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朋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武漢 430073)
當今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不僅給人們帶來生活質量的飛躍,也帶來了審美的閑暇和理念。近年來,隨著紡織服裝業(yè)的逐步發(fā)展,人們開始關注服裝表演,也開始追求服裝潮流前線,可以說服裝表演不僅是時尚的風向標,也是人們日常著裝的向導。人們只是關注模特們在T臺上或華麗、或簡樸、或怪異的服裝展示,其實,在其背后,對于服裝表演有著很大影響的服飾配件卻鮮為人知。本文在分析服裝表演與服飾配件發(fā)展歷史的基礎上,重點研討服飾配件的產生與發(fā)展及其對服裝表演的影響。
對美和裝飾的普遍追求,是人類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服飾配件的起源當早于衣裳的出現??脊虐l(fā)現,服飾文化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當時,石制工具已經定型化和小型化,原始人類也已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用獸骨、石頭制成的笄和束發(fā)器,用獸齒、貝殼串連起來的項鏈,用獸頭皮做的帽子等已經出現。引人注目,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維系在同伴中的地位關系等是這些原始裝飾的特別含義。圖騰崇拜和部落標志與原始服飾配件的產生也不無關系。有的原始氏族或部落,相信與某種動植物有血緣關系,遂拜為祖先,尊為圖騰,并以這種動植物為名。因而在這個部落里,人們從身體裝飾到日常用具等方方面面,都要采用統(tǒng)一的圖騰裝飾,以便與其他氏族或部落相區(qū)別。如某些以動物為圖騰的部落,其動物的皮毛、牙齒等均可做成象征圖騰崇拜、部落標志的頸飾、頭飾、腕飾等服飾配件;某些以花草為圖騰的部落,其花朵、種子、葉子和自然形象等也可以作為圖騰崇拜、部落標志的服飾配件。
一個人的氣質形象、文化修養(yǎng),主要是通過服裝體現出來的,所以,在服裝家族中,服裝是主體。相對而言,服飾配件則處于從屬地位,因此,無論是配件、化妝,還是發(fā)型等都要圍繞服裝來考慮,以突出穿著者的整體形象。
種類繁多的服飾配件,大多因某些功利性目的而產生,只是后來經過逐漸發(fā)展演變,便具有了一定的審美和象征意義。如笄最早是因為原始人散落著的長發(fā)遮擋視線而且影響到勞動而創(chuàng)造的。笄,形如彎月,一般用飛禽的肋骨或小樹丫做成,一端尖而圓滑,另一端有櫛節(jié),人們將長發(fā)挽成發(fā)髻,用笄尖而圓滑的一端左右對稱插入,將其固定在頭頂,節(jié)露在外面,具有美觀的效果。后來用金、銀、珠寶設計出的精美的釵、步搖和鈿乃至現代形態(tài)各異的發(fā)卡都是由笄演繹而來的,只是較笄更具有裝飾性而已。再如帽子,帽子是由巾而冠逐漸演變而來。為了抵御大自然的風、沙和太陽對人類頭部的襲擾,原始人便用在勞動時圍在頸部擦汗的巾把頭裹住,以防風沙襲擾,也能遮寒蔽日。后來漸漸地就有了冠,并根據款式和裝飾,有上下尊卑之別。而作為現代人裝飾用的項鏈,從開始便是以裝飾象征的含義出現的,最早原始人用貝殼串成飾品,或用獸牙串成項鏈佩戴,項鏈上的獸齒越多,標志著他狩獵的動物越多,也標志著他越勇猛,當積累到在本部落或氏族中最多時,他就有可能成為本部落首領。
服飾配件的發(fā)展,既體現了社會性,也體現了民族性。所謂社會性是指不同時期的政治、宗教以及文化、工藝水平等對服飾配件均有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必然反映出審美性、藝術性、裝飾性、工藝性等方面的些微變化。所謂民族性,則是指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氣候條件以及民族風情、民族習慣等,產生了具有各不相同的形式和內容的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服飾配件。不同的時代及思想觀念,對服飾配件的發(fā)展也有較大的影響。中國封建社會使用的服飾配件受到“禮制”的嚴格限制,不同等級的官爵命服、頂戴花翎與朝珠各不相同。隨著辛亥革命成功,這些東西一律廢除,人們的鞋帽服裝漸漸朝著簡練、實用、舒適的方向發(fā)展。
