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陶淵明詩歌的不“平”與不“淡”

      2012-08-15 00:49:04鞏建鵬
      關(guān)鍵詞:園田陶詩田園

      鞏建鵬

      平淡自然是陶淵明詩歌的主要風格特征。陶詩的“平”是心氣平和,風格平易;陶詩的“淡”是淡泊高遠,淡而有味。平淡風格的特點是質(zhì)樸無華、明朗恬靜,語言特征是單純簡約、平易自然。然而,陶詩看似平淡而實則深沉,寄寓著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本文擬從陶淵明思想中仕與隱、理想與現(xiàn)實、生與死的矛盾,領(lǐng)悟陶詩所呈現(xiàn)出的不平與不淡的審美特征。

      一、現(xiàn)實的艱難與理想的田園

      按題材內(nèi)容劃分,陶詩[1]大致可分為田園詩、詠懷(詠史)詩和哲理詩三大類。最能代表陶淵明平淡自然風格的是其田園詩。他用優(yōu)美的文筆創(chuàng)造了一個令人向往的田園世界。詩中有對鄉(xiāng)村風光的描繪(《歸園田居》其一),有躬耕自足的欣喜(《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歸園田居》其三、《和郭主簿》),有與友人的歡聚(《歸園田居》其五、《移居》),有獨處的樂趣,(《時運》、和郭主簿》),有意與景會、心與神往的忘我之境(《飲酒》其五)。歷代陶詩論者,大多欣賞其描繪清新曠遠的田園佳境和悠然自得的人生意趣的詩作。然而,陶淵明用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田園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農(nóng)村是不同的。這個田園世界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產(chǎn)物,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虛幻的世界,是陶淵明心中的田園,現(xiàn)實生活中的農(nóng)村并非如此。

      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時局動蕩不安,農(nóng)村破敗凋敝,民不聊生。陶詩對此多有記述。“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歸園田居》其四)“荒途無人歸,時時見廢墟?!保ā逗蛣⒉裆!罚┨諟Y明自己在農(nóng)村的生活境況也十分的窘迫。其中,天災人禍是造成陶淵明生活貧困的直接原因。“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保ā陡鶜q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霜露早降,寒氣侵臨,農(nóng)民的生活受到明顯的影響。“炎火屢焚如,螟域恣中田;風雨縱橫至,收斂不盈廛。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造昔思雞鳴,及晨愿烏遷?!保ā对乖姵{(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因火災、蟲災而歉收,終年的辛苦耕作得到的卻是饑寒交迫。陶淵明的生活也因此變得越來越艱難:“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豈期過滿腹,但愿飽粳糧;御冬足大布,粗唏以應陽。 ”(《雜詩》其八)“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 ”(《飲酒》其十一)“競抱固窮節(jié),饑寒飽所更。弊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保ā讹嬀啤菲涫叭跄攴昙邑?,老至更長饑?!保ā队袝鳌罚┥踔恋搅搜亻T乞討的尷尬地步:“饑來驅(qū)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扣門拙言辭?!保ā镀蚴场罚?/p>

      殘酷的現(xiàn)實使陶淵明認識到,歸耕田園并不是一條理想的人生之路。在飽嘗耕耘的艱難,持續(xù)無望承受著艱難生活的壓迫下,他的感情終于無法控制了,于是有了上述詩作。在詩中,陶淵明感嘆自己連最起碼的物質(zhì)生活也不能保證,所以他激憤地渴求公道。在這些詩的結(jié)尾處,陶淵明克服了現(xiàn)實與理想的沖突,以平靜沖和、順其自然的心態(tài),實現(xiàn)了理想人格對現(xiàn)實人格的超越,發(fā)現(xiàn)并塑造了田園的美,寫出了一篇篇純靜動人的頌歌。但畢竟悲也悲了,號也號了,這可以證明陶淵明心中是不平靜的。

