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竹青(韶關市中心業(yè)余體校 廣東 韶關 512000)
當前,各地紛紛舉辦各種形式的舉重比賽,在這樣的比賽強度下,傳統(tǒng)的訓練方法已經不能夠滿足運動的需求了,提出科學的訓練方法迫在眉睫。運動生化原理在舉重訓練中的運用適應了舉重運動的發(fā)展趨勢,提高了舉重訓練的水平,增加了比賽勝利的幾率,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磷酸原供能系統(tǒng)、有氧供能系統(tǒng)和糖酵解供能系統(tǒng)是運動中能量的主要供應來源。三磷酸腺苷是肌肉收縮的直接能源,骨骼肌活動是指肌纖維中的三磷酸腺苷分解為二磷酸腺苷和無機磷,然后釋放能量引起肌絲滑動,使肌肉變形、肌纖維縮短,從而改變關節(jié)和骨的位置,最終實現(xiàn)人體運動。三磷酸腺苷和CP在肌細胞中的總量是非常有限的,通常只能保證肌肉做六到八秒的快速運動,如果超過了六到八秒的時間,就會由糖酵解系統(tǒng)和乳酸能系統(tǒng)提供肌肉收縮所需要的能量。
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能量供應的方式有著不同的特點。體能訓練的目的是提高能量的代謝供能的能力,在體能訓練時,首要任務就是選準能量系統(tǒng),這個能量系統(tǒng)必須在這項訓練中起主導作用。舉重運動是一種速度力量型的運動項目,其中用最短的時間將最大的力氣發(fā)揮出來是舉重運動最突出的特點。舉重運動的能量主要由磷酸原系統(tǒng)供給,快肌起輔助作用。根據科學的研究,舉重運動員完成整套舉重運功所用的時間大致為0.2到0.4秒,在這短短的零點幾秒里,運動中的能量幾乎都是由磷酸原系統(tǒng)供給。在運動員進行運動的過程中,磷酸原系統(tǒng)的供給能力第一個被發(fā)揮出來,磷酸原系統(tǒng)起著增加肌肉中CP的含量、提高ATP酶的活性的作用。
要想發(fā)展磷酸原供能系統(tǒng),就必須科學地選擇能夠達到我們所期望的效果的訓練項目。根據運動生化原理,發(fā)展磷酸元供能系統(tǒng)的訓練項目最好能夠給磷酸原系統(tǒng)最大的刺激性,又因為糖酵解系統(tǒng)和磷酸原系統(tǒng)之間有代謝調解的關系,所以在磷酸原系統(tǒng)分解的時候就會激活糖酵解系統(tǒng),這時乳酸的生成量就會增大。訓練方法的選擇要根據代謝的特點,盡量不要用糖酵解系統(tǒng),最大程度地消耗肌肉中的CP量,最小程度的減少乳酸的形成量,要想發(fā)展磷酸原系統(tǒng)的能力,使運動的成績得到提高,就必須要選擇最大強度的抓舉、挺舉和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發(fā)力的動作的訓練項目,這就需要采取一些具體的方法。
要想適應超級速率的三磷酸腺苷合成和能量的釋放,就要在能夠保證運動動作的基礎上,采用極限強度和亞極限強度進行訓練,盡可能地最大程度的消耗三磷酸腺苷和CP的貯存量,最大量地募集快肌纖維,最高水平地刺激三磷酸腺苷酶和CP酶的活性。極限強度是指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百之間,亞極限強度是指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之間。
在力竭性的運動完成之后,在2到5分鐘的基本恢復時間里,CP用半分鐘的時間就能夠恢復到百分之七十。速度力量的訓練不僅能夠科學有效地利用磷酸原系統(tǒng),而且能夠使消耗和利用達到最大化。因此,要嚴格控制組數(shù)之間的間歇,間歇的時間不能低于30秒,休息間歇保持在2到3分鐘之內,切不可超過5分鐘,只有這樣才能使氧氣得到充分的補充,把在訓練時由于消耗磷酸原系統(tǒng)而產生的氧氣債消除。如果磷酸原系統(tǒng)得到了良好的恢復,那么運動員就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較大強度的訓練了。
在舉重運動的實踐過程中,發(fā)展磷酸原供能系統(tǒng)的負荷強度最好保持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百之間,組與組之間的休息最好能夠保持在兩分鐘以內。只有科學合理的將運動生化原理利用到舉重運動的訓練中,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舉重訓練的作用,提高體育競技項目的水平,促進舉重運動,甚至是整個體育運動的發(fā)展。
總結:
隨著各種舉重競賽的發(fā)展,運動生化原理在舉重運動中的運用日益廣泛,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當前各種形式的舉重競賽日益激烈,科學地運動生化原理對運動員進行訓練,不僅適應了比賽的需要,更滿足了運動員在訓練中的能量供應需求,保證了運動員的體能,促進了舉重比賽的進行,為舉重運動在我國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舉重運動項目的普及與發(fā)展。
[1]許豪文.運動生物化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9).
[2]徐曉陽,紀仲秋.運動生物化學[M].廣西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9).
[3]桂來堂,馬永紅.運動生化原理在舉重訓練中的運用[J].山東體育科技.2007.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