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服裝表演與制作開始出現。中國最早的一次時裝表演,是1928年由著名畫家葉淺予先生舉辦的。當時的上海,被譽為經濟發(fā)展和時尚發(fā)展的前沿陣地,許多國外來的設計師們活躍在上海灘,他們不僅在中國設計、制作、銷售服裝,而且為了促進服裝銷售,還把西方已經流行的時裝表演模式復制了過來。葉先生受一家英國紡織印花洋行的委托,在南京路一家百貨公司舉辦了一個時裝展覽會,模特由幾位舞女臨時充當,這是中國服裝表演的雛形。
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時裝表演,是1930年10月9日由美亞絲綢廠留美歸來的總經理蔡聲白組織的。為了慶祝企業(yè)建立10周年,并推銷展示工廠設計的絲綢布料,這次表演,不僅聘請了許多美女,而且邀請了一些上海灘影星及交際花等共同組成專業(yè)表演隊,后來,其他地方的服裝企業(yè)便開始紛紛效仿,以服裝表演展示服裝,開啟了中國服裝表演的先河。
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服裝表演制作發(fā)展較晚。1979年,皮爾·卡丹品牌及皮爾·卡丹先生進入中國,他不僅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品牌服裝,也帶給了中國人服裝品牌概念,還為中國帶來了歷史上第一次服裝表演制作,它對中國的時裝事業(yè)有著開天辟地的意義 。1981年10月,由皮爾·卡丹的特別助理宋懷桂女士籌備組織,由兩名外國模特和十幾名中國模特組成的表演隊在北京飯店進行演出,這是中國人加入到時裝表演行業(yè)的開始。之后,中國的時裝表演及制作飛速發(fā)展,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發(fā)展方式。1992年12月8日,中國第一家國家級模特代理機構——新絲路模特經紀公司成立,它的成立不僅發(fā)掘培養(yǎng)出了一批批優(yōu)秀的模特,促進了我國模特事業(yè)的發(fā)展,而且在表演制作的理念和技術方面也始終處于領先地位。之后,涌現出一大批模特經紀公司,一些頗具代表性的演出活動也隨之涌現。如“時裝周”,它不僅是展示服裝品牌的時尚陣地,也是模特們表演和嶄露頭角的舞臺。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jié)、大連國際服裝博覽會等已成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時裝周。隨著這一活動的開展,藝術性也在注重商業(yè)性的同時得以更好展現,表演編排、道具燈光等不斷花樣翻新。另外模特大賽和服裝設計大賽也是較有代表性的活動,如“CCTV模特電視大賽”、“新絲路中國模特大賽”等模特大賽;“CCTV服裝設計大賽”、“‘真維斯’杯休閑裝設計大賽”、“‘漢帛杯’國際青年設計師時裝作品大賽”等服裝設計大賽。
在模特大賽和服裝設計大賽中,人們不僅重視比賽的元素,而且對服飾配件因素也越來越重視,服裝表演作為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種營銷手段,為服飾配件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因此,服裝配件與服裝表演二者相互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讓服裝表演及制作有了更加誘人的魅力。
服飾配件對服裝表演有著直接的影響,其主要體現在視覺感受和心靈感受兩個方面。視覺感受主要是通過選擇恰當的色彩、材料和造型元素來完善服裝的整體性,并加強服裝的風格,從而對服裝表演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心靈感受則是通過選擇恰當的服飾配件與服裝表演相結合,來達到提升個人氣質,凸顯個性,強調風格及體現個人生活態(tài)度的效果,也可以理解為是對高品質生活理念的一種追求。
服飾配件在各個時代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古往今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獨立存在發(fā)展,服飾配件也不例外。它受社會壞境、習俗、風格、審美等因素的影響,是地位的彰顯、風俗的體現和個性的追求。