      自然,不僅是陶詩的總體藝術(shù)特征,也是陶淵明的人生旨趣。自然有“自由”的意思,所謂“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歸園田居》其五);“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歸去來辭》序)。梁啟超說:“愛自然的結(jié)果,當然愛自由。淵明的一生,都是為精神生活的自由而奮斗?!保?]陶淵明三仕三隱,為貧而仕的無奈,出仕與隱居的矛盾,仕宦與生命的沖突,使他深切體會到心靈深處生命被羈役的苦惱。綜觀其時詩作,可以說幾乎都在訴說出仕的勉強,充滿強烈的歸隱之思。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guī)林》二首,是陶淵明奉桓玄之命使都后歸途中所作。詩中真切表達了他對本然性情的召喚,對親情的依戀和對行役的厭倦,并傾訴了其人生理想:“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他認為回歸園林是擺脫束縛的唯一途徑。《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是陶淵明回鄉(xiāng)探親假滿返還江陵任所途中感懷而作。陶淵明為實現(xiàn)自己大濟蒼生、匡時濟世的壯志理想而出仕的愿望落空了,統(tǒng)治者所關(guān)心的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個人的私利,這引起他思想上莫大的反感和懊惱:“讀書敦夙好,林園無世情。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彼細w之情油然而生,表明自己所眷戀的是耦而耕的田園生活?!妒甲麈?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是陶淵明初就劉裕軍府任職的途中所作,詩中毫無始赴新任時的興奮,只有“暫與園田疏”的無奈,“綿綿歸思行”的惆悵,更有再入仕途“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的愧意,以及“真想初在襟,誰謂拘行跡”的生命意志不受形跡所拘的表白和自慰。

      二、豪放超越與憂患憤慨

      相對于平淡自然,陶淵明又有豪放和憂患時世的一面。龔自珍評價道:“陶潛酷似臥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保?]陶詩中有許多感慨良深的詠懷詩、詠史詩。尤其是晉宋易代前后的一些作品,寄托了陶淵明深沉的感慨,批判了黑暗的現(xiàn)實,更有許多憤世嫉俗之言以及“金剛怒目”式的“豪放”之音。 如其《飲酒》(其一、其二)、《詠二疏》、《詠三良》、《詠荊軻》、《讀山海經(jīng)》等,豪放風格尤為突出。

      魯迅先生說:“被論客贊賞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先生,在后人心目中,實在飄逸得太久了。……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保?]陶淵明的滿腔義憤在《詠荊軻》里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詠荊軻》中,陶淵明借古喻今,借歌詠古代英雄抒發(fā)自己對現(xiàn)實的感慨和不平。全詩繪聲繪色,氣壯山河,情緒激昂,語言豪放?!熬铀乐海釀Τ鲅嗑?;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發(fā)指危冠,猛氣沖長纓。”悲壯豪邁似江湖俠客。正如宋人朱熹所說:“淵明詩,人皆曰平淡,據(jù)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說得出這樣言語出來?”[5]陶淵明寫得豪放有力、火氣十足的作品,還有《讀山海經(jīng)》組詩。詩中借神游仙境和荒怪之論,或發(fā)泄其郁積胸中的苦悶(如《讀山海經(jīng)》其七),或抒發(fā)自己的壯志豪情(如其九、其十),使蘊藏在靈魂深處的情感像火山爆發(fā)一樣迸裂而出。

      漢末以來生命意識勃興,關(guān)注生命、慨嘆時光易逝和人生短促,成為魏晉士人普遍關(guān)注的主題,陶淵明也不例外。魯迅說:“即使是從前的人,那詩文完全超越于政治的所謂‘田園詩人’,‘山林詩人’,是沒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間世的,也是沒有的?!纱丝芍諠摽偛荒艹鲇趬m世,而且,于朝政還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這是他詩文中時時提起的?!保?]隨著年歲的漸長,自然生命必將消亡的事實,給陶淵明帶來巨大的心理陰影,于是“生死”成為他歸田后最敏感的話題,反復出現(xiàn)在詩作中。

      在現(xiàn)存的120多首陶詩中,直接談及生死的詩歌有51首,加上間接涉及生死之憂或遲暮之嘆的作品,吟詠生死的詩歌占了陶淵明全部創(chuàng)作的一半以上。陶淵明也力圖掙脫死亡的陰影,抱持坦然對待死亡的通達態(tài)度,但是理性的通達并不能取代心靈的不安。如《挽歌詩三首》,雖然出之以自然曠達之語,但仍遮掩不住心靈的不安和凄愴悲涼之情。雖有“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等對死亡的敬畏之心和達觀之語,但他以“死者”的身份去體驗死亡,凄切地想象著自己死后的情景:從入殮時“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到出殯時“肴案盈我前,親朋哭我旁。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再到入土時“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無一不是使人傷心欲絕的場面。

