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交通職業(yè)學院 李海英
我國財政部于2006年2月頒布了新的企業(yè)會計準則《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對資產減值的確認、計量和披露進行了系統規(guī)范。新準則對資產減值較以往的準則擴大了資產減值計提范圍、明確了資產減值確認時間、明確了減值跡象的判斷、詳細規(guī)定了可收回金額的計量、披露更加詳細、明確部分長期資產減值計提后不得轉回等,使會計信息更加真實。根據新資產減值準則,企業(yè)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判斷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fā)生減值的跡象。如果資產存在發(fā)生減值跡象,應當進行減值測試,確認減值損失,計提減值準備。目的就是確定當企業(yè)資產發(fā)生減值跡象時,計提減值損失,以免造成高估企業(yè)價值,導致財務報表使用者做出錯誤判斷和決策,從而提高財務信息對于決策的有用性。然而,新準則沒有解決一個問題:計提資產減值使企業(yè)資產賬面價值降低,進而可能降低未來期間費用的金額,會一定程度上提高未來期間經營績效。計提資產減值雖然會使財務報表更能真實反映企業(yè)價值,但會使以后期間的凈損益發(fā)生偏離實際的經營績效。本文從存貨、固定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三方面分析計提資產減值對企業(yè)未來經營績效的影響,以期資產減值會計能得到更健康的發(fā)展。
存貨的期末計量原則是在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存貨的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企業(yè)計提了跌價準備,如果有其中部分存貨已經銷售,則企業(yè)在結轉銷售成本時,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跌價準備。例如:甲企業(yè)筆記本電腦賬面120萬元成本,2010年12月,由于市價下跌,該產品的銷售價格為100萬元。若該產品2011年1月10日對外售出,售價為90萬元,增值稅為15.3萬元。其賬務處理為:
(1)2010年12月計提減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200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200000
(2)2011年1月10日出售產品
借:銀行存款 10530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9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15300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000000
存貨跌價準備 200000
貸:庫存商品 1200000
假如不計提減值損失,2011年1月10日出售產品
借:銀行存款 10530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9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15300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200000
貸:庫存商品 1200000
此項存貨雖然未進行減值轉回,但由于計提減值,使企業(yè)利潤在處置當期增加20萬元(1200000-1000000=200000),從而增加每股收益。對于存貨,由于減值因素消失,可以轉回,同樣會大幅提高轉回年度的凈利潤。因此,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后,無論是否轉回,都會使以后會計期間損失減少,從而提高未來會計期間凈利潤。
企業(yè)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并計算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后,如果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應當將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定,在以后期間不得轉回。例如:企業(yè)2005年12月廠部取得某項固定資產原值1000萬元,使用年限10年,無預計凈殘值,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每年折舊費用100萬元,累計折舊共計500萬元,2010年底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400萬元,則2010年底計提減值,其賬務處理為:
借:資產減值損失 100000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1000000
根據新資產減值準則規(guī)定: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后,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余使用壽命內,系統的分攤調整后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次年計提折舊分錄:
借:管理費用 800000
貸:累計折舊 800000
計提減值后,每年的折舊費用為80萬元。比不計提減值減少20萬元,從而使以后年度(第6-10年)利潤每年增加20萬元。
假如計提減值后出售該固定資產,售價為350萬元,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及清理費用。其賬務處理為:
借:固定資產清理 40000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1000000
累計折舊 5000000
貸:固定資產 10000000
借:銀行存款 350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3500000
借:營業(yè)外支出 50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500000
相同情況下,若不計提減值出售該固定資產,其賬務處理為:
借:固定資產清理 5000000
累計折舊 5000000
貸:固定資產 10000000
借:銀行存款 350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3500000
借:營業(yè)外支出 150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500000
由此可看出,計提減值損失后,會使以后處置資產損失減少100萬元(1500000-500000=1000000),增加處置資產當期的凈利潤,從而增加每股收益。因此,對于固定資產計提減值后,雖然會使當期凈利潤減少,但以后會計期間的凈利潤會因為本期計提減值而增加,無論是否為處置資產會計期間,只要是計提減值后資產持續(xù)使用期間直至處置,未來每期凈利潤相對于未計提減值損失的情況下都有所增加。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發(fā)生減值的,按減記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原來已經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公允價值下降形成的累計損失一并轉出,計入減值損失。
例如:2008年5月20日,甲公司從深圳證券交易所購入乙公司股票1000000股,占乙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的5%,支付價款合計5000000元。甲公司沒有在乙公司董事會中派出代表。甲公司將其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每股收盤跌價為4.2元,甲公司預計乙公司股票價格下跌是暫時的。至2009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收盤價繼續(xù)下跌為每股3元。2010年12月31日,由于乙公司財務狀況好轉,業(yè)績較上年有較大提升,股票價格有所回升,每股價格上升至3.5元。2011年1月10日,甲公司以每股4元的價格將股票全部轉讓,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該公司賬務處理為:
(1)2008年5月20日購入股票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5000000
貸:銀行存款 5000000
(2)2008年12月31日確認股票公允價值變動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800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800000
(3)2009年12月31日確認股票減值損失
借:資產減值損失 2000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80000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1200000
(4)2010年12月31日確認股票價格上漲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500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500000
(5)2011年1月10日,出售股票
借:銀行存款 400000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700000——公允價值變動800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5000000
投資收益 500000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500000
貸:投資收益 500000
相同情況下,假定將所發(fā)生的公允價值變動均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不計提減值損失,其賬務處理為:
(1)2008年5月20日購入股票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5000000
貸:銀行存款 5000000
(2)2008年12月31日確認公允價值變動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800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800000
(3)2009年12月31日確認公允價值變動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200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200000
(4)2010年12月31日確認股票價格上漲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500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500000
(5)2011年1月10日,出售股票
借:銀行存款 400000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500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5000000
投資收益 500000
借:投資收益 1500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500000
通過對比發(fā)現,若計提減值損失2011年處置該資產時確認投資收益共計1000000元。若不計提減值損失,2011年處置資產時確認投資損失為1000000元。由于計提減值損失,使處置資產時的會計期間的利潤增加2000000元。
對于已確認減值損失的可供出售債務工具,在隨后會計期間公允價值上升且客觀上與確認原減值損失確認后發(fā)生的事項有關的原確認的減值損失應當予以轉回計當入期損益。減值轉回同樣會增加未來轉回。雖然計提減值會使當期凈利潤減少,但未來會計期間凈利潤增加,從而增加未來期間每股收益。在企業(yè)未來會計期間經營績效不改變的情況下,會使每股收益增加,實際上與企業(yè)實質經營績效是否好轉沒有關聯性,僅僅是會計處理方式而產生的必然現象。因此,在評價計提減值損失的企業(yè)的盈利狀況時,應剔除減值因素的影響,使信息更具參考性。
[1]袁潤霞:《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提會計處理淺探》,《財會通訊》(綜合·上)2011年第6期。
[2]財政部會計資格考試評價中心:《中級會計實務》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