服飾配件,它是自身外在美的一種設計,是人體的又一層外在肌膚,是流動著的軟雕塑,是人的氣質、個性、風格及生活態(tài)度的體現。服飾配件與服裝表演是相輔相成的。在服裝表演中,選擇風格相對應的配件對服裝的整體效果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而服飾配件也在逐漸走向相對獨立,在配件的展示中,選擇統(tǒng)一的服裝對配件也起到了凸顯的作用。Coco Chanel女士曾說過:“鞋子是一個人優(yōu)雅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睋碛幸浑p屬于自己的高跟鞋,是每個女人的基本要求,而要體現一個女人的優(yōu)雅氣質,則只需要把那些熠熠生輝的珠寶首飾與服裝搭配得當即可。如,端莊穩(wěn)重是職業(yè)女性服裝的一般特性,若用一條別致的絲巾或一副精致的耳飾加以適當點綴,就會消除原有的拘謹沉悶之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像皮包、香水、發(fā)飾、鞋子等服飾配件也是現代女性不可或缺的。男人,和女人一樣離不開服飾配件,除了一身得體的西裝之外,與之協(xié)調配套的皮帶跟皮鞋也是必不可少的裝飾品,這樣才更能體現個人的風度?,F代的都市男性,追求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服飾配件,隨著時代的更新,手表、眼鏡、香水更能恰到好處地烘托出一個人的素養(yǎng)與生活態(tài)度。由此可見,服飾配件不僅體現個人的風格、品味,更是一種對高品質生活理念的追求。
服裝設計大師Coco Chanel說過,飾品不是保值的工具,而是一種達到和時裝搭配時形成最佳著裝視覺效果的手段。由于服飾配件是依附和從屬于服裝整體設計的,這就要求它在造型、色彩及材料的設計上必須與服裝陳列的流行主題相呼應,以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充滿魅力的視覺效果,而這一視覺形象正越來越受到服裝表演的普遍重視。
1.材料設計。
服裝表演中的服飾配件材質,一般是指原材料的質地、色澤、肌理所形成的視覺與觸覺的綜合感覺。如飄逸的絲綢可以展示出溫柔的意味;柔和的毛絨可以展示出舒適的意味;挺括的皮革可以展示出精干的意味;而堅硬的金屬則可以展示出力度的意味。毛絨大衣與一條飄逸絲巾搭配,就可以盡顯女性溫和柔情的風姿;而皮革夾克與一條金屬鏈子搭配,則可以彰顯男性的堅韌剛毅的風采。所以說,選擇合適的材料能夠更恰當地表現其主題含義。
2.色彩搭配。
服裝表演中的服飾配件色彩要適度使用,符合一定比例,這樣,服裝表演才能有整體美感。如果過分夸大或者減弱服飾配件的色彩,則會對服裝表演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必須根據同類色、類比色、對比色的三種配色原則,使服裝飾品與服裝形成對比、協(xié)調、強調、呼應等關系,以便使服裝表演富有豐富感和層次感。
3.造型元素。
點、線、面的構成原則,是服裝表演中服飾配件搭配必須遵循的原則,這樣才能形成有秩序、有節(jié)奏、有重點、比例協(xié)調的層次形式美。強調佩戴服飾配件的風格化、個性化的前提是必須恪守社會規(guī)范,這也是服裝表演文化、禮儀、素質等內涵的外觀體現。如參加會議的男士若西裝革履,就必須要注意領帶的花色應該與會議的內容統(tǒng)一和諧,襪子也要選擇深色的??傊?,整體統(tǒng)一是對服裝配件與服裝的基本要求,同時要注意,著裝不但要符合穿著者的身份,還要符合服裝表演的場合,也要體現出自身的風格與個性。
服飾配件在服裝表演中的裝飾作用不可小覷。它可以使服裝的外觀看起來整體性更強,有些配件,可以通過造型、色彩、材質等結合以彌補某些服裝造型上的不足。如晚禮服的造型一般都比較簡單,可以通過造型夸張、色澤華麗的配件設計來加以彌補。再比如職業(yè)裝,在服裝表演中與其他時裝相比略顯拘謹,可以通過在前頸處系一條小絲巾、配上一枚精致的胸花或者一副別致的耳環(huán)等設計,給呆板的服裝造型增添一些生動的元素。另外,系列服裝設計,除了考慮主體服裝的設計之外,還應考慮到服飾配件與整體服裝的關系,以及服飾配件相互之間的呼應協(xié)調??傊诜b表演的整體搭配中,服飾品配件起著裝飾美化的輔助作用。