      最能體現(xiàn)陶淵明哲學思想的是《形影神》組詩。從他所表達的人生自然觀看,陶淵明最終無法排解的是生命的憂傷。在《形贈影》、《影答形》中,他直截了當?shù)乇磉_了對死亡的悲哀:“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茲!”草木故能榮枯更替,而天地中最靈智的人卻是“奄去靡歸期”。詩中流露出的不平之情,“念之五情熱”的焦慮之心,是陶淵明一貫心緒的自然表露。在《神釋》中他的思想轉(zhuǎn)入理智,既然醉酒與憂思反而傷生,死亡也是任何人不可逃避的,倒不如從死亡的恐懼中超脫出來,委運任化、順其自然。“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v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比欢?,陶淵明依然是無法解脫對生命的戀惜以及對生命終將失去的無奈。

      生命不可避免的要經(jīng)歷盛衰存亡的過程,加上人本能的對死亡的恐懼,于是生命的消亡構(gòu)成了陶淵明心理上巨大的陰影,使其很難達到真正的坦然。陶淵明在《自祭文》結(jié)尾云:“人生實難,死如之何?”羅宗強先生說:“《自祭文》結(jié)尾的這兩句話,其實是一條通向他內(nèi)心深處的隱約小徑,循此以往,我們不惟可窺知他曠達、靜穆的心境背后,有多么濃重的苦惱與悲傷,而且可以窺知他寫《挽歌》與《自祭文》的更深層的動機。他是懷著對于人生的深深遺憾或者不滿甚至憤慨才起了自挽自祭的念頭的。他一生始終為現(xiàn)實人生的不如意事所糾纏,他的超越只是暫時的?!保?]

      綜上所述,陶淵明的一生都是在矛盾與痛苦中度過。徘徊于仕宦與隱居之間的陶淵明是痛苦的,歸耕田園的陶淵明依然處在矛盾和痛苦中,也不能忘掉死。陶淵明的詩歌記載了他生命中的矛盾、痛苦與超脫,呈現(xiàn)出平淡自然而又豪放悲憤的風格特征。

      [1]陶淵明集[M].逯欽立,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

      [2]陶淵明研究資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1962:280.

      [3]龔自珍己亥雜詩注[M].劉逸生,注.北京:中華書局,1980:183.

      [4]魯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422.

      [5]朱熹.朱子語類:卷 140[M].北京:中華書局,1986:3327.

      [6]魯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392.

      [7]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tài)[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352.

      猜你喜歡
      園田陶詩田園
      歸園田居
      青年歌聲(2021年3期)2021-03-22 10:00:26
      《短歌行》與《歸園田居》對比閱讀
      為“田園CEO”成長添把火
      晚明陶詩評點研究
      天中學刊(2020年3期)2020-01-09 00:35:14
      羨閑逸,吟式微——《歸園田居五首(其一)》與《登快閣》比較閱讀
      蘇軾和陶詩研究綜述
      歸園田居
      中國三峽(2017年1期)2017-06-09 11:09:41
      陶淵明詩歌意象的張力
      速讀·中旬(2017年3期)2017-05-06 21:22:17
      田園樂趣多
      試論儒家“樂”文化對陶詩的影響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28
      温泉县| 聂拉木县| 正蓝旗| 阿尔山市| 高密市| 育儿| 白沙| 临沭县| 凌海市| 利川市| 酒泉市| 西青区| 伊川县| 桃园县| 沙田区| 墨玉县| 南通市| 临邑县| 焦作市| 日喀则市| 庄浪县| 比如县| 田东县| 綦江县| 新民市| 辽宁省| 遂川县| 定安县| 腾冲县| 开原市| 铁岭市| 焦作市| 松江区| 永顺县| 增城市| 平武县| 广饶县| 新沂市| 木里| 宜兴市|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