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化學論文中經(jīng)常見到“失重”這個量。由于質量僅在日常生活和貿易中仍可按習慣稱作重量,在科技領域必須嚴格區(qū)分質量和重量;因此,不少編輯在工作中,同將“體重”“干重”改為“體質量”“干質量”一樣,一見“失重”都將其改為“失質量”。殊不知,這種“一刀切”的改法有時是錯誤的。
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后一種物質的質量減少了0.5 g,有人稱其“失重0.5 g”,這時的“失重”確實宜改為“失質量”;但在物理學中“失重”“超重”就不能亂改了。如:一個站在升降機里測力計上的人質量是50 kg,其重量就是490 N。如果升降機以1.0 m/s2豎直上升,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40 N,我們說這時人處于超重狀態(tài),超重了50 N;升降機以1.0 m/s2下降,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40 N,這時人處于失重狀態(tài),失重了50 N。可見,處于超重、失重狀態(tài)的人的重量大小并沒有變化,即人的質量始終恒定,只是看起來好像其重量有所增大或減小。如果對這里的“失重”“超重”也改為“失質量”“超質量”,則顯然是錯誤的。