服飾配件的風格種類繁多,風格是被表現的審美內涵,蘇珊·朗格把藝術看作是“有意味的形式”。而意味就是風格。在服飾配件藝術的處理上,首先,要分析和理解配件的風格,把握整體方向,選擇適當的表現方式。其二,根據配件風格的變化確定其表演風格和表演形式。
1.前衛(wèi)風格。
前衛(wèi)風格的服飾配件一般是指向傳統(tǒng)挑戰(zhàn)的反叛性風格。它強調個性,追求特立獨行,往往有不同尋常的搭配以及別出心裁的工藝效果。這類服飾配件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較遠,帶給人們的是奇特的視覺效果。在表現這類風格時,表演形式應該盡量夸張,或神秘,或怪誕,或飄渺。
2.都市風格。
都市風格的服飾配件具有后現代主義崇尚感性形象的特征,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征。它主要表現為對色彩與造型的強烈視覺沖擊,打破了保守的服飾文化,在引導消費方面痕跡深,被現代都市年輕一族所追捧。在表現這類風格時,表演形式要炫目,要給人以現代都市霓虹閃爍的歡快氣氛。
3.傳統(tǒng)風格。
傳統(tǒng)風格的服飾配件主要強調的是對于歷史的一種追溯,也是一種對逝去歲月的懷舊情懷。傳統(tǒng)風格中較為典型的是風格鮮明的中國元素,如鮮紅的中國結、龍鳳紋樣及祥云圖案刺繡、絲綢等。比如,在模特大賽中,用泳裝來表現中國風的時候,選擇中國結來加以裝飾,令人眼前一亮。在展現模特完美身材的同時,也將中國元素滲透其中。
4.民族風格。
民族風格的服飾配件采用的往往是極具民族特色的材質制作而成,如皮毛,藏銀羽毛、獸牙等,具有濃厚的民俗風情。在表現這類配件時,服裝的選擇要與其相應的民族風格相結合,將該民族的特征融入其中。
總之,服飾配件對服裝表演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不僅使服裝的外觀形象整體性更強,以突出服裝表演的完整效果,提升其品位,而且使服裝表演得到進一步升華。在服飾配件相對獨立的今天,這不僅滿足了突出個性、提升品質生活的需求,從另一方面也引導了消費潮流。如今,服飾配件的發(fā)展已經跨越了民族與國家的界限,講究其實用性與裝飾性二者的完美結合。由此可見,服飾配件是服裝表演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視覺信息符號,對服裝表演有著重要影響,并有其自身存在的重要意義。
[1]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
[2]陳偉利.現代服飾設計[M].北京: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海通E.圖騰崇拜[M].何星亮,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管彥波.中國頭飾文化[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
[5]許星.服飾配件藝術[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
[6]尹敏.服裝表演藝術[M].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2008.
[7]華梅.人類服飾文化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8]馬建華.形象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9]徐軍.服裝材料[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
[10]齊德金.服裝面料應用原理與實例精解[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
[11]袁利,趙東明.打破思維的界限[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12]馬立群.服裝陳列設計[M].沈陽:遼寧科技出版社,2008.
[13]葉立成.服飾美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