36歲~60歲,平均年齡(48.3±2.4)歲,平均病程(2.3±1.1)年;對照組(應用淋巴結腋窩清除術)共36例患者,患者年齡35歲~59歲,平均年齡(47.9±2.2)歲,平均病程(2.6±1.2)年;臨床分期主要Ⅰ期45例,Ⅱ期2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長短、基礎疾病以及分期分型等,經統(tǒng)計分析,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觀察組采用前哨淋巴結活檢術:①放射性示蹤法:4點法注射99mTc-硫膠體5 h后,利用CT以及γ-探測儀進行定位。②美藍示蹤法:4點法注射美藍染料,按摩10 min后查找藍染淋巴結。③將標記的淋巴結送檢。常規(guī)腋窩淋巴結清掃術獲取淋巴結送檢。
1.3 評價標準 根據(jù)文獻報道[3]參照美國Louisville大學制定的SLNB評價準則進行結果判讀。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兩組患者的檢測數(shù)據(jù)應用χ2檢驗,利用SPSS 17.0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P值測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放射性示蹤法檢出率為83.35%(30/36),準確率為80.5%(29/36),美藍示蹤法檢出率為77.8%(28/36),準確率為75.0%(27/36),總檢出率為100%,準確率為94.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未發(fā)生并發(fā)癥,對照組發(fā)生2例感染,3例上肢水腫,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3.9%,經統(tǒng)計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乳腺癌作為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腋窩淋巴結轉移是其最常見的淋巴結轉移方向。淋巴結轉移情況直接影響臨床手術方案制定的合理性以及預后效果。傳統(tǒng)檢測淋巴結通常采用淋巴結腋窩清掃術,雖然檢出率以及準確率較高,但是因其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并且臨床治療意義較低,因此臨床應用效果并不理想。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前哨淋巴結活檢日益成熟,逐漸成為臨床檢測淋巴結轉移情況的主要方法。經研究證實,雖然由于淋巴結位置以及注射點的影響,其準確率略低于淋巴清掃,但是在檢出率以及敏感性上并無顯著差異,但其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淋巴結腋窩清掃術。綜上所述,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是乳腺癌淋巴結轉移較為理想的檢測手段,具有高檢出率、高準確率以及高安全性的優(yōu)點。
[1]Cancemi P,Albanese NN,Dicara G,et al.Multiple changes induced by fibroblasts on breast cancer cells.Connect Tissue Res,2010,51(2):88-104.
[2]張建國,仲雷,李傳樂,等.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檢測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效果評價.中華腫瘤雜志,2007,29(3):235-236.
[3]王永勝.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共識與展望.中華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9,16(7